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拉萨现在最好的商机 小项目创业

2020年春节前夕,拉萨一家名为“城东马风藏果蔬配送”的店铺悄然上线。他不知道的是,在近几年的疫情下,全国范围内的新冠肺炎让拉萨生鲜电商平台瞬间崛起。当所有线下超市和餐馆遭受重大损失时,他们看到了希望。同时,爱力东乡果蔬店、奥然生活超市等生活购物平台开辟电商渠道,拉萨买菜新方式瞬间与内地接轨。虽然一场疫情让包括拉萨在内的西藏很多城市按下了暂停键,但却让那些在疫情夹缝中寻找商机的人们看到了希望。

历史上,高寒缺氧的青藏高原,一直被视为与世隔绝的地方,因缺乏新鲜蔬菜而无法种植粮食。众所周知,近几年拉萨的房价与内地基本持平。“一种自然而美好的味道,穷人的地方就是世界的尽头。”这一声叹息早已离我们越来越远。历史上,拉萨是如何打开这个“菜园子”,从自给自足到足不出户享受世界美食的?

早在4000年前,小米就在西藏种植。当人们想到西藏时,他们必须首先想到青稞。追溯历史,西藏的早期生活似乎伴随着巴赞和藏面的视觉。其实真的是你想的那样吗?我们来挖掘一下西藏最早的历史。1977年,昌都水泥厂工人在观看一部关于出土文物的纪录片时,发现屏幕上的陶器与扩建厂房中发现的碎陶片相似,由此开启了西藏最早的文化遗址——昌都卡鲁遗址。

昌都卡鲁遗址的发现,向我们展示了4000年至5000年前新时代西藏早期的人类生活。没想到,考古学家在卡罗遗址意外发现了一种叫“小米”的作物。李根的潘先生在《稷穄之辨》中确认,古籍中的小米就是小米,小米就是小米。

《山海经西山经西次三经》记载:“祠堂之礼”和“小米之用”,说明居住在其地区的民族有耕种和食用小米的传统习俗。据历史学家分析,这一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峡谷地带的西侧,俗称“藏彝走廊”。此外,豌豆、土豆、萝卜等都是西藏高原最早的农作物,是西藏最早的“菜园”。

西藏也有鱼米之乡。如果你不相信你已经看到了最早的“菜园”,我们不妨把历史往前移一千年。4000-3000年前,在藏东南林芝地区,藏族先民懂得使用农具,开始种植粮食,懂得用渔网捕鱼,藏东南的捕鱼文化开始诞生。

据《吐蕃王朝世朝系明鉴》记载,几乎与此同时,西藏早期居民开始在河边居住,也就是现在的雅鲁藏布江。这些靠水为生的居民创造了拉萨河、年楚河、雅砻江、杨妮河等雅鲁藏布江流域的早期农业。这些早期农业逐渐形成了鱼米之乡。据一些语言学家说,藏族人一直自称“番”,而“番”字的意思是“农业”,说明古代藏族人崇尚农业。

7b7b3" />


据《吐蕃王朝世朝系明鉴》记载,为了食物的多样性及土地的扩展,大约在公元2世纪的悉补野部布岱巩杰时期,从今四川、云南地区引入作物种子,首先在今山南地区泽当镇“萨热”开创了第一块农田。



民国时期拉萨逐渐丰富起来的菜园民国时期,是西藏与内地广泛交流的时期,这其中就涵盖了蔬菜的交流。据王川《民国时期内地蔬菜传入西藏略考》文章考究,民国以来内地蔬菜品种多次反复引入西藏,西藏蔬菜品种历史不断被改写,丰富了西藏的菜园,扩展了西藏的蔬菜品种资源,改善了藏族百姓的饮食结构,丰富了饮食文化。



1954年上海出版的一本小册子如是介绍当时西藏的农牧业:藏族人民的生产以农牧业为主。农作物中以青稞和元根为大宗。青稞的形状像大麦,只是颗粒比较小。西藏的农产品除青稞外,还有大麦、小麦、燕麦、荞麦、豌豆、黄豆、蚕豆、油菜等。在藏南谷地的东南部,还有部分地区出产稻米。蔬菜在西藏种植的并不多,住在拉萨附近的汉人,多开辟园圃,栽种蔬菜,有白菜、辣椒、芥菜、葱、蒜、萝卜等,尤其是萝卜,长得非常肥硕,味道很好。



多种调查资料表明,拉萨在民国时期的蔬菜种植户至少有四五十户。一份20年前“专门采访过几户菜农”的调查资料说:到和平解放前夕,拉萨的菜农大约有四五十户,著名的有十几户。如“张家菜园”、“龙家菜园”、“措郎菜园”、“阿班菜园”、“泽麦菜园”等。菜农大都分布在城南靠近拉萨河一带,城西南鲁普附近就有12家,西郊、北郊也有零星菜园,回族菜农大都集中在城东河坝林地区。



这些菜农有的只有几亩地,富裕的十几亩甚至几十亩。晚清、民国时期传入西藏的“张大人花”(波斯菊)、“甲色梅朵”(西番莲花)等內地花草植物,也增加了西藏的植物种类,丰富了西藏的花园。蔬菜与“茶马”一样,是民国时期藏汉之间的交流媒介的一种,堪称为汉藏交流的又一纽带。



八一农场和进藏公路加持拉萨市场物价降9.2%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中共中央命各路进藏部队进驻西藏,开展生产自救。这个阶段,西藏已能实现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他们离“幸福”一词只是一步之遥。这场以“生产与筑路并重”的方针无异让拉萨从姗姗学步快速“奔跑”起来,当时的人都说这是“通向幸福的金桥”,这一举动无疑奠定了建设西藏、戍守边疆的物质基础。



1951年11月,拉萨西郊河滩上开始开荒生产,据统计,那是仅17天就开垦出了2300多亩土地,奠定了“八一农场”的基础。当年开荒的谭冠三将军,逝世后就葬于此地。这样的现代农业,同时波及至日喀则、江孜、太昭等地。1954年12月25日,以进藏部队和西藏各族民工为主,修筑的康藏公路与青藏公路同时通车至拉萨。道路的修通,为拉萨和外界建立起了物资通道,据统计,1955年拉萨市场物价,比公路通车前的1954年平均下降了9.2%。



近代50年,铁路、民航给西藏带来生活新方式近代50年,西藏的交通网络可谓天翻地覆。1966年10月,拉萨贡嘎机场通航使用,西藏民航开始快速带动西藏经济,2006年7月1日,全长1956公里青藏铁路通车……根据往年西藏GDP数据显示,西藏经济的增长越来越取决于进出藏的货运量。如今,快速发展的交通体系,不仅将西藏特色产品带着走下高原,同时也让西藏地区GDP增速连续20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西藏的城市建设与生活方式渐渐与内地接轨,苏宁易购、京东配送等电商平台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农村电商点的建立,让不会用手机的藏族阿妈也能网上下单,实现全国统一价购物。如今,生鲜电商也逐渐在拉萨形成“冒芽”的趋势,生活在柳梧新区的赵女士告诉记者,新型肺炎疫情下,从内地回到拉萨上班的她,被要求自行在家医学隔离14天,生鲜电商在拉萨出现,足不出户即可在网上买菜送货到家



借助如今便捷的物流网,从城东送到柳梧新区也不足半小时,省时省力的同时,还能减少出门接触感染的可能性,这就是生活的进步。“一物生,一物死”,拉萨的生活方式也正在从线下走向线上。希望拉萨的生鲜电商也能如这春天讯息能一直带给我们好消息。来源: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