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知乎知名回答者,在知乎近12万个赞中,张春获得了最高的赞:“什么是孤独?”在她的回复中,她讲述了一个关于APP创业的故事。
这个故事是关于她创业项目“犀牛故事”的前世今生,——。故事中,一个因进度慢被开发者撤下,被全员删除的APP,突然发现服务器更新时还有6个用户在玩。结局是”陈毫不犹豫地为那台服务器续费。只要这六个人还在,服务器就会一直维护,因为负载太小,不会有新用户进来,他们会觉得很流畅,很流畅。”
上面故事中提到的“华凯”是一款专注于“慢慢交朋友”的社交app。两个人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从用户对它的使用中“萌芽”。在“萌芽”之后,他们可以看到对方的信息,而看到对方的照片需要很长时间。
显然,这种文艺的调性并不符合现代人的主流快餐文化和高速生活节奏。最后,APP死了。然而,缓慢社会化的核心延伸到“犀牛故事”。
《犀牛故事》的创始人兼总编辑张春
犀牛故事从何而来?
犀牛故事的核心成员包括插画师和小说家。简而言之,他们是一群缺乏新鲜感的小内容生产者。张春决定做一个犀牛故事,这和犀牛故事CEO陈一勇写的一个故事有关,讲的是他奶奶在乱世中的风风雨雨。陈郁不是专业作家,但这篇文章在社会渠道上收到了很大反响,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因此,他和张春达成一致,认为“每个人都有故事,只要每个人都愿意写,就会有好的内容。”
2014年7月,犀牛故事正式上线。2015年9月13日,正式更新为现在的3.0版本。本版分为《真实故事》《创造》《游记》《秘密》四个频道。张春告诉创业状态(微信搜索关注:ichuangyebang)这个设定的初衷是:“大家想记录的无非是现实生活,虚构的幻想,通过周游世界与人互动,每个人都有一些可爱的小秘密。”当然,从业务逻辑层面来说,这样的设置不仅可以让自己平台的内容分类更加清晰,也大大方便了不会写的人生成UGC。毕竟,真实的东西不需要刻意去写。每个人都有亲身经历。
犀牛故事首席执行官陈郁
怎么吸引用户产生UGC?
作为一个讲故事的社区,没有教资会自然难以运作。张春的团队为吸引用户付出了巨大努力。因为她是厦门知名冰淇淋店“晴天见”的老板,平时爱写文章,发表过随笔《一生里的某一刻》,犀牛故事的第一批用户来自她和核心成员的朋友。但是,她说不爱安利。她只是让她的朋友试试。没想到大家都喜欢,于是她帮他们传播口碑。
作为主编,张春对内容非常执着。她坚决杜绝纯粹的自画像内容。自拍照作为一个具有社交属性的平台,不可避免,一些平台也欢迎自拍照。但是,张春说这个东西只能满足人的好奇心,没有传播价值。从长尾的角度,她希望他们平台的调性温暖,内容好看。
此外,与其他平台不同,他们不采用编辑审稿的推荐机制。他们平台上曝光的文章,是编辑根据阅读量、评论、收藏、分享推荐的,只是在发现页面和话题上。对于有写作热情的用户来说,他们不想抹杀大家的热情。只要更新了,根据更新时间,用户的文章就会在“故事”、“秘密”等对应的栏目标题中曝光。因此,每个人上头条的机会都是平等的。当然,如果你的文章很受欢迎,编辑会把它放在主题上,找到推荐的页面。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头条,写得好,并根据算法生成的类型和列表拥有标签等很多曝光机会。
utiaoimg.com/large/9940000770467b92d49" />手机写作,是犀牛故事区别于其他故事写作类型APP的一点。张春自己是文字工作者,她深知很多时候作者无法长时间持续写作的问题。很多人脑海里都有好故事,但有时间真正写完的人并不多。比如,他们在写作群组中发现过一个有潜质的作者。但作者本人说并没有时间将脑海里的灵感深耕成文字。张春团队说服她,只要每天利用零碎时间,拿着手机写十分钟就行,持续坚持。没想到,现在这个作者的书已经签约,即将出版。
有效利用人们的碎片化时间,让用户随时随地都可以记录生活,这是犀牛故事推出手机写作功能的初衷。
因为团队核心成员大多是做内容出身,所以他们很懂作者。凡事有利也有弊,正因如此,他们一开始在功能设计上也碰过壁。至今,邦哥在知乎上看到关于犀牛故事的体验问答里,还有对交互设计的吐槽。起初,张春他们为了APP整体的酷炫感,将APP设置成只能左右滑动,没有上下刷的功能。“这其实很反人类,用过一段时间后,我们团队的人基本都得了腱鞘炎。”张春笑言,在技术的摸索上他们的确花了不少时间,直到3.0版本的时候这些问题才被解决。

张春在采访中坦言,关于融资以及盈利模式的问题,她一概不管,都是CEO陈奕雍负责。陈奕雍向创业邦(微信搜索关注:ichuangyebang)表示:“他对犀牛故事的商业构想,一开始就着眼于图书版权、影视IP、游戏变现上。”
此前,他们已经合作了一款手游,出售了一部电影版权。5月底,犀牛故事创作者项目签约作者的第一本奇幻小说《山海变》上市了,陈奕雍评价其为“中国版《冰与火之歌》”。目前,他们平台上已经被出版社签约的作品,有十五本。陈奕雍说,能够帮助作者的作品迅速被出版社发掘签约,也是他们平台的优势之一。
犀牛故事上线之初,陈奕雍和张春原本觉得能有2000多个用户就满足了,没想到上线仅一周,便获得了App Store的首页推荐,用户达到20万。而现在,这款App的用户超过500万,其中国外用户达24471个,日活用户量达5万,每天平均会出产出700个故事,产出作品的作者超5万。
据创业邦了解,犀牛故事此前已获得了IDG资本百万美元的投资。现在,新一轮的融资也在日程计划中。
采访最后,陈奕雍说UGC的内容好处就在于,“只要我这个平台不死,就是个长尾的生意。”而张春的表述,就显得很文艺了,她说用小说家以撒辛格的话来讲,“那些有眼睛可看,有耳朵可听的人,一生之中,会知道很多故事,足够他们讲一辈子给他的儿子和孙子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