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yika住了几个月后,因为很多原因我又搬走了,这次我搬到了一个离镇中心很近的地方。房屋为二级红砖墙,面积约300平方米,跨度28米,前后均为透明玻璃窗。美中不足的是,一楼走廊狭长,地面沉闷,但对比之前已经看起来有点像了。
创业是一场动乱,一场流浪,我不知道明天该住在哪里.上一次的结束意味着下一次的开启。在这里,我们开始了图书销售模式。在《读者》、《漫画》、《知音》几天的初营后,我们果断放弃了。原因是乱搞的人多,省钱的人少,这就意味着这种模式在一个看起来还不错的小镇是赚不到收益的。总会找到更好的销售路径或者其他收入模式,所以苦苦思考了很多天,不知道能不能让图书流动起来。不要只做架子上的展品和装饰品。经过多方质疑和实践分析,“分享”一词应运而生。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自行车共享后来兴起了。敏锐的生意不是看谁发现的早,而是看你有没有资金运营和支持你。
比起单车共享,我做了一个更微妙的操作。每本书都与需要的用户分享。68元开卡后才能借3到5本书。退货期限一周,费用3到5元。丢失的书除以原价的5折。结果,以前滞销的书迅速流入。由于目标客户群以学生为主,周边几所中学的书友很快蜂拥而至,持卡人数超出预期。
考虑到观众都是学生,日常开销来自家长,我们做了一个更人性化的开卡方式:68元开卡,可以提前20元,也可以1月分三次还清,既人性化又合理解决了学生的经济压力,同时增加了客户的流量。起初,这种操作模式每周运行一次,然后改为日常操作。
这个方案一出来,积压的书很快就流传开来,借书的人也一天比一天多。没想到,学吉他的孩子数量也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