从明天开始,
第七届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暨
达州首届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
四川省第十届乡村文化旅游节(秋季)
将在四川达州陆续开业。
届时,来自全国各地的广大游客、学者、商人将齐聚达州,出席盛会,见证“红色达州,巴人之乡”的崛起,追寻古巴人祖先的足迹,聆听巴国厚重而悠远的声音,欣赏美丽的风景,触摸革命先烈们艰苦卓绝的遗骸,感受新时代达州人民的英雄运动!
八台山日落
2018年,达州共接待游客283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08.86亿元。游客数量和旅游总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26.8%和22%。2019年1-9月,全市接待游客328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38亿元。
数据折射着达州旅游发展的一个事实:'s旅游消费不断增长,旅游业正在成为拉动达州经济增长的新兴产业,这也激励着700万达州人和旅游工作者一如既往地奋起直追!
山路有十八个弯以上
达州,是个有诗也有远方的地方
达州位于大巴山南麓,南北气候分界线。它是秦巴山区和大巴山景区生态文化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四川东进、北进、通江达海的重要通道。
达州独特的气候和源远流长的文化,不仅孕育了成千上万勤劳朴实的巴曲儿女,更是打造了一个春赏花、夏度假、秋观叶、冬玩雪的丰富旅游胜地。
峡谷的晨光
达州,北部群山连绵,气势恢宏,原始自然景观美不胜收;在东南部,灞河、周河和曲江交汇,浩浩荡荡地汇入长江。河两岸良田广阔,瓜果芬芳;乡村振兴方兴未艾,汉阙古镇韵味悠长;万源老院乌鸡、富硒茶、开江橄榄、大竹东寒糯米、渠县黄花、
on-index="0">宣汉豆干等农副特色产品,吸附巴山之灵气,走出川东辐射全国,惊艳展露国际舞台。
渠县汉阙

近年来,达州文化旅游风生水起,一如亭亭玉立的温婉少女,质朴、善良而美丽,略带羞涩,从大巴山深处这片令人神往的处女地,深情地向每一位游客款款走来……虽不及夏花的绚烂,却有着秋叶之静美的安详与灵性,五湖四海宾客慕名追随,趋之若鹜,一睹潜藏深闺的钟灵毓秀,探寻、缅怀川陕革命根据地摇篮的血雨腥风、硝烟岁月……


巴山大峡谷高空索道
环游巍巍八台山,穿越幽幽巴山大峡谷,漂流清清龙潭河,行走连绵五峰山,漫步绿浪翻滚的竹海,体验田园乡村野趣……南来北往的旅客,正以崭新的思维和视觉,品味着一个兼具侠骨、柔情又诗意画廊的美丽达州。

王维舟纪念馆
达州地方农副特产,依托得天独厚、大巴山特有的气候,扎根层峦叠嶂浸润的沃土,与这里的万物一道,沐浴着四川的第一缕朝霞,吮吸着甘甜的巴山夜雨,世代繁衍生息,年复一年馈赠朴实的巴国后裔……
感念红色文化、游览名山大川、体验采摘乐趣、感受民俗风情……
既有绵延不绝巍峨群山的刚毅,又有鱼米之乡的温润和柔美。新兴的达州,有诗也有远方!

城坝遗址
发展布局“一核两区三带”
达州文旅未来5年值得期待
记者从达州市文旅局了解到,文旅融合后的发展布局清晰表明:未来5年,达州文旅综合产业将从各个方面得到显著提升,达州将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践行、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的全国巴文化高地和全国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

万源保卫战纪念碑
从文旅理念到发展布局,
将从以下核心框架和具体实施办法
推进展开:↓↓↓
巴文化影响力显著提升
持续推进全国巴文化高地建设,切实抓好“一轴两翼”重点项目建设,巴文化保护发掘、学术研究、成果展示利用三大工程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巴文化保护规划和保护体系基本健全,巴文化保护基础设施基本完善,达州市巴遗址遗迹保护条例颁布;一个“巴文化·达州标志”、十大“巴文化·达州历史名人”、二十件“巴文化·达州历史故事”正式确立。逐步将我市建成全国巴文化考古发掘中心、遗址保护示范中心、研究中心、展示中心和旅游中心。
达州旅游吸引力显著提升
围绕川东北文旅经济带建设,着力发展秦岭南麓生态康养游,重点建设巴山大峡谷—龙潭河—八台山、黑宝山—五马归槽等大巴山生态康养运动度假核心旅游景区,推动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文旅精品大幅呈现,“巴山夜雨·水墨达州”知名度、美誉度、开放度显著提升,实现旅游发展全域化、旅游服务品质化、旅游治理规范化、旅游效益最大化。力争到202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200亿元,旅游总收入达到500亿元,项目投资总额达到500亿元,旅游接待人次翻一番达6000万人次。
文化旅游供给力显著提升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旅游高质量产品供给极大丰富。市级有“五馆一院”〔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中心)、美术馆、专业剧院(场)〕,县(市、区)有“四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展示场所)〕,乡镇(街道)和村(社区)有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国家5A级旅游景区1个,A级旅游景区达到40个,国家级和省级旅游度假区5个、生态旅游示范区6个,省级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县1个。
文旅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
文化和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5年内项目投资总额超过500亿元,逐步成为达州的支柱产业。总资产和总收入实现“双亿”的企业达到2户,上市挂牌企业达到2户,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园区达到2个。文旅市场规范有序,人民群众文化旅游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图片由市文旅局提供
记者 | 戚劲松
编辑 | 刘民婕
值班编委 | 付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