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加工手链串珠机器 歙县手工活串珠

助推转型升级

推动机械电子、新材料、纺织服装等主导产业向高端、优质、高效发展;综合运用专项资金和补贴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全力推进县域开发区主干道升级改造,加快循环园区“智慧园区”建设,推进企业污水废气收集处理智能化改造。

加快农产品深加工“A级团队”建设,实施农业特色产品基地建设工程,建设一批高山蔬菜、春鱼等特色养殖基地;推进精致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着力打造农业新业态,发展家庭农场20个;加快发展林下经济,增加林下种植面积5000亩;巩固农村综合示范县电子商务成果,推进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力争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8亿元。

加快文旅融合和全区发展,以徽州古城为核心,以雄村、徐村、唐越牌坊群为基地,打造B&B客栈、旅游演艺、徽文化体验等一批新业态;以沈度镇为中心,新安江山水画廊、杨婵、长溪、石滩、波山等景区串珠成线,打造了水上漫游、摄影观光、风情体验等一批新业态。

围绕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民生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编制一批高质量重大项目,确保项目库动态储备规模保持在500亿元以上;新安江街大桥、黄倩高速公路、金山至县城高速公路等项目开工建设,宣宁黄天然气支线、博盛纺织等在建项目全面提速。

完善项目评估、投资联动、考核评价机制,努力掀起招商引资热潮,确保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4个,内资到位超5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超4750万美元;编制主导产业招商指南,加强专业招商队伍建设,在引进央企、知名民营企业、国内500强企业等方面取得突破。

建设美丽家园

推进徽州历史博物馆、徽剧博物馆等博物馆建设,加快万年桥滨江路竣工等项目实施,完成新安宾馆改造、西一街建设;实施S215城市改造提升、新安路改造等项目,加快一级公路、二环路、布射大道等项目建设,切实提升新区功能;推进高铁站前区建设,实施三阳客运站广场及S324三阳镇外环段改造工程;高标准打造沈度山水画廊特色小镇,完善旅游服务中心、游客集散中心等服务设施;提升北安、桂林、正村、王村、三阳、徐村等镇建设水平,支持2-3个中心镇建设特色镇,增强人口聚集功能。

深入开展中心村建设和自然村整治,启动11个和完成16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工作;开通长溪至石滩、黄薇至万岁岭公路,提高农村通达性;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和饮水安全提升工程,着力提升。

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抢抓被列入省扶持村级集体经济试点县机遇,加强集体“三资”和收益分配管理,力争20个以上行政村年集体经济收入超50万元。


加快数字城管一体化平台建设,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网格化、信息化;实施城市“十整治”、乡村“六清理”行动,切实美化城乡环境;启动城区新增停车场、停车位建设,开展交通秩序专项整治和常态化管理;落实乡镇、村居、小区物业日常巡查责任和县直部门联动控违职责,坚决查处各类违法建设行为;强化小区物业管理,提高业主委员会组建率和物业管理规范化水平。


厚植特色优势


开展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第二轮试点,重点做好城区上游水功能区综合整治,确保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完善污染物总量减排指标、监测、考核体系,健全倒逼机制,从严查处偷排、超标排污企业;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全面淘汰黄标车;推进中小河流水系连通项目,启动郑村、许村项目区及练江紫阳桥至浦口段工程,完成深渡北岸、霞坑、桂林溪头项目区建设;全年完成新造林、封山育林、森林抚育2.5万亩;完成七花路、霞石路滑坡和金川外东山、小川荒田桥等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


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推进城区建筑垃圾回收工作;建成农药集中配送体系,加快有机肥生产技术推广施用,减少农业点源面源污染;开展禁养区畜禽污染治理,抓好畜禽粪污社会化服务综合利用试点工作;统筹规划全县村级公益性公墓布局,启动城市公益性公墓建设。


集聚发展动能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进权责清单优化升级,构建全方位公共服务清单和全口径中介服务清单,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加强农村综合改革,稳妥开展农村资金互助、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加快国有林场、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步伐;巩固扩大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让农民在改革中得到更多实惠;加快商事制度改革,探索企业注册全程电子化;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创新和规范人口管理;深化出租车和公交行业改革,促进新老业态融合发展。


实施创新企业百强工程、科技“小巨人”培育计划,支持企业开展技术、产品创新,争创安徽工业精品1个、院士工作站1个、省级技术中心1个、专精特新企业3户;通过合作研究、技术入股、技术承包等形式,大力引进和培育一批经济社会发展紧缺的高层次人才;支持企业家专心创新创业,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和青年创业促进计划,支持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积极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支持建设“孵化+创投”、中小微企业创业基地等新型孵化器。


服务经济发展


落实产业扶持和减税降费政策,加大对中小企业担保、贴息力度,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和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多方筹措建设资金,加大政府有效投入;强化社会综合治税,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规范预算管理,硬化预算约束,严控“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将更多财力投向民生改善和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


加快推广“税融通”、“4321”政银担、专利质押贷款、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等模式,力争全年新增贷款超12亿元;支持企业参与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力争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1-2户;统筹做好政府投资项目资金筹集和调度,拓展PPP合作模式,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严厉打击各类非法集资行为,巩固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成果,确保全县金融市场稳定。


增进群众福祉


2017年,确保25个贫困村如期出列,9500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加大贫困户到户产业扶持力度,努力将文山、箬岭等贫困村打造成乡村旅游示范点;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工程,切实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武阳、森村等乡镇集中安置点(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搬迁户后续扶持力度;加大对贫困劳动人口职业技能培训力度,积极引导就近务工;对接受教育的贫困家庭子女给予全覆盖资助;综合运用医疗救助、商业健康补充保险等方式,有效避免因病致贫返贫现象发生;通过生态补偿、转移支付、资源开发等方式,促进生态保护与贫困户增收有机统一;鼓励金融机构加大贫困村“两免”小额信贷投放,力争全年放贷规模超3000万元;将无法自主脱贫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范围,保障其基本生活;开展“万名党员干部帮万户”行动和“百企帮百村”活动,形成人人关注、参与和支持扶贫的良好氛围。


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完成棚户区改造541套;继续做好大中型水库移民避险解困试点工作,完成搬迁安置1200户3096人;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行“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工作机制,打造便民利民、阳光高效的社会救助体系;妥善做好高校毕业生和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工作。


加强非遗保护传承,争取新增省级以上非遗项目3个,开展徽州四雕、文房四宝等生产性保护,新增安徽老字号企业3家以上;重视名人故居保护,对蕃村、槐塘、稠墅等3个古村落和95处古建筑进行保护利用;加大传统村落申报力度,力争新增省级以上传统村落65个;新建丰乐小学、丰乐幼儿园,启动郑村小学搬迁,加快推进县中改扩建项目;提升县级公立医院服务能力,支持中医院探索社会资本办医模式;继续举办徽州古城民俗文化节、新安江山水画廊国际马拉松赛、马自骑等节庆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