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说到日本的日立集团,首先想到的可能是电梯或者家电。如今,随着日立解决方案(中国)有限公司推出的“互联网”智慧医疗服务平台进入人们的视野,日本智慧医疗服务在中国的理念为中国智慧医疗提供了更多可能。
“考虑到中国家庭小型化、核心化的发展趋势,孩子不能长期承担照顾老人的责任。人们普遍认识到,中国的养老模式必然会从传统的家庭养老向养老服务社会化转变。现阶段,只有大力推进智慧养老快速发展,才能满足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大量需求。”日立解决方案(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林珏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这种巨大而迫切的需求下,日立“智慧健康医疗服务平台”的概念应运而生。从2014年开始市场调研到2017年正式上线,从只提供居家和社区服务到2018年,机构养老已经融入平台,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三位一体服务模式。
据林珏介绍,智慧医疗服务平台可以收集整合各种终端设备传输的数据信息,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手段连接整合各级医疗服务资源,使个人、家庭、社区、机构和医疗资源得到有效连接和优化配置,养老事务得到整合统一,实现医疗大数据的智能分析处理,实现全天候、多层次服务。
“我们正在与中国机器人厂商合作研发养老机器人,并结合日立的养老服务理念,基于机构提供的设备为其提供AI智能服务。”林珏说,虽然养老机器人的成本较高,但它可以解决与老人的沟通和互动问题,还可以帮助老人做康复锻炼,定期提醒他们服药,并按照计划路线进行夜间巡逻。与手工护理相比,它打破了精力、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成熟和普及,智慧养老带来了服务模式和抗衰产品的创新,使养老形式更加多样化,服务更加人性化。“目前国内很多企业在智慧养老领域都做得不错。如果不寻求创新和突破,不加大投入,很有可能在两年内完全落后于国内这些企业。但是,与这些主要面向机构的企业相比,我们的目标是做居家服务。毕竟未来90%的老人更有可能在家养老。”克林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对于老年人来说,为他们提供的服务和辅助器具并没有尽可能的智能。林珏解释说,我们现在可能单方面把轮椅、护理床、床垫等医疗器械理解为辅助器具,但从养老服务的理念来看,使老年人能够独立生活的一切都是辅助器具。比如为老年人设计的饮料瓶和筷子,尤其是帕金森病患者。“我们的目的是让生活不便的老人通过辅助器具改善目前的生活状况,让他们能够健康独立地生活。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我们也希望通过我们的服务和数据整理、分析和应用来推动这个市场。”
养老经验不能机械照搬。林珏告诉记者,大多数人认为当人老了,他们需要护理,所以他们认为他们应该去机构,这样他们就可以得到专业的护理。其实,多思考如何与老人沟通才是关键。林珏说:“我们推出了日本养老专家推荐的三项深受日本老年人欢迎的服务,但发现中国老年人不喜欢,于是我们尝试改变。比如中国的老年人喜欢跳舞,热爱音乐和书法,所以我们组织专业的舞蹈老师或者书法老师来教他们。只有当老年人觉得他们有r
林珏告诉记者,中国在智慧方面比日本发展得更好,尤其是在居家养老领域。像日立这样的互联网管理平台在日本很少使用,更注重人的服务。“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这是我们智慧医疗服务平台的大目标。”(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朱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