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一个黄金夜晚,多多正在某电商平台的教室直播室分享“微博吸粉”的秘密。她是一个通过微信群销售商品的店主。目前她有3个微信号,共计16个微信群,群内人数超过1.6万,月销售额约150万元。
但是一个强壮的人有他自己强壮的手。仅多多所在的当地社区电商平台就有200多万注册店主,他们依靠自己的微信私域流量进行分享和导购,其中销量冠军,年营业额已突破9000万元。另一名后起之秀,被封“最快致富”店主,每月流水从2000元上升至103万元,只用了短短4个月时间.
明星店老板王泽轩正在追根溯源,自拍收集播音素材。
用于社交的微信群,变成了这些店主手中的店铺。除了在电商平台、直播或线下商场购物,在微信群下单会成为新习惯吗?
拉新拓客,微博豆瓣地推都能引流
来自广东的24岁女孩星宝,大学毕业后去了上海的一家互联网公司。现在她已经辞职,专心打理微信群业务。只要她每个月努力一点,她的销售额就能达到50万元,按20%的佣金计算,她的月收入至少是10万元。朋友称她为“年轻时的富婆”。
星宝很早就开始了自己的事业,大学的时候就开始拉人潮。当时她在学校附近找到了一家女装品牌售卖店,于是她就进店把所有的1折衣服都拍了下来,然后贴在了闲置的交易平台闲鱼上,名为“La 10折采购”,很快就拉起了一个近2000人的微信群。如果群里的客户喜欢哪一个,星宝会帮忙跑腿,买下来发给群友赚取服务费。
经过小试,她觉得卖有戏,于是关注了国内专门做品牌折扣的电商平台,接连对比了十多个平台,最终选择了上海的一个平台。这个平台最吸引人的地方是,每天有数百个中外品牌更新终端订单和反季节车型,可以找到很多性价比极致的产品。星宝亲自测试,平台无假货,质量可靠,售后不踢皮球,于是依托平台上的海量货源,将原来的采购群升级为好物共享群。她坚持每天播货,提供各种实用的穿搭,让社区欢腾,物超所值。当集团的生意越来越忙时,她干脆辞职,全身心投入其中。
与星宝在线不同,车主芮芮擅长“推地”,号称“地表最强”。她的目标很明确,要么去公园,锁定购买力强的人;或者去早市找忠诚度高,可能帮她捕捉到整个“广场”(跳广场舞的人)的中老年阿姨。
放下面子,选择材料,注意用词,是芮芮想出的制胜法宝。
芮芮在直播课上展示了他的新成就。
对马宝来说,她通常用卡通气球来吸引她的目光。当马宝上前询问时,芮芮回答:“气球是不卖的,但是微信加好友可以免费送。”。用0.5块钱的气球换新人不太划算。在微信加好友的同时,芮芮会介绍自己提前准备好的童鞋。那些都是她在售卖平台上自己买的大牌折扣引流款,而著名运动品牌童鞋每双才二三十元,所以懂经典的马宝自然不肯错过。然后,芮芮趁热打铁,鼓励马宝进入“网上销售”,这种销售一年到头都没有结束。其中,芮芮使用了一些小心机——。她带来的童鞋往往是不完整的,这给了马宝一个添加微信和加入群的理由,这样芮芮就可以把合适尺寸的新鞋送到马宝。家,这个新客户的生意才刚刚开始.
对于早市上的中老年阿姨,芮芮还有另一种玩法。她会挑选大牌的剪裁标签,搭配9.9元的背心、裤子和衬衫,售价19.9元。那些懂材料、讲究做工的中老年女性,只要摸着质感,就知道产品价格实惠。芮芮建议他在最困难的时候加入这个团体
;">蕊蕊坦言,自己人脉不多,也不想在亲朋好友同事间做推销。还在上班的她,多利用双休日摆摊引流,半年下来,已建起2000人的微信群,现每月能带给她带来至少两万元额外收入。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店主们的拉新各有奇招,好比一部部民间商业教科书。月销150万元的店主多多,靠在微博和豆瓣上确定人设、设置话题、频蹭热点来吸引特定人群;杏宝则喜欢在抖音、西瓜视频里分享自己的创业经历和对流行的看法,更倾向于在与网友的互动中悄然吸粉。她自信:“只要有源源不断的新客进来,就不怕玩不出花来。”
激活交易,数十万元业绩背后都很拼
新人进群容易,能否实现持续交易,更体现店主的能耐。
店主香槟妈妈很有能耐。她从购物狂转型而来,用自己的拼劲,维持着专业人设。
香槟妈妈本来就爱买、会买,曾因外出游玩一周,小区里十几排快递柜中一大半都被她的包裹占据,再加上她特别爱晒,引不少被“种草”的朋友主动求链接。这印证了人们刚需的存在,并触动香槟妈妈走上店主之路。
她觉得做店主,坚持很重要。她给自己设定了“社群10循环,朋友圈5循环”的播货循环目标,即在微信群内坚持每天播10个品牌,同时在朋友圈发布5个品牌,如此循环往复。在她看来,店主必须克服被拉黑、被屏蔽的担忧,克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惰性,“线下商店都会投入重金打造自己的门面,对我们店长而言,微信就是门面,就需要我们用心经营,怎能三天两头歇业?”

香槟妈妈把微信朋友圈当成了店面。

香槟妈妈在品牌方溯源播货。
为了这个“店面”,香槟妈妈很努力。播货时,她的第一大原则,就是所有商品都必须自己用过,这样介绍起来才有底气。无论图片、视频,全部由她自己拍摄,在数十张照片、数十遍视频里吹毛求疵地选出一张(条)来。而且,她力求还原商品本身的场景,如推荐拉杆箱时,她就真的设计了出差的场景,将商品置于机场、火车站的背景之下。为了韩国一款加了苦参的滋养洗发水,她自架道具,自己参演,完成了洗发全程,并呈现洗完发后的蓬松效果……

香槟妈妈播货时力求还原商品本身的场景。

香槟妈妈在直播课堂分享播货素材的制作技巧。
她觉得,现如今几乎每个人的微信里都有捡漏群、薅羊毛群,“所以你日复一日的努力,就为了让顾客相信,你是他们微信里最专业的一名店主。”
与香槟妈妈同级别的大咖店主们,都认为自己是“知识的搬运工”,靠的是选品的眼光、用心的比价,以及对产品的专业解读,“只有真正让顾客买到好货、省到钱,店主才有价值。”



明星店主们正在仓库搜集商品素材。
事实也在证明这一点。许多群友,与店主从未谋面,也甚少互动,一年却能默默购入数万元商品,这是对店主专业人设的最大肯定。一位经常“闭眼入”的男士告诉记者,如果群主选品独到、服务细致,他宁可在微信群里购物,而非电商平台或是商场,这样就可省去大量商品比对和选择的时间成本。更何况,相比线下商场,微信群内的氛围和玩法更让人留恋。
杏宝引以为豪的一次活动策划,就在去年“双11”。她提前发布群公告,“双11”活动期间,顾客每形成一个订单,便可获得一次微信投骰子的机会,骰子掷到4、5、6各拿1分,掷到1、2、3无分。顾客最终能积下多少分,就能有多少个福袋。这种耳目一新的游戏规则很快调动起顾客积极性,活动期间销量飙升至19万元。有人为获更多抽奖机会,不惜买下4万余元商品,占据“败家第一名”位置。到了正式抽奖环节,顾客在微信群里掷骰子,由店主统计点数,最厉害一位顾客最终获得20个福袋。杏宝在每个福袋内随机放入3至5份礼物,包括口红、护肤套装、小家电等,并且足足花了一周时间才将所有福袋寄出。待活动结束,不少人收获福袋惊喜后意犹未尽,纷纷询问“这么刺激的活动啥时再搞一次?”

明星店主分享微信群内促销活动策划方案。
微信群卖假货和纳税问题值得关注
微信群卖货,热闹归热闹,但关于假货风险和店主是否纳税的话题从未停歇。
事实上,微信群里的商品真假与否,辨别方法之一就是看链接。据记者了解,如果是来自京东、苏宁、饷店等正规电商的链接,消费者点击进入选择“立即购买”时,就会跳转至这些电商品牌的微信小程序,从而实现便捷付款购买。但如果商品真伪存疑,其价格往往远低于市场正常价,且多以代购形式呈现,没有直接的链接,需要顾客微信或支付宝直接转账给店主。这种情形必须格外小心,因为消费者一旦付款成功,收货后发现问题,店主此前承诺的“如假包退”往往烟消云散,顾客也极有可能被店主一删了事,导致退赔、投诉无门。
与此同时,微信群卖货店主中的正规军,也希望以清白、规范形象示人,助推行业良性发展。
记者在上海一家社群电商平台的店主端App内,看到大量针对店主的线上培训课程,其中“普法课堂”板块,刚刚请来了上海金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逸瑞,讲授一节“电商法下互联网电商店主的经营注意事项”,显示有1万多名店主观看了课程。

张律师介绍,电子商务法已从2019年1月1日起生效,对“电子商务经营者”作出明确定义,“只要通过互联网进行商品销售或提供服务,无论以网站、微信、公众号还是小程序等形式进行,无论以公司主体还是自然人身份,都是电子商务经营者,都需遵守电子商务法。”张律师还尤其强调,电子商务经营者的纳税义务是一个全覆盖义务,只要围绕电商行为形成了相关收入,都必须依法纳税。
事实上,这家社群电商平台上的店主们都已经行动起来。据了解,平台已为店主们开通了第三方办证纳税通道。平台相关负责人透露,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社群电商平台店主的收入主要为佣金收入,属“经营所得”,适用于5%-35%的超额累进税率,无免征起点。目前,平台已在国内范围内帮助店主寻找到有税收优惠的地区,在合法合规前提下,为店主争取到了2.5%的“经营所得”所需缴纳的个税综合税率,店主每月佣金提现少于10万元的,均可享受这2.5%的综合税率,由平台方代扣代缴。
另外,平台也鼓励店主注册为个体工商户。根据国家相关政策,个体工商户年收入在120万元以内的,在增值税、所得税、附加税上可享优惠。店主们可视自己的佣金收入规模和趋势,权衡是由平台代扣代缴个税,还是店主自行注册为个体工商户。
一位已注册为个体工商户的店主告诉记者:“根据公开报道,国家税务总局金税四期已正式启动,税务稽查的大网越来越强。对我们而言,与其被追查而补缴个税甚至被责令停业,不如依法纳税,生意做得定心,也走得更长远。”
【记者手记】私域流量卖货,有戏吗?
微信私域,正被视作流量瓶颈的解药,这或是微信群卖货火起来的原因。

其中有疫情的助推。去年疫情发生以来,被迫关张的线下门店积极自救,举措之一便是鼓励员工利用微信私域流量带货,于是大到百货商场,小到网红饭店,都给自家建了群。另一方面,近年来,淘宝、天猫、京东等中心化电商面临愈发高企的拓新成本,也把希望投向私域。根据公开的财报,阿里系天猫的获客成本在2015年时是166元,但到2018年时已高达390元,同期京东的拉新成本已从142元增至1503元。相比之下,微信私域分享成本很低,具有“蚂蚁雄兵”式的动销效率。有品牌方做过测算,当其一款商品被100万名微信社群店主同时推荐分享时,从理论上讲,该款商品半小时内就能触达上亿目标人群。

明星店主们在品牌方的仓库,她们抓住一切机会播货分享。
除了数倍于天猫、京东等大电商的动销效率,私域流量卖货中的经营之道同样可圈可点,也启迪着传统商业。
比如,有身处四线城市的店主,将其微信群二维码张贴于县城最核心商业位置,用以锁定目标人群。也有店主会去小红书发布对某品牌的感受和分析,那些关注、留言的网友,往往就对该品牌有依存度的人。店主就是在这种独特的精准出击中,完成了对顾客的筛选归类。这些也成为他们此后精准施策、激活交易、提高复购的前提。
又如,店主的智慧与才华,在微信群中被发挥得淋漓尽致。有店主擅长情感经营,靠着不时的心理安慰与疏导,将群内潜在购买者的关系维护得妥妥贴贴。有店长总能给主动进行买家秀的顾客以惊喜,或是一私信红包,或是一份店内爆款产品,及时且有温度。店主还会对不同顾客的喜好做好分类,做足研究,确保大群之外,还有“一对一”的靶向服务。而遇到品牌方发错货,店主不推不卸,首先共情安慰,第一时间红包疏解,或自掏腰包先行赔付,更细心到发起逆向快递,把要取走退换商品的快递直接叫到顾客家,快递费也由店主承担。另外,如何高效选品,如何提升顾客自转比例,如何设计爆款产品文案,以及沟通、策划、售后之道,每一门功课,进取的店主们都不敢拉下……

专业的分享和超预期的服务往往会创造新的价值。微信群卖货,这看似简单的商业模式,激发出的是许多人连自己都意想不到的能动性和学习力。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更多类型的人正被这一创新模式所吸引——有公务员不惜提前退休,加入到店主阵营;有外企高管将微信群卖货作为研究课题;更有高校就业办的教师,为考察学生就业可能性,决定先行一试,没想到自己倒成了明星店主。未来,微信群卖货的自我迭代,有望使这一商业模式产生更多的可能性。
栏目主编:张奕 文字编辑:李晔
来源:作者:李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