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峰关
56岁那年,我从烟台百货公司工会主席的岗位上退休,经过学习,取得了导游资格证,成为烟台旅游最年长的“新人”导游。记得我考试的时候,有个女生开玩笑说:“爷爷,你退休回家打扑克喝茶,还跟我们抢饭碗,多好啊?”我对女生:说:“当导游很忙,很辛苦。你们以后肯定会谈到爱情。头疼的时候,我就当你的替补,不是抢你的饭碗,而是帮你保住饭碗!”当时我想当“三补”队员,就是:弥补了烟台导游银发导游的不足;为因特殊情况不能去团的年轻导游代班;用大部分的生活经历和文化积淀来补足年轻人,共同为烟台导游增光添彩。
我第一次拿着导游旗,拿着小喇叭带领游客游览胶东半岛时,烟台的道路交通、食宿、交通条件还比较落后:公路很少,通往景区的道路狭窄不平;房间很少,经常客满,住不下;酒店卫生条件差,需要排队;公共汽车经常抛锚;有些厕所太脏了,进不去。虽然当时旅游条件差,但并没有阻挡游客,因为人民生活好,老百姓手里有钱,出来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尤其是夏天,烟台美丽的山海风光和宜人的气候吸引了许多游客。我接待的旅游团队经常还没走,但是那个又来了,忙得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我是一名“替补”导游,但现在我已经成为导游队伍中的主力军。
旅游业带动了烟台餐饮、酒店、交通、食品、零售等产业的发展,发展速度超出了人们的预期。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急需大量的从业人员,导游的供给更是供不应求。当时,我市各中专学校纷纷开设旅游专业。烟台商业中专的领导听说我有带团的经验,又一次通过了导游证,就邀请我给学生上《导游业务》 《导游基础知识》 《导游政策与法规》等课程。登上平台,和青少年一起学习,互相交流旅游知识,忘记了身份和年龄,仿佛回到了少年时代,心中有说不出的快乐。
送走4名毕业生后,大陆和台湾省实现了直航,越来越多的台湾省老人回到大陆探亲访友。很多老兵带着孩子回到胶东寻根认祖,前来抽烟的台湾省客人都应接不暇。一家旅行社的老板多次打电话给我,说年轻的导游对烟台的老村庄、老街道、老生意不熟悉,让我带他们去台湾省旅游。但是,我忍痛离开了学校,去旅行社成为台湾省代表团的主力,向从台湾省回来的老人讲解烟台乡村、街道、工厂、商业的变化和发展。老人们看到家乡发展迅速、变化大、建设好,都非常高兴,都称赞共产党的智慧和伟大。2007年,我接待了一位来自台湾省的80岁游客。客人有个担心:离开大陆的时候,因为走得匆忙,拿着股东的钱去了台湾省。多年来,他一直想找到那些股东,把钱还上。这件事和导游没有关系,但我被这位老实人感动了,于是我找了几个在CPPCC和侨办工作的朋友帮我打听。最后我找到了四个股东和他们的孩子,把钱还给他们,解除了老人半辈子的后顾之忧。我也看到了人性的善良。当导游的这些年让我意识到,旅游是联系国内外客人的平台,是传递友谊的场所,是一座城市的文明窗口。
进入新世纪后,烟台的旅游业突飞猛进:2004年,烟台滨海广场改建,成为城市客厅;2006年,烟大铁路轮渡开通,将烟台至东北的铁路运输缩短了1000多公里;市区和南郊开通了许多隧道,使城内的山和城周边的山成为现实;高铁的开通极大地方便了游客的出行;新建的蓬莱机场开通了多条国际航线;新建的宾馆、饭店宽敞、干净、吃住方便,连市区、景区的厕所都建成了星级。许多游客称赞我们的仙境烟台,美味的烟台,爱烟台,很难离开。旅游专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过去大部分导游都是中专毕业,但现在很多本科生都加入了导游队伍,这让烟台的旅游业如虎添翼。看到这一切,我这个“白发导游”由衷地高兴。
2018年,国家加强了对旅游业的领导,学校开设了区域旅游和研究性旅游课程,让学生亲近自然,接触社会。我被烟台山聘为导游志愿者,为在这里学习的学生讲解,将课本知识与景区历史文化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多年的导游实践让我意识到,导游不仅要有幽默风趣的导游词,还要通过导游传播正能量,成为道德倡导者和文化传播者。要努力提高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和良好的分析能力,抓住短期机会发挥宣传作用。
巴金先生说:“不思老的人总是年轻的。”虽然我已经75岁了,但我仍然充满了年轻人的热情。我将继续用激情向国内外游客讲解烟台的海洋文化、民俗文化、开埠文化、红色文化,努力让生命永无止境,青春常驻。
责任编辑:刘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