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小编余墨读三国”,持续阅读精彩内容
猎头是一项高科技的工作,需要高超的智慧,不是任何猫狗都能做到的。猎头的过程也很复杂,狩猎场和战场一样快,不容易控制。
我们前三篇文章都是关于成功的猎头行为。其实《三国演义》有很多失败的猎头计划。
一些猎头行为最终导致了一场灾难,比如蒋干渡河猎杀周瑜;一些猎头行为最终成了悲剧,几个涉事方成了输家,比如曹操猎杀徐庶。
最短命的猎头行动
先开胃菜,讲一讲俞猎的故事。
诸葛亮宽宏大量,诸葛瑾能投降吗?图为成都武侯祠。
玉子是孔明的哥哥诸葛瑾,以“脸长得像驴一样”而闻名。从脸的长度来看,他大概可以和央视前主持人李咏媲美。
有一次孙吴集团请客吃饭,孙权请了一头驴进来,在驴的脸上贴了一个长长的标签,上面写着“诸葛玉子”。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年纪尚轻,但很聪明。他拿来一支笔,加了两个字,——“驴”。孙权很高兴,就把驴给了诸葛恪。
下江南,与众相争,与吴合兵抗曹。周瑜来到诸葛瑾,说:“你哥哥孔明在王佐很有才华。他为什么一定要在刘备的小公司工作?去说服他来我们孙吴集团当高管。这样他就能拿到高薪,你们两兄弟也能经常见面。”
应该说,“猎头”诸葛瑾做了一些功课,是有备而来的。当他看到孔明时,他哭着说:“我自己的兄弟,你听说过博伊舒淇的故事吗?”孔明有一颗七感玲珑的心,听了哥哥的话就知道是什么意思,回答说:“伯夷和舒淇是古圣。”
诸葛瑾说:“伯夷舒淇虽然饿死在首阳山下,但两兄弟从未分离。我们两兄弟是母亲同胞,但他们在不同的公司工作,所以我们不能经常聚在一起喝两杯酒。与先贤相比,我们能不感到羞耻吗?”
孔明立刻感同身受地说:“我哥哥是对的,我也这么认为。现在我和刘皇叔一起创业,刘皇叔是正统的人,世界的荣誉感就在这里。如果我哥哥能辞去孙武集团的工作,搬到刘皇叔,他不仅能照顾大法官,还能让我们的血肉团聚,这是两全其美的事情。”
诸葛瑾见他是来猎取小弟“头”的,小弟却用了姑苏慕容氏的手段,“以其人之道还其身”,想要猎取自己的“头”。这种猎头工作不能继续下去了。
最失败的猎头行动
ae4c168667eb798ca3b0ce" />蒋干从猎头秒变间谍
诸葛瑾去猎孔明,无功而返,虽然猎头行动失败,倒也没吃什么亏。比起另一位猎头同行蒋干的遭遇,诸葛瑾还算幸运的。
蒋干是曹操账下幕宾。曹操南征,在长江上与周瑜激战,连番吃亏,很是头疼。蒋干一看,机会来了,不能辜负了自己名字里的这个“干”字,决心干一票大的。他要当猎头,目标——江东大都督周瑜:“我跟周瑜是老同学,上学时有同床之谊。给我一条小船,一个书童,两个仆人,凭着我的三寸不烂之舌,保管把周瑜从乡镇企业孙吴集团,挖到咱们央企曹氏控股旗下。”
不幸的是,蒋干跟诸葛瑾一样,他的猎头行动,碰上的是一个超级大脑。周瑜一听说蒋干到访,马上就笑着跟诸将说:“猎头来了。”
周瑜已经有了准备,自然是不会给蒋干做猎头的机会了。他对老同学热情备至,又是喝酒,又是唱歌,喝醉之后还要跟老同学“抵足而眠”,但是严令不准说军旅之事,不给蒋干开口劝降的空间。
蒋干等来等去,也没办法开展他的猎头工作。他跟周瑜同榻,这是标准的同床异梦,哪里睡得着?思来想去,他觉得,自己是蒋干,那就还是要干,但是干点什么呢?
几经思虑,蒋干痛苦地承认,自己也许压根儿不是个干猎头的料,但是他同时发现,自己适合从事一个更为神秘的职业——间谍。
天生我才必有用!蒋干大喜,他立即施展“高超”的间谍技巧,先是在周瑜帐内找到一封蔡瑁张允勾结东吴的书信,又偷听了周瑜跟手下的谈话,最后溜出大营,一路如风逃回北军一方。
蒋干得意洋洋,他是这样向曹操汇报的:“虽然我没有劝降周郎,但是,我帮丞相打听到一件秘密。请让左右人等退下,我要给你单独汇报。”
于是,曹军一方最优秀的水军将领蔡瑁张允人头落地。溃败就从这一刻开始,在水战方面毫无经验的曹军不断中计,铁索连舟,火烧赤壁……
蒋干猎头之行,给北军猎回的,是一场灭顶之灾。
二战时,一名德国军官把人分为四类:聪明而懒惰的人,可以做统帅,因为他遇事镇定,又能作出正确判断;聪明而勤快的人,可以做高管,因为他能迅速、正确地处理大量事务;愚蠢而懒惰的人,可以做基层人员,他会忠实地执行上级指令;愚蠢而勤快的人,什么也不能让他做,因为他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干活很主动,但干的都是蠢事,干得越多损失越大。
蒋干同学,大概就属于最后一类奇葩。
最悲剧的一次猎头
蒋干猎头失败,曹操一方赔了个底儿掉,是悲剧;周瑜一方当然大赚,是喜剧。有人赔有人赚,算是个零和游戏。
《三国演义》中还有一次猎头,比蒋干这次惨烈得多,参与的各方全都成了输家。那才是彻头彻尾的悲剧——
徐庶化名单福,给刘备当军师。他出谋划策,大败曹仁,夺了樊城。曹操得知后感叹说:“可惜啊,刘备招揽了一个超级大脑,大概要创业成功了,怎么办?”谋士程昱自告奋勇当猎头:“丞相如果想用徐庶,我就把他挖过来,小菜一碟。”
程昱这个猎头功课做得不错,他很了解徐庶,深知徐庶的最大弱点是“为人至孝”。针对徐庶的弱点,程昱使出了一个比较下三滥但是很有效的手段——劫持徐庶的老母,伪造徐母的书信。
很多时候,手段越是下三滥,就越是有效,所谓“无耻者无敌”。用老百姓的说法就是“脸皮厚,吃个够”。徐庶果然抵不过无耻的程昱,在刘备那里辞了工,投奔曹操以换取母亲的平安。
程昱算准了徐庶的至孝,却没有算准徐母的刚烈。看到儿子被骗,弃了刘备投奔曹操,徐母竟然一怒上吊了。
于是,悲剧了。不单是徐母悲剧了,卷入这次猎头行动的所有人,都悲剧了!
徐母不用说了,她为儿子的愚蠢选择而羞愧,怀着悲愤的心情弃世而去,当然是悲剧;徐庶,先失去明主,后失去母亲,自己从此自断双翼,留下那个“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歇后语,更是悲剧;刘备,好不容易找到一个靠谱的职业经理人,又失去了,创业之路顿时灰暗,他自然是输家;曹操和程昱,使出了下三滥的手段,也没得到徐庶的效忠,丢了名誉没捞到好处,当了婊子却没挣到钱,也是输家。
一次猎头,三方(曹操、刘备、徐家)皆输,堪称“三国猎场第一悲剧”。

曹操强猎徐庶,实在是不智之举
尾声:什么是“大猎”?
“三国猎场”系列,到这里已经写了四篇,这四篇总共讲了9个猎头故事。不过,说句实话,在我看来,这些针对人才个体的一次次猎头行动,实际上只能算是“小猎”。
什么是“大猎”呢?针对整个人才群体,出台优待政策,创造良好环境,给所有的、各种类型的人才足够的人格尊重、优厚的生活待遇、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才是真正的“大猎”。
“小猎”只能猎来数量有限的人才,带来局部状况的改善;“大猎”才能促成万马奔腾的人才盛世,取得全局性的优势。三国雄主中,能够接近“大猎”境界的,只有曹操。他发布《求贤令》,从制度上确立了“唯才是举”的原则,一手造就了曹魏群英荟萃的优势地位。
近代以来,为什么全世界人才,包括不少优秀的华夏子孙,纷纷涌进美国?就是因为美国对于人才的政策,接近了“大猎”的境界,人才在美国生活优裕,受到尊重,发展空间巨大。
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内地人才纷纷“孔雀东南飞”,也是基于同样的原因。
一个单位,一个公司,靠“小猎”,猎来一个或几个关键人才,就可能扭转局面;一个地区,甚或一个国家,要蓬勃发展,就必须依靠“大猎”,创造一个有利于人才成长、生活、脱颖而出的大环境。
中华复兴,“大猎”先行!
欢迎搜索关注微信公号“小编余墨读三国”,持续阅读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