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王灿
即使你不在一夜之间,曹县火了,全网刷屏的那种。,播放短视频,即使你昨天还在四处张望,“曹县是梗吗?”现在,很多人可能也有“曹含量”不低的印象。
给不熟悉的读者科普一下很有必要:曹县是山东菏泽下辖的一个县。一名本地博主“大硕”在直播时,总以“山东菏泽曹县,666,我勒宝贝”的方言喊麦,魔性效果让这个曾经并不出名的鲁西南贫困县火出了圈。
在这个梗上加把火,是网友脑洞大开的各种玩笑。“我宁愿在曹西安县有一张床,也不愿意在上海有一套房”,“宇宙中心的曹西安县”,“北上广曹”,“曹西安县不可掉以轻心”。按照现在的发展趋势,几年后就会被纽约超越”……总有一句话能戳中你的笑点。
这是互联网时代进入短视频阶段的独特奇观。一个博主用夸张和恶魔般的土味呐喊,借助短视频,一群人在再创作中更加夸张和戏谑。所谓“地球是潮汐到了极点”。传播内容、传播平台和受众三者高度契合的“接地气”气质,是造梗成功和“笑果”最大化的主因,网友的娱乐精神得到了尽情发挥。
网友创作的段子中,很多都拿国内一线城市甚至国际大都市来对比曹县的“高”。这种反差对比除了将无厘头感拉满,也暗含一种意味:“小地方”对“大城市”的喊话。
e="color: #333333; --tt-darkmode-color: #A3A3A3;">要承认,大城市确实自带网红气质,房价、就业、教育、医疗等长期霸占热搜的话题,天然更有都市感。更喜欢选择大城市干事创业的年轻人,也是网络发声的高频群体。这让大城市和都市人,逐渐掌握了更多网络话语权。这一点,从各种综艺选秀,从国产剧里总是高楼霓虹的北上广深和光鲜亮丽的都市白领,就可见一斑。短视频的出现为用户下沉提供了可能,此前寂寂无名的“县城/小镇青年”迅速掌握了出圈密码:原来城镇和农村生活,城里人那么不熟悉;原来我们可能不如城市精彩的平常日子,他们那么好奇、向往。于是,有人直播起了城镇日常,有人从城市返回农村当主播,成功案例的名单越拉越长:华农兄弟、李子柒……他们呈现的不一定真实,但往往符合城市人的预期。
带动曹县出圈的“大硕”,形象是大嗓门、大金链子装扮,配合土味话语——可能有意迎合一些城市人的固有认知。陷入编段子、造梗狂欢的网友,也力图打造与博主相呼应的“土潮”感。这种直白的风格和互动背后,试图传递一种声音:对出身“小地方”的自我身份认同,对家乡越来越好的游子情怀,对小县城存在感和话语权的一种争取。

有趣的是,曹县其实早就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这座历史可追溯至商朝开国、出过庄子等诸多文化名人、头顶“戏曲之乡”“书画之乡”“武术之乡”光环的县城,如今坐拥“全国第二大淘宝村集群”,在国内是最大的影视服饰生产基地,占据了淘宝表演服饰产品70%的网络销售额,去年“双十一”第一天,曹县的电商销售额就突破16亿元;在国外,曹县出色的木雕工艺水平,让它包起了日本人的身后事,日本有超过9成棺材产自曹县。借助互联网的东风,曹县“墙内墙外两开花”,实现了从贫困县到菏泽龙头县、GDP总量排名靠前的逆袭。
可以说,近200万人口的曹县人,用自己的才智和勤劳,率先尝到了互联网经济的甜头。这次因博主和网友的戏谑调侃走红,带有戏剧性,但曹县长期以来的努力,本就值得出圈和被肯定。

面对走红,曹县县委副书记、县长梁惠民说,不论是正面的还是调侃的,都欢迎网友来曹县走一走,看一看真实的曹县。这是理性而睿智的声音:既希望借助网络热度,为当地赢得更多知名度和影响力,也告诉网友:网红身份终究是一时的虚幻,也难免有失真,一个真实可感的曹县和每一位曹县人,更值得被看见、被了解。
这对其他县城的“出圈”是鼓舞,也是启示: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人情,如何充分挖掘,并在互联网时代利用新兴的媒介平台尽情展示,让自身走出去,让世界看过来,需要强内功和紧跟潮流两条腿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