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法治日报
“没有困难的工作,
只有勇敢的打工人!”
一夜之间,
整个互联网都被“工人”这个词占据了。
不仅网络上流传着各种各样的表情包,
打开朋友圈和微博,
眼里全是“工人语录”。
甚至和朋友聊天,
可以先打个招呼吗
“早上好,农民工们!”
在这一波“玩梗”中,
不管是建筑工地上的瓦工,
或者坐在办公室的白领,
或者一个敬业的企业家,
可以称自己为“打工人”。
表面上看,
大家都在用自嘲来消解“打工”的苦闷。
事实上,
“打工人”流行的背后,
也是一种自我鼓励,
r: #6A6A6A;">鼓励自己无论身处何地都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在无数个平凡的日子里,
有些“打工人”的快乐和温暖,
一直照耀着我们。

重庆一家工地上的木工杨师傅,
因为蹦跳着下班,
火遍全网。
工地上的工作辛苦且枯燥,
大家都以为师傅遇上了什么开心事,
才高兴地蹦蹦跳跳。
但杨师傅表示,
没有遇上特别的事情,
只是觉得再苦再累,
只要开心就好了。

浙江省杭州市从事快递分拣工作的李师傅,
为准确分拣快递,
熟记了全国城市区号、邮政编码。
除了日常工作,
李师傅还潜心钻研职业技能,
拿到了快递职业技能竞赛的第一名。
今年,
李师傅被评定为“高层次人才”。
获得了杭州市一百万元购房补贴。
对于未来,
李师傅希望继续学习物流知识,
更好地扎根快递行业。

作为赫哲族鱼皮画传承人的解师傅,
从小就对本民族的鱼皮画有浓厚兴趣。
在大学认真攻读美术专业后,
他在赫哲新村成立了鱼皮画廊,
通过教授和展示鱼皮画,
让更多人了解赫哲族文化,
带动家乡发展。

为了能让山里的孩子受教育,
浙江省杭州市的杨老师放弃高薪和读研,
扎进贵州大山支教11年。
随着教育扶贫的深入,
当地建起易地扶贫搬迁学校,
看着孩子们有了新书本、新校服、新课桌,
杨老师觉得比什么都值得。

山东省青岛市一建筑工地的架子工陈师傅,
因一次看武侠小说的经历,
深深迷上了弹奏古筝。
在四处打工的忙碌生活中,
他抓住休息时间观看网上视频学习弹琴,
无论每天有多疲惫,
都不忘在工棚练习弹奏。
陈师傅希望,
踏实工作的同时,
也能有机会在古筝这条路上前进更远。

为了鼓励学生学习,
50岁的宿管裘阿姨报名了会计资格考试。
她利用业余时间,
跟着同学一起看书、刷题、上网课,
通过半年的复习备考,
裘阿姨一次性通过会计相关考试。
她表示想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同学们,
做任何事情都不要找理由,
找到方法坚持下去,
哪怕没有成功也问心无愧。

外卖员牟师傅,
在一次送餐结束的途中,
发现有人不慎落水。
他想都没想就跳进水中救人,
最终成功将落水女子救上岸。
在当天的朋友圈中,
牟师傅感慨道:
“虽然这一天只赚了50多块钱,
但救了一条命,
值了!”

上海有一群无声无息的快递员,
这一群快递员都是聋哑人。
靠专门培训和自己的努力学习后,
达到了与快递站的健全快递员同工同酬的水平。
这些快递员表示,
送快递是一个只要肯吃苦就会有收获的岗位,
拥有能用汗水创造美好生活的机会,
他们倍加珍惜。

还有一部分“打工人”,
可能光听职位就觉得光鲜亮丽,
但其实没有人知道,
他们已经被客户需求、项目进度虐了千百遍。



其实,
“打工人”的背后,
是大家对于生活重担的调侃,
也是对于平凡人生的不甘。
在无数“打工人”的心中,
藏着的是一个个“追梦人”。
他们愿在平淡生活中找寻快乐,
愿从柴米油盐中欣赏诗与远方,
愿为实现自己的梦想无声蛰伏,
愿带着美好憧憬努力创造未来。
他们用熊熊燃烧的“打工魂”,
迎接向上又灿烂的每一天。
今天,
又是元气满满的一天!
加油,
“打工人”!

来源:法治日报(综合整理:李一鸣 素材来自: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等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