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石洞
阅读02021-06-19 18:49
中学时学了刘清的《梁生宝买稻种》,知道刘清是陕北人,写过《创业史》、《铜墙铁壁》等小说,是有名的作家。后来看了路遥、陈、贾平凹的相关文章,慢慢了解到是陕西文坛的一棵参天大树,是路遥、陈等人的教父。路遥在作品中多次引用刘清的名句:“人生之路虽然漫长,但关键的地方往往只有几步,尤其是人年轻的时候。”
电影《柳青》海报
在刘清墓前祭拜的路遥
近日,该组织组织了以“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为红色主题的观影活动。当时有《柳青》和《在悬崖之上》的电影在上映,我们分公司选择了《柳青》的电影。所以周五晚上,我们一起看了电影《柳青》。
“学习党史,感受党的风采,与党同行”主题是一项观影活动
电影开播前,我查了一下百度,得知刘清1916年出生于陕北吴步县,1978年去世,享年62岁。刘清早年从事革命活动,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赴延安。解放后,他成为我党高级干部,担任《中国青年报》副刊编委、总编辑。1952年左右,我从北京来到长安县皇甫村,和村里的农民一起生活了14年。
刘清照片
影片从刘清开始,一直到长安县皇甫庄。独轮车、石磨、古钟、破庙、草堂、散石人、石马、宝姑、老槐树、农民们穿着粗布衣服、戴着头巾,展现了20世纪50年代秦岭北麓关中的一幅乡村景象。在这片土地上,有淳朴率真、活力四射、激情四射的王家斌,也有只关心自己生活的郭老汉。先进与落后,无私与狡猾交织在一起。当然,这可能是真实的生活。
yle="font-size:15px;">电影《柳青》剧照剧中的柳青,完全扎根于农村,与农民吃住在一起,脱掉了自己的干部服、工装裤,穿上了粗布衣,剃掉了“洋楼”头,戴上了瓜皮帽,与当地的农民真正的融为一体。正像柳青所说“要想写作,就先生活;要想塑造英雄人物,就先塑造自己。”可以说柳青首先将自己融入了生活,然后才开始记录生活。我想,对于现代企业的一些管理者来说,必须参与进去,才能够做好管理工作。办公室里学不来管理,书本里的管理学知识不经过实践无法解决真正的问题。就像企业中搞质量管理工作,仅仅靠着一本质量管理体系,背的滚瓜烂熟而不投入科研生产过程,不处于各种冲突和矛盾中,怎么能够搞好质量管理?

柳青资料照片
另外,柳青生病住院,雪白的床单旁,站着柳青的女儿刘可风 和皇甫庄的农民王家斌。柳青说,“家斌,你是《创业史》中的主角,但很遗憾我还没有送你一本”。家斌憨厚的说“我识字不多,只知道按照上边的要求办好合作社,带领大家一块干”。我想说家斌们是时代的创造者,虽不自知,但就是他们创造了历史,而柳青首先是时代的记录者,但是人民艺术家有别于其他的是柳青们不仅仅是时代的记录者更是时代的创造者。我们每个人,都不应仅仅是经济社会的参与者,除了搞好企业的生产经营,过好自己的生活,还需要成为生活的记录者和创造者。否则,一切都将随风而去,过去的岁月不会留下半点烟尘!

电影《柳青》剧照
《柳青》是一部传记体电影,完美的展现了青年、中年时期以至于老年直至暮年的柳青。可爱的孩子、美丽的妻子、绝美的风景在电影中得以一一展现,每一个镜头都是一副精美而又生动的画卷。电影中,作为共产党员的柳青,将自己的稿费所得全部捐献给了王曲公社和皇甫村,而自己的家人们过着清苦的生活。共产党员柳青将自己的所有完全融入到了当时的社会建设中。
最后,让我们回到电影大屏幕,远处的秦岭山脉依稀可见,柳青站在乡村厚重的土地上,看着朝阳升起,口中吟诵着如下诗句:
襟怀纳百川,志越万仞山。
目极千年事,心地一平原。
向柳青致敬!
2021年06月19日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