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一想最近几个圈子里的朋友,为什么我投了一个做商业计划的公司,在这个项目上花了很多精力,他们一直不理解,这很奇怪。今天我就简单的写下我的看法。
首先,很多人误解了商业计划,商业计划远不止是一条信息。
商业计划书是“项目的缩略图”,浓缩了项目的精髓,也是创始人思考过程的结晶。我经常能从这背后看到创始人的智慧,商业计划的好坏将直接影响项目的进度和自身的未来。
因此,商业计划在创业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早年在硅谷参加EIC交流会时,他专门听了硅谷资深企业家布兰克的一次商业计划分享。在他看来,硅谷企业家认为BP不是结果,而是过程。他们更愿意称之为商业计划,这表明了它的重要性。
在圈子里这么多年,我坚信成功的创业者都能明白一份商业计划书的重要性,他们知道一份优秀的商业计划书作为梳理思路、营销、实施、筹集资金的工具有多有用。
更重要的是,他们知道在生产过程中对商业计划的细节研究得越多,创业的成功率就越高。
创业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工作,失败的可能性很大。但是,即使不可能把风险降到零,也可以通过提前周密的计划,把风险降到最低。
商业计划是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的,一旦情况发生变化,这些假设很可能就不再正确了。因此,商业计划应该作为验证假设的工具,在创业过程的每个节点验证其有效性,调整创业的发展方向。经常这样做的创业者成功率会高很多。(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把商业计划能力作为衡量创始人能力的主要判断依据)
说到这里,大多数人会很容易理解我为什么会这样
会投一家辅导商业计划书的公司,其实,我投这家公司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这也是一直以来我们投的所有项目成功率和回报率为什么这么高的原因,下面划重点:1、早期优质项目的巨大入口
因为商业计划书这一些细分赛道是所有创业融资过程的必经之道,就像求职我们要写简历一样刚需,在我投了这家公司之后,因为很多创业者都需要商业计划书服务,所以让我发现了不少早期优质的项目,这是一个巨大的流量入口。
2、能让我看到大部分投资人所看不到的
辅导每一份商业计划书时,我都要求他们让我亲自参与,我也会参与到方案框架的梳理过程中来,通过这种参与方式能让我比其他投资人透过项目本身更能看到背后项目的价值及创始团队的核心能力,这往往也是大部分投融资风险大的根本原因。
3、投后管理的前置化
目前国内一些头部的同行越来越重视投后管理,红杉、IDG、经纬都专门开设了自己的商学院,目的就是助力他们所有参与的项目,少走弯路,十倍速增长,而我们坚定的认为大部分创业公司等到投后再加持,可能呈现的问题已经很多了,而这个门槛也会让他们过滤到很多优质同时真正需要帮助的创业公司,所以这也促使我我下定决心,投资这家商业计划书公司,通过商业计划书辅导把我们的投后管理前置化,放到投前,两年来效果很明显。
4、更多的创业者更需要机遇与机会,哪怕没有结果
没有“华丽的出生”,没有大公司的背景,没有成功的创业经历,让大部分创业者并不能像很多BAT出来的创始人一样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也正因为这样让他们往往无法度过创业的关键期。
我喜欢玩,喜欢冒险,喜欢体验那些大部分人不愿意玩的运动,这让我在进入这行开始就树立了我与众不同的风格与个人标签,我喜欢和创业者打交道,喜欢和他们交流,一直以来我都坚信投资人一定没有创始人自己更专业,我们要做的不是所谓的“这也管,那也管”,投资人更多的赋能创业者,而不是去指导创业者业务,优秀的投资人会助力创业者能力的提升,所以我初期投资商业计划书这家公司也是希望能和更多的创业者成为朋友,无路结果如何,我觉得过程一定是精彩的。
上面是我的个人观点,喜不喜欢认不认可随便同行,至少这些都是我真实的肺腑之言,如果大家有商业计划书的需求也可以直接V我,有备(商业计划书)无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