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恳谈会发言稿,创业恳谈会

编者按

4月1日,CPPCC举办了今年第一届双月磋商论坛,主题为“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促进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CPPCC董事长陈锋主持会议。市政府副市长、王、张、副主席王品磊、秘书长李家平出席会议。部分CPPCC委员、专家学者代表、企业负责人和市直有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请注意今天在本报发表的座谈会发言摘要。市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 张银良

是创新的第一动力,以科技创新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期间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是立足城市条件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增加发展动能、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需要。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定不移实施产业发展强市战略,全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经市委审议通过,CPPCC今年首次以“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促进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召开双月协商会。

一、我市科技研发投入及制造业现状

全社会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即RD经费,是科技领域的核心指标之一。总体来看,我市对R&D基金的投资情况不容乐观。2017-2019年,我市R&D资金投入和强度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落后于18个省辖市。从纵向看,2019年以来,我市RD经费快速增长,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加强基础支持和保障。创新型企业快速成长,创新平台不断搭建,创新人才不断增加,科技开放合作不断加强,企业技术改造不断推进。我市科技创新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发展工业强市战略的指引下,我市制造业发展良好。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8.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4.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六位。千亿级食品产业集群也初具规模。

二、存在的问题

与省内一些先进城市相比,我市的R&D投资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整体较弱:一是R&D投资不足。政府投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企业平均R&D投入仅占销售收入的1%左右,没有机制保障稳定增长。二是科技创新基础薄弱。我市高校、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少,水平低。大多数企业没有技术研发机构,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技项目和核心技术研究的水平不高,基础研究几乎完全空白。三是科技创新意识不强。很多企业对科技研发了解不够。大部分产品处于产业链的前端和价值链的低端。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少。全社会没有支持创新发展的浓厚氛围。四是科技研发人才缺乏。很少有科学技术

(一)加大政府财政科技投入。一是进一步落实国家和省对科技投入的要求,建立金融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切实把财政科技投入作为预算保障的重点,在年初预算和预算执行中落实逐年增长的要求。二是优化财政科技投入结构,重点支持我市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应用技术研究,重点支持重大共性和重点产业研究,发挥一点突破、一片带动的引领作用。三是积极落实各项奖励补贴政策,充分发挥政府资金效能,以少量政府投入激发全企业科技创新活力。四是设立青年科技创新专项资金,为我市引进的各类青年科技人才提供支持,让他们真正发挥作用。

(二)引导企业、高校和社会资金加大科研投入。一是落实科研惠企各项政策,做好企业研发财政补贴,加计扣除研发费用,有序扩大受益企业范围,鼓励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二是积极搭建科技创新投融资新平台,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企业提供多元化投融资服务,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三是推广

4759" mention-index="0">黄淮学院等高校及科研院所逐年增加科技有关投入,积极发挥在我市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四是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民间资本投入企业研发创新活动,带动社会资源向创新链各个环节聚集,形成与创新链紧密关联的资金链。


(三)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一是重点围绕装备制造、化工、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等领域,加快布局贯穿产业链上下游的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等创新平台,创建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二是通过实施各级科技创新示范专项等途径,培育一批主业突出、具有行业引领能力的科技创新龙头企业。三是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深度产学研合作,搭建我市企业与国内大院大所科技合作桥梁纽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四)加快推动产业技术升级。一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链。立足驻马店农产品加工基础,着力推进“国际农都”建设,发展提升食品制造产业链。立足我市装备制造业发展基础,以驻马店装备产业集聚区为载体,发展提升汽车零部件、专用车制造产业;以西平产业集聚区为载体,发展提升畜禽机械制造产业;以汝南产业集聚区为载体,发展提升电动车、农用三轮车产业等。依靠高新技术,改造提升食品加工、建材、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发展高端产品,提升产业竞争力。二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以重大项目引进、重点平台建设和骨干企业培育为抓手,以天方药业等为依托,发展现代生物和生命健康产业链;以豫园锅炉、弘康环保等为依托,发展节能环保装备产业链;以品牌建设为依托,推动平舆建筑防水企业高端化、品牌化、环保化,发展新型建筑材料产业链等。


(五)大力培养科研人才队伍。一是用好人才培养、使用等相关政策,组织好我市科技创新人才评选,营造人才发展环境;积极健全各类创新机制,为科技创新人才提供施展才华、发挥作用的舞台。二是以国家“千人计划”、省“中原千人计划”实施为契机,大力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培育造就高技能领军人才和“天中工匠”。三是鼓励企业在薪酬管理上实行对科研人员倾斜,并依据科研成果予以重奖,实现对创新人员和科研活动的正向激励。


(六)积极引进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一是推进产业链精准招商,以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为方向,引进一批竞争力强、成长性好、辐射带动效应大的科技企业,推动产业不断发展。二是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真正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简化部门办事程序,提升为企业服务水平。三是积极采取措施,加快签约项目落地,如加快中国长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市政府签订“信创产业园”项目落地建设,借助中国长城技术优势、产业优势,打造集“硬件制造+应用示范+软件生态”为一体的高端信息技术产业基地,带动国内信创产业优质项目和企业在驻马店集聚发展,提升我市高技术产业整体实力。


发挥企业科技研发投入主体作用


市政协常委、市科技学校校长 党 进


近年来,我市企业发挥了科技创新在社会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也存在企业科技研发资金总体投入不足、企业科技研发人才严重匮乏、市场机制和法制不健全、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为此建议:


一是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企业提高科技研发费用的投入。积极争取更多国家、省级科技项目落户驻马店,引导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


二是加大企业科研人才招聘和培养,为科技创新提供智力支撑。采用柔性策略和优厚条件吸引有专长、高层次科技创新和科技管理人才来驻马店创业、工作;引导企业采用股权、期权等激励措施更好地留住人才;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和完善院士专家工作站以及工程研究中心,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重点培养“工人型专家”和技术创新能手,适时组织科技创新竞赛活动。


三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促进全面创新驱动发展。通过计划引导、政策扶持等措施,建立一批辐射带动作用强的产学研联合体,培育、引进和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出台促进科技创新创业相关政策文件,大力推进科技企业创新发展。


四是支持研发平台建设,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提高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的比例;支持组建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研发载体,对组建国家和省、市级研发平台的企业分别进行奖励;通过政府设立启动资金,成立科技创业投资公司,吸引专业性投资公司和国家政策性银行共同投资;加大科技创业孵化器、科技园区建设力度,为我市科技创新提供载体和平台。


五是增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促进新成果、新技术产生和转化。实施知识产权服务对接工程,培育引进知识产权服务品牌机构,提高全市知识产权服务水平;利用专利中介服务机构的资源优势,对接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确保专利申请量保持高增长势头,助力我市科技成果和专利的转移、转化、孵化。


争取科技研发项目 建设科技创新平台


市政协委员、市发改委收费管理科科长 李 冰


我市制造业企业创新意识不强,创新动力不足,创新氛围不浓。为此建议:


一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增强创新内生动力。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创新财政资金支持方式,落实科技创新用地、税费优惠等政策,通过以奖代补、贷款贴息、产业基金等方式,引导资本资源向重点领域聚集。


二是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打造一批国家级、省级高新区和创新飞地,鼓励企业培育自主创新团队,加强与大院大所产学研合作,对经认定的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给予科研机构相关优惠政策,设立企业自主创新资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三是注重优质资源培育,推进企业挂牌上市。对初步具备上市挂牌条件的企业,帮助其按上市挂牌要求引入优质中介机构,并给予辅导和扶持;筛选有上市潜力的后备企业,加强政策宣传辅导,帮助企业对接中介机构和战略投资者,做好“入门”教育引导,不断壮大上市后备企业队伍。


四是助推科技项目实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鼓励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和产品,提升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和企业发展后劲;以科技招商为渠道引项目,优先保障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入住,并为其提供优惠的科技政策和服务;积极为新兴产业领域的技术研究与开发等科技创新活动争取上级经费支持,争取政府财政加大对该类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确保匹配资金足额落实到位。


五是强化人才培养力度,壮大企业创新支撑。加大创新人才引进培育使用力度,实施人才新政,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大学生;积极实施名校英才入豫计划,引进科技型人才。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优化人才结构,培养我市企业发展急需的各类人才,改善目前企业人才短缺、结构不优的状况,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数字化转型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市政协委员、市统计局工业科科长 张俊峰


目前我市产业链不完善、产品附加值不高,制约制造业高端化发展;技术创新与研发能力不足,制约制造业智能化发展;营商环境不优,人才、资金支撑不足,制约制造业服务化发展。为此建议:


一是强化战略统筹谋划。要抢抓实施“中国制造2025”与“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战略机遇,加强新工业革命浪潮中“打造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政策导向,全面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


二是明确具体发展思路。要将产业发展的高端化、智能化和服务化作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向,做好空间布局规划,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三是加快数字化智能制造的推进。要持续聚力“数字赋能”,加快落实“企业上云”专项行动,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深入实施食品、装备制造、医药、化工等产业转型发展行动计划,大力培育大数据、大健康、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建设工程,发挥“头羊效应”。


四是促进数字化智能制造落地。围绕生物医药、机械装备、石油化工等行业的现实需求,开发规模化定制、智能制造流程化及远程运维服务等智能制造生产模式;依托驻马店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规划,整合创新资源和生产能力,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及相关配套的物流、仓储等行业开展智能制造改造,吸引更多先进智能制造企业来驻马店投资兴业,着力打造“百千亿”级梯次发展产业集群。


关于加大企业研发投入力度的几点建议


市政协委员、驻马店中集华骏车辆有限公司CFO 张从鹏


近年来,我市科技创新强度在省内排名不理想,还存在人才短缺、投资引导力度不够、科技研发投入不足等问题。为此建议:


一是对高精尖技术人才给予政策倾斜。出台相关具体的政策,明确具体的实施细则,对引进的专业性技术人才、高等院校毕业生分级给予相应的政策倾斜。


二是开展校企联合办学。通过政策牵引,鼓励专业性技术院校办学,或开展校企联合办学,为企业定向培养自动化、智能化设备操作工和设备维护保养人员,为企业解决产线升级后面临的人才缺失难题。


三是通过研发课题带动企业发展。针对企业提出的研发课题给予政策扶持,鼓励企业以课题的形式与高端人才建立互联互通,通过不同的科技研发课题的解决带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四是加大投资引导力度。对于已实施绿色化改造且改造实施后效果达到管控标准要求的企业,引导其加大绿色化设备设施的投入力度。


五是加强督导。通过政策指引和督导,企业不断加大自主安全设备设施的投入力度,从源头进行安全管控,助力企业打造自主品牌的长远发展。


六是加大招商引资的政策引导。政府职能部门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将研发职能主体的引入作为招商引资的一项关注指标进行落实,使享受到政策红利的企业全方面为我市的发展作出贡献。


科技创新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市政协委员、驻马店广大鸿远车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宏忠


近年来,我市制造业发展迅速,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但是面对日益复杂的经济形势和市场需求,仍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科技人才队伍供给不足、研发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营造良好环境。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大重要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水平。


二是抓好研发创新平台建设。支持企业创建研发中心或技术联盟,搭建产学研对接交流平台;引导企业与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国际知名机构开展技术交流合作,开发出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适销对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


三是加强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政府要落实现行招才引智优惠政策,在政策、待遇、科研立项等方面给予支持;引导企业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积极推广构建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工学一体的培养模式;坚持“一企一策”,帮助企业引进更多优秀人才。


四是探索多元化科技创新融资方式。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全面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创新财政金融投资体系,建立包括政府补贴、银行信贷、公开上市等融资机制。


关于提升我市农机制造企业发展水平的建议


市政协委员、河南农有王农业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江涛


我市农机制造企业规模小、复合型农机具生产量小、发展后劲不足。结合我市农机生产企业现状提出建议:


一是加强思想引导。一个企业是否可持续发展,首先要看这个企业是否有持续研发能力。一个企业的盈利水平,首先要看这个企业的创新水平。建议多开展关于研发投入产品创新为主题的专家培训及案例分享活动。


二是实施奖励政策。作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力度的不足主要是人才队伍的不足。建议市政府拿出专项资金对中小企业人才引入进行奖励。


三是加大科技创新扶植力度。一些中小企业不具备或者不知道如何进行项目申报和研发项目归集,建议科技主管部门多开展相关业务的培训及帮扶,对具备项目申报、研发项目归集的企业做好年度谋划的引导。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 做大做强防水产业


市政协委员、蓝翎环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宏伟


为加快“十四五”及今后更长时期防水材料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构筑研发平台。依托坝道工程医院、院士工作站等科研机构,探索创建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政、产、学、研”多元协同的创新联盟。


二是着力人才培养。以政府为主导,采取支持企业与中山大学、郑州大学、黄淮学院等高校开展联合办学,不断加大“防水工匠”“科研能人”“小发明家”等人才培养力度。


三是加大资金扶持。建议政府协调金融机构与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由政府担保公司为企业实施科研开发提供贷款担保;由政府主导,创办防水产业金融互助机构或中介机构,为企业科技研发提供资金支持。


四是增强企业活力。着眼于服务和推动防水材料制造业产品销售,探索建立内循环经济服务中心,建议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出面协调,多举办企业观摩会、新材料展示会、购销洽谈会等;制定实施扶持防水材料制造业发展的倾斜政策,切实加大对上市后备企业的扶持、服务力度,对近年新上重点骨干企业实行“扶上马、送一程”,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人士通过到企业调研、视察、采访等方式为企业发声。


关于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驻马店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翁 鸣


驻马店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比较薄弱的新型城市,工业经济发展存在思想创新不够、创新能力不足、政策落实力度不够、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等问题。为此建议:


一是定期开展创新发展培训。建议科技相关部门组织举办“以科技创新促高质量发展”大讲堂等教育培训活动,提高创新意识,增强科技研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企业成为科技研发投入和创新成果运用的主体。


二是正确评估引进人才效果。近年,我市陆续引进博士、硕士等高端人才,但成果转化和经济效果不明显,建议关注科研成果产出和转化(即投入和产出的效果),确保人才引进和科研成果转化的真实效果。


三是加强贯彻落实科技政策。贯彻落实技术创新和自主创业的政策措施,进一步调动高校教师科研创新的积极性,激发其内在的潜力和动力,让科技成果和创新动力进一步激发出来,确保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四是督促合作企业发挥作用。给已经签订合作协议的企业给予资金支持,考核和督查这些合作单位的工作绩效,在科技知识普及、创新思想培育、引进高科技企业、技术攻关等方面发挥作用。


五是创办科技创新实验区。根据国家和省里政策,借鉴国内先进工业科技园区经验,建议开办小规模、高标准并有引领性的科技创业园(科技特区),让有创业愿望的科技人才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和天地,成为吸引全国高技术人才创业的“聚宝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