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弘资本总裁刘晓宁接受”投石星球”专访
记者|威斯利。G
编辑|马蒂尔达。S
摄影| Wesly。G
刘在过去的14年里有过三次all in经历:第一次是在2008年底,当时他从VC/PE机构出来,和朋友一起创办了资本,他决定在互联网All In的时候用自己的资金进行股权投资;第二次是面对2012年移动互联网的崛起。他敏锐地选择了投资全在移动互联网;去年,他离开小村资本,成立洪仁资本,决定全力以赴做消费行业。
选择全中对别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风险,但对刘来说,他有自己很强的逻辑,能够“理解风险”和“承担风险”。事实是,前两个All In给他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他过去十年的投资年化收益率高达57%。
但就像他每次蜕变,都在努力“探索更多自己的边界”,他从未停止对自己的要求。从洪仁资本成立到消费行业的All,他对创业和投资的理解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除了财务回报,他还想为这个市场创造更多的价值,在商业模式上做更多的探索和创新。以下安排来自刘的自述。
首都总裁刘
成熟
2008年,我入行三年多了,我坚信投资互联网是对的,但具体能成长什么还不是特别清楚。偶然遇到几个在网上创业的人,觉得他们做的事情特别有价值,就想着怎么和他们互动。鉴于当时人民币的融资环境比较困难,再加上长期投资的融资难度更大,我们发现投资机会后,只能和朋友一起成立洪欣资本,用自己的资金去做。
洪欣资本刚开始资金紧张,其他人机枪射击子弹充足,只好精准作战。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做调研,发现了驴妈妈、宜喜租车这样的优秀企业。那时,企业家没有今天这么多。很容易发现某个领域做了什么样的公司,周围不会有那么多噪音;第二,当时敢于创业的人也有几把刷子。不像有些人没想清楚就跳进去创业,学习能力强就能生存,学习能力差的就容易被淘汰。所以从研究到投资的转化效率还是比较高的。
2012年和2013年,移动互联网一出现,就以毁灭性的速度增长。“随时随地”的概念问世,商业模式被颠覆。之前还是互联网时代,我们看到的都是互联网本身,电商,社交媒体或者垂直媒体,每年都有不同的出路。然而,当人们从移动互联网的维度迅速重建过去时,他们对互联网的看法就会成熟。同样在2012年至2013年期间,我们的股权投资方法迅速成熟。
当时我们确定了移动互联网的投资方向,不仅投资了移动互联网创业企业,还增加了被投资的移动端有发展潜力的互联网企业的资本。结果顺利证明了我们的投资理念,没有走太多弯路。或者弯路在我们的承受范围之内。
比如当时的驴妈妈,轻松水果新鲜,还有投资大米移动。当时互联网广告市场本身并没有那么高,PC市场还是一个大市场,移动发展很快但还是市场的零头。当我们看到移动互联网广告发展的机遇时,就能发现米粒,这是大学生创业的典型例子,团队优秀,产品好年轻务实。最后证明移动广告先破10亿,弯道超车。
我认为创业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充满想象力的经济,是一种面向未来的商业探索,其中有基本的逻辑。马云在做淘宝的时候,一定是线下体验的最好时机。然而,马云并不面对过去,即使是现在,他也在思考未来人们应该如何去购物。
所以,我觉得创业者应该想的是,我在一个行业发现了一个机会。我觉得它指向未来,可以拿我过去的人脉和经验来做这件事;投资者想的是,如果我认同这个方向,我会在这个方向找到最好的企业家,然后给钱和资源,提高他的成功率。
"font-size:15px;">对我来讲做投资就是创业,用自有资金,依靠多年行业经验去对未来探索,而且没有人能给你的探索打包票,但是逻辑上这个探索方向成立,而且过程也在创造价值。我到现在直接投资的有二十多家企业,还不包括在小村资本投的项目。其中有一家企业做的不好卖掉了,但也赚了十几倍回报,有两家正在面临挑战,剩下的感觉都不错。“美元基金”思维
2008年是后门户时代,大家对除门户以外的其它互联网公司的商业模式都还不是很确定,尤其当年红遍国内的开心网迅速跌落神坛让人们心中警惕,另外,人民币基金还很少,对互联网企业的投资还没怎么开始,很保守。
但我们是一直是带着“美元基金”的思维去投资。美元基金的核心是投资期限很长,决策权或定价权出资人也很少参与;人民币基金的特点是投资期限短,决策权或定价权大多有资方参与。这些跟基金的出资结构有很大关系,跟出资人的意识形态也有很大关系。所以美元基金可以投资非常早期的项目,它对早期公司的理解有更好的敏感度。而且我们投的项目下一轮继续投的也大都是顶尖的美元基金,也说明我们投项目的能力跟思维逻辑还是比较领先的。
到了2014年,人民币基金开始对互联网特别感兴趣,也是国家提出了“双创”的政策示范效应凸显,大量资本涌入优质资产有限的市场,但也把人民币基金投资短期的投机特征展现得淋漓尽致,接着就发生了2015年的互联网泡沫。
我们因为圈子受限,那时对人民币基金的玩法并不了解。我们当时思考的是,人民币有大量资金是否可以和我们的投资理念做更好结合,是否能探索新的边界出来?刚好有朋友引荐,我在那时认识了小村资本的创始人,并前前后后聊了很久。小村资本在人民币基金这方面有很好的积累,也邀请我加入一起,我就想通过这个机会去尝试人民币基金的运作。
在小村资本的两年多让我从以前纯粹的投资人角度,拓展到对内的企业运营,招聘人才,对外的产业资源学习和对接,某种程度上开阔了我的边界,但也让我更深刻的认知了人民币基金这个市场存在的问题,或者说局限性。
我用人民币基金和美元基金做运营模式区分可能不一定对。只是我们过去美元思维是独立决策,所以能保持稳定的方法论。只要对投资特定行业的理解超出别人,看到的未来不一样,下注的点不一样,所以能创造超额回报,我们过去十年的年化收益率57%,还是顶尖的。所以投资还应该是个眼光的活。如果大家都认为这个项目能挣到钱,那凭什么是你能挣到钱,这就变成了纯资源的活儿。
在人民币基金,LP不只把钱放到管理的基金里,他也会参与判断基金投资的项目好坏。但他们或许能把企业经营的很好,甚至对行业也有理解,但投资是跨行业的,也是投新生事物的。原来做企业成功的企业家对行业越理解反而越是固化了他们的思维。就跟德州打得最好的不一定是智商最高的人,但一定是最懂这一游戏规则的人。
其实也不难理解,因为国内市场上存在的大量不诚信,带来的交易成本和信任成本极高,信任机制扭曲,保持独立决策难,这些都是人民币基金存在的一系列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