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创业定义及创业的意义,创业有成的意思

一、实践理论

论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知与行。——.3——43334

1.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是一九三七年七月写的,目的是揭露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毛泽东曾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就本文的观点作过演讲。

2.主要内容

反例开头提出一个论点:理解对社会实践的依赖。然后提出第一个子论点:生产活动决定一切其他活动;认知活动受阶级地位的影响;理解从低级到高级一步步发展。第二个分论点:只有社会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只有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当人们达到预期的结果时,人们的认识才得到确认。通过从失败中学习,修正自己的思想以适应外部世界的规律,人们可以把失败变成胜利。接着,总结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最显著的两个特点:阶级性和实践性,理论以实践为基础,实践又为实践服务。

理解的过程是什么?即认知是如何发生的,又是如何服务于实践的?第一个阶段,认知的感性阶段,是感觉和印象的阶段。第二个阶段,理性阶段,是感觉和印象的反复多次,于是一个突变在认识(即飞跃)的过程中在人们的头脑中产生了,一个概念产生了。遵循这一点,运用判断和推理的方法,我们就能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

理解的两个阶段有什么关系?当我们感觉到一些东西时,我们不能立即理解它。只有当我们理解它时,我们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到它。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解决本质问题。而问题的解决根本离不开实践。也就是说,实践产生感性认识,实践深化认识。只有实践检验才能得到理性的知识,没有检验的只能算是猜测。

如何通过认识论解决方法论问题?一个心胸开阔、令人敬畏的人并不是100%有把握。因为没有实践,我们无法把握规律。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东西。即使有类似的做法,客观现实没有调查,也可能与主客观不符,导致失败。我们做什么呢认识客观实际,通过实践积累经验,把握其规律。综上所述,获得正确理解有两个前提:感觉材料丰富,不是片面的,符合现实,不是幻觉。

重点放在与两大错误相对应的两个问题上:理性认识要靠感性认识,否则就是唯心主义和主观主义;理解需要深化为理性理解,否则就是

000" mention-index="0">形而上学,经验主义。


认识的目的是什么?认识运动发展到理性认识只是非十分重要的一半,十分重要的一半是应用理论能动地改造世界,看能否达到预期目的,从而检验和发展理论。而实践若没有理论的指导,也会变成盲目的实践。


认识有终点么?由于客观条件的局限性,一般需要多次犯错后才能获得正确认识,实现预期目的,认识告一段落。但是,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根据新的客观情况获得新的理论认识。两种错误的实质都是主观和客观分裂,认识脱离实践。受条件所限,思想落后于现实是常态显得保守,偶尔也会超过客观现实显得激进。客观世界的不断变化导致认识没有终点,认识和实践只能实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历史责任:正确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


最后,对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进行总结: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3、现实意义


认识到主观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种错误的工作方法,不能不了解客观情况,不能完全照搬老办法。我们做任何工作,都得先调研掌握大量真实材料,通过分析得到理性认识,然后用理论指导实践,边实践边检验修正理论。


干中学的学习方法以及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书中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习必须通过实践,我们需要避免粗心、不正确了解现实的主观主义、经验主义等错误,但客观条件的限制下犯错是不可避免的,创新就必须勇于探索,不怕犯错。


战略的重要性。实践不能蛮干,不能靠碰运气。企业发展需要预先制定战略,也许战略会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但制定的战略一定是当时条件下我们能得到的最接近客观情况的认识。


如何理解知行合一?记得有次聚会,我老师谈到这个问题,他的看法是,因为不知,所以不能合一?现在看来,我们本来就很难得到真知,只能通过实践获得感知,并不断接近真知。


企业精神领袖需要不断通过文章、演讲来克服企业内部的错误思想,引领企业前行。


二、矛盾论


1、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37年8月,用以克服党内的教条主义,毛泽东曾以这篇论文的观点在延安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作过讲演。


2、主要内容


开篇提出论点: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法则,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法则。这涉及许多问题: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一是两种宇宙观:形而上学、庸俗进化论的历史重复论,孤立、静止、片面的看世界,变化来自外因;对立统一的辩证法,从内部寻找根本原因,和其他事物的相互联系与影响是第二位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二是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三是矛盾的特殊性。各种物质运动形式中的矛盾,都带有特殊性。有一对矛盾规定着事物的基本性质,存在于事物始终,如果这对矛盾消失了,事物就变成了新事物。科学研究必须首先抓住这对矛盾。认识都是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教条主义的错误就是不懂得矛盾的特殊性,因而既不能很好得掌握一般规律,也无法认识事物的特殊性。不同质的矛盾需用不同方法解决。认识矛盾的特殊性需要认识各个矛盾的地位与相互关系、矛盾的各个方面的特殊性。在事物的根本矛盾之外,事物不同发展阶段根本矛盾激化程度不同,并改变或引发了决定阶段性的非根本矛盾,矛盾的各个方面也不同。


四是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矛盾,存在规定或影响其他矛盾的主要矛盾。主要矛盾不等于根本矛盾,有时候非根本矛盾会激化为主要矛盾。但是,各个阶段,只有一种主要矛盾。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性质。


五是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孤阳不长,孤阴不生。矛盾的两方面以对立的一方为存在条件,其地位相互转化。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因而事物内部矛盾两方面地位不平等,需要外部条件维持相对均衡。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转化的动力。


六是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对抗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但不是全部形式。


七是结论。了解矛盾论各问题,就能避免犯主观主义和经验主义错误。


3、现实意义


勇于承担责任才能解决问题。犯了错误不要把原因推给外部、推给别人,要从内部、从自身去寻找原因。


具体事情具体分析、实事求是的方法论。在研究客观事物时,需要认清决定事物性质的根本矛盾、决定事物发展阶段的次要矛盾、矛盾的各个方面,发现事物内部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连接,也发现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相互连接。


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工作方法,先做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再做不重要但紧急的事。


企业不能完全垄断市场,不要完全消灭竞争对手。没有了对手,自己也就到了灭亡的时候。不要因为占据优势就自满,未来可能被小企业赶超,从辩证法来看是必定会被赶超,只是看能生存多久、维持多久的优势地位。


不同矛盾对应不同的解决方法。有时解决矛盾必须采取对抗形式,不能软弱,如正当防卫时;有时解决矛盾应该采取非对抗形式,不能过于强硬,如家庭内部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