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外智能机器人整体解决方案、慢病管理系统、高精度眼科手术机器人、高动态复杂场景下的3D悬浮影像系统……8月6日,由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筹)主办、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在广州承办的香港科技大学百万奖(国际)创业大赛(以下简称“广州大赛”)广州赛区决赛圆满落幕。比赛以“线上线下”的方式进行。经过一天的激烈角逐,在南沙本土孵化的“CALVOICE-声学特征滤波器识别领跑者”团队从200多支队伍中脱颖而出,在广州赛区获得冠军,并与获得二、三等奖的队伍一起进入今年的总决赛。预计今年12月将与其他国家级赛区的种子选手展开竞争。
219个科创项目聚集南沙
今年是广州大赛在南沙成功举办的第六年。自6月3日报名启动以来,广州赛区共收到219个参赛作品,涵盖了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与健康、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新一代战略性新兴产业。
什么样的球队能夺得榜首?记者采访了一等奖获得者的团队代表陈亮,了解到该团队利用声学特征滤波识别技术,可以将自闭症儿童的筛查诊断提前到半岁,5分钟内即可获得诊断结果。目前,该技术设备已在广州多家医院投入使用。
众所周知,如果能在3岁前对自闭症儿童进行诊断和干预,治愈率会大大提高,但3岁后基本没有治疗机会。此前声学特征滤波器市场大多被日本和美国垄断,此次南沙本地团队将该技术应用于自闭症筛查是一次创新突破。
高质量科创团队青睐大湾区赛道
广州HKUST霍英东研究院院长高敏博士说,今年广州的比赛水平是往年最高的。最后24个团队中,15个团队的负责人都是博士以上学历,每个团队都有核心技术。越来越多来自大湾区乃至全球的创新创业团队通过大赛发现南沙、落户广州、扎根南沙,不断为广州科技创新创业提供活水。
据了解,今年广州大赛有数十支海外球队报名参赛,前24名球队中有6支来自港澳,其中两支球队打进决赛。获得二等奖的瑞来——质谱时代创始团队有三分之一来自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省。越来越多含金量高的海外队伍选择广州赛区作为赛道,而南沙本土队伍却能脱颖而出,彰显了南沙科技产业和环境的快速发展。
每支入孵创新工场团队可获70万元奖励
最后一天,创新工场,一位来自南沙、粤港澳(国际)的年轻人和两个优秀的香港科技团队签署了创新工场入驻合作协议。
据创新工场运营总监卢志强介绍,每年约有20%的团队会选择留在南沙,扎根创新工场孵化项目。基于创新工作的团队可以被包括在INKE-TECH计划的覆盖范围内。该计划旨在吸引更多港澳优秀科技团队来南沙创新创业。创新工场作为广州唯一由香港高校运营的青年双创平台,不仅能为每支队伍提供总计70万元的先进奖励,还依托香港科技大学在人才培养、知识转移、创新创业等方面的优势,为队伍从企业注册到政策适应提供贴心服务,努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青年科技创新创业的核心载体和人才聚集地。
目前,南沙,G
广州日报新华城编辑:林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