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的催化下,奶粉行业开始了新一轮的洗牌,导致一些代理商的生意下滑,甚至后悔改行。很多代理商嘲讽说,今天的生意真的是“挣钱卖白菜,卖白粉”。那么,奶粉代理商如何才能打破“寒冬”,找到新的出路呢?就这些问题,笔者与成都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唐进行了交谈.
适应、改变、创新,活下来才有机会
一场疫情加速了市场的大浪,让上层承接品牌的代理商和下层服务零售商非常痛苦。如今很多母婴店新顾客少,顾客单价下降,生意不景气,消费者购买力下降,导致很多母婴店不愿意压库存,占用现金流。
作为中介代理,自然要承担这个销售压力。成都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唐认为,代理商要适应现实,改变自己。适应现实意味着代理人要生存,只有活着,才有机会去改变,去创新,更好地前进。改变自己意味着看到方向,迅速行动,转型升级。
“只要你不能死,你就会死”这句话非常贴切地描述了特工目前的状态,谁笑到最后谁就活得最久。然而,仅仅更换代理商是不够的。唐说:“对我们来说,厂商也应该改变。无论是大品牌还是中小品牌,都要照顾代理商、门店和消费者。这就要求品牌要有利他的思想,让他的思想受益的品牌才能活得更久。”
今年消费者在变,市场环境在变,导致品牌、代理商或母婴店举步维艰。如何改变传统思维,进行差异化运营,值得大家深思。一般来说,适应变化的人总是坚强的。
团队、战略、产品,团队打造第一位
唐认为:“现在做生意,产品可能是我们的第三要务,第一要事是团队建设。几年前,我们把产品放在第一位,然后组建团队进行开发。但是现在,代理商如果只把产品放在第一位,没有团队为其服务,很快就会被淘汰。如果你拿起产品,然后匹配团队,这种模式将在2015年发挥作用。”之前和一些代理朋友讨论过产品重要还是团队重要。最终,两者在不同阶段的角色略有不同,但产品和团队都是不可或缺的。好的产品是敲门砖,优秀的团队可以让好的产品打开市场。
最近和业内人士聊天,了解到很多人都在招聘,调整运营策略。毕竟在激烈竞争的压迫下,市场进入了精耕细作的时代,最重要的还是人。“所有的胜利都是人类的胜利。团队建设的核心是留住优秀人才。薪酬分配制度的优化需要考虑。如果吃了一大锅饭,员工就会失去积极性。代理人应该通过花钱而不是存钱来赚钱,结合人情和人性的员工管理系统的效果将会翻倍,”唐说。
同时,在他看来,战略规划的掌舵人是第二重要的位置。过去做生意赚钱靠的是艰辛和勇气,有可能获得行业红利和政策红利。如今,竞争已经从十几年前的游击战变成了兵团作战。团队的执行力首先取决于领导者的领导力,所以领导者的模式创新、管理能力和思维能力起着关键作用。未来代理商应该是服务商,更好地与终端形成协同,让代理商有实力与厂商竞争。
="font-size:15px;">压货、窜货、乱价,共生共荣很重要
聊到代理商的出路,汤小松感慨道:“身边有朋友不想接某些品牌了,但撤不了身。如果继续做每个月还能核销几十万的费用,如果不做了之前的垫资真不知道猴年马月能拿回来,这样的品牌让代理商非常痛苦。”
从渠道反馈来看,今年压货、窜货、乱价都在持续加码,生意是越来越不好做了,不少人就特别浮躁,做了一些不利于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事情。汤小松表示:“我们现在和厂商、门店一定要结伴而行,这样的关系才更坚固、更持久。千万不能是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厂商不能一味的将压力转嫁给代理商,虽说代理商必须承担压力,但压力过度就会导致代理商出现运转困难。”

其实,除了资金链压力、动销压力之外,让代理商最痛的莫过于品牌换代理。有的代理商做了十几年的品牌说换就换,最终导致元气大伤。对此,汤小松建议:“经济下行,需要品牌方更接地气一点,如果频繁换代理商一般是越换越差,也有换的好的,但操作思路、经营理念短时间很难同频。大环境不好,代理商和门店也很谨慎。”
对于品牌换代理商,走渠道时我们也听说不少。一个品牌的成长是需要时间来沉淀的,代理商对品牌的精耕细作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一直以来代理商存在的价值业内都非常认可。尤其在很多品牌方和门店看来,代理商在配送、垫资、服务等方方面面都不可替代。对于汤小松而言,厂商不能和代理商、门店相向而行,应该打成一片凝聚合力,共同去解决问题,才能共筑健康生态圈。
确实,今年的境况,代理商熬过去就是新机遇。但难上加难的2020,更需要厂商、代理商和门店一起携手共进、共生共荣,一起合力维护行业生态,方能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