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创业家app 创业宏

中宏网山东,11月4日电山东财经大学认真落实创新创业教育主体责任,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充分发挥经管类专业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优势,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有效开展“三个体系、三个平台、三个层次推进”的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

完善“三个体系”,为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提供目标引领和根本保障

完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围绕“以德育人”这一根本问题,立足自身特点,坚持开放合作,以培养具有金融经济创新能力的人才为目标,系统谋划、整体设计教育教学体系、实践培养体系、平台支撑体系、管理保障体系,共同推进教学改革、模式改革、管理改革、制度改革,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勇于创造、取得好成绩的时代新人。

完善教育教学体系。一是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全体员工开设4门创新创业必修课,11学分,通识教育选修课不少于2学分,将创新创业纳入人才培养计划。二是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教学过程。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专业课程,专项融合课程占全部课程的85.2%;融入教师课堂教学和科研活动,融入第二课堂。三是加强实践训练。增加教学实践学分比例,不低于总学分的25-30%。全面开放实验室,引导学生进实验室、进课题组、进竞赛组。推进校企合作育人,设置校企合作专业3个,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192个。全覆盖持续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三千计划”(走进千村、千企、千社区),完善信用表彰激励制度,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研究、竞赛创作、科学研究等创新活动。四是加强教材案例建设。整合《就业指导》 《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 《创业基础》课程,编辑发布《大学生成长与发展指导教程》作为全民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课程面向全体员工。编写大学生创新创业案例和商业模式创新案例。五是开设创新实验班。开设会计学等3个创新实验班,重点加强创新人才培养。

完善管理保障体系。一是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修改学籍管理规定,实行弹性学制,允许调整学业进度,允许保留学籍和创业;学生的科研成果、竞赛成果和自主创业可折算或认定为学分。二是完善工作机制。成立两级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学院专门机构,统筹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三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组织创新创业导师培训,加强教师实践能力建设,提高“双师型、双能型”教师比例,将教师指导创新创业过程计入课时,并将结果纳入就业考核。第四,加大投入。学校投入和吸引社会资金,支持竞赛创作、培训项目等各种实践活动;用于建设实验中心、科研平台、创意空间和孵化基地。

构筑“三大平台”,为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基地载体

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平台。依托“创业计划”

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平台。依托政府、产业、高校优势资源,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全省唯一建成的“省级大学生创业园区”,总面积11.6亩,1.55万平方米,注册资金5.1亿元。园区内打造了两个市、区两级“创意空间”,装载了四个多学科融合的“产、教、研孵化基地”,共同构成支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核心区;累计建成2个大型校外“双创园”,形成带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延伸带;全国累计建成“创新创业实践基地”192个,形成了引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辐射带。三区联动,共建共赢,营造良好创业生态。

实施“三级递进”,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有效途径

全体员工都要培养创新创业精神。校企合作以《大学生成长与发展指导教程》、《大学生创新创业模拟实训》为全体员工普及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教材,实施课程联合教学、课题联合研究、岗位工作、引领创业等“专创融合”,强化创新创业精神培育,夯实创新创业思想基础。

r />

精准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一是“创新实验班”实施单独培养方案,重点满足精英学生个性化、层次化发展需求,培养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和国际视野。“创新实验班”毕业近50%升入国内外名校,其余实现高质量就业。二是面向创新创业意愿强烈的低年级学生开设“菁英班”,高年级学生开设“提升班”,鼓励组成各类创新创业团队或项目。


拔尖扶持创新创业项目。将学生创赛项目、学生自建项目、师生成果转化项目、师生同创项目等各类项目资源,经过凝练提取、自愿重组、加配资源,建设成创意项目、注册项目、成长项目三级创业项目库,入驻创业园分区发展。创业园精准匹配优惠政策、导师、人才、资金、物业、餐饮、管理等资源,提供全链条扶持和优质配套服务。建园五年来,共孵化项目200多个。


“三个体系,三大平台,三级递进”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显著。2016年“创青春”获3项国赛金奖和全国优胜杯,全国19位、山东首位。2018年“互联网+”获国赛金银奖各1项,成为主赛道获金奖的唯一财经高校。学生创业竞争力显著提高,2018《中国公办大学创业竞争力排行榜500强》,位列全国第33位,全国财经高校第2位,山东省属高校第1位;《高校应届本科生就业竞争力100强》,三年分列全国74、71、68位,连续三年成为唯一入榜的山东省属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逐年提升。双创成果获“2018年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16年获“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称号,2018年获山东省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10余位省部级领导先后莅临调研指导,50余所国内外高校前来学习交流,提高了学校的美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