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有效的流程管理体系确保可持续的竞争力,是企业在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的激烈竞争中生存的必由之路。不同规模、类型、发展阶段的企业都希望通过建立系统、合法的管理体系来提高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因此,建立制度化的管理体系已经被许多企业提上日程。
但在制度化管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很少有企业只能通过获得期待已久的利益来获得向外界介绍企业、产品和品牌的证书。为什么国外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思想在中国频频受阻?为什么管理体系在国内企业很难真正开花结果?下面我来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首先,从历史背景上来看,国内企业正处于由人治向法治转变的过程。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社会一直是一个人治社会,崇尚人治的儒家思想在中国根深蒂固。人治主要提倡人治,以身作则,用智者治国。人治虽然在处理重大问题时可以表现出决策快、执行力强的优势,但也具有隐秘性、随机性和不可预测性的特点。具体来说,由于简单采用人治,前后标准不可避免地不一致,管理比较随意,执行过程中没有规律可循,执行和沟通效率相对较差;同时,人治主要取决于单个人的能力、影响力和经验。一旦发生人事变动,不仅前一项工作难以继续,其工作方式、风格和结果往往也发生较大变化,有时甚至完全否定前任,甚至给管理带来动荡和混乱。
企业管理也是如此。传统的企业管理方法通常是“管人”,强调的是只要人管事,事就会管好。维持一个企业的运转,靠的是管理经验、人际关系、领导威望等。在人治模式下,业务简单、部门结构简单、人员少的小规模时期,可以充分发挥动力强、处理灵活、工作效率高的优势。一旦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这种管理模式会直接导致沟通效果差、执行效率低的弊端。
从人治向法治的过渡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作为一个企业,仅仅通过建立一套管理体系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彻底改变一个企业的发展状况的。我认为,企业只有转变自身意识,根据自身情况,逐步从纵向的职能管理(人治)向横向的流程管理(法治)演进,最终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情况的法治与人治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才能给企业带来预期的成长,促进企业平稳正常发展。
00-1010根据不同的阶段,企业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创期、快速发展期和成熟期。国内真正处于成熟阶段的百年老店非常少,大多数企业处于创业或快速发展时期,尚未进入真正需要精细化管理的阶段。
对于处于初创阶段或快速成长阶段的企业来说,首先要考虑的是生存问题。在这个阶段,企业的成功主要取决于企业家的激情和能力、资源优势、外部机会等。因此,企业的管理者更加注重规模扩张、营销手段和市场份额,这可以带来巨大的效益。企业要实现既定目标,需要快速反应、高效运营和强大的执行能力。如果在这个时期建立了太多的规章制度,完善了管理制度,可能会阻碍企业的正常发展。现阶段,企业需要更多的人文治理模式。
但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和企业之间的优胜劣汰,企业将进入越来越完善的成熟阶段,企业的经营规模将逐步扩大。这样一来,内部组织会变得复杂,人员之间的协作会逐渐增加,部门之间的业务关系会更加复杂。在现阶段,法律管理制度尤为重要。企业需要建立一套自己的游戏规则,以信息管理、流程管理和风险管理为重点,不断细化和优化管理体系。
市场环境和自身的状况不断调整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最后,从民族文化上来看,中华文化与现代管理思想显得格格不入。
现代的管理理论多半源于西方,在国内企业引进这些先进的管理思想的过程中,却发现绝大多数的国外先进管理方式在国内企业集体水土不服,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所造成的。
由于文化的差异导致管理方式不同的现象很多,在这里我只简单的说一个方面。东方文化比较多的是强调整体的概念,对于整体好坏进行大是大非的评价,主要考量目标的完成情况,采用的是不太在乎中间具体过程的目标管理方式;而西方文化较多的是强调整体的各个组成部分,对整体进行必要的分解,对各个组成部分进行有效的管理及控制,采用的是过程管理方式。
这种由于文化差异造成观念上的不同,在中医与西医的治疗方式上也有较大的体现,中医强调人体是个有机的整体,对于疾病要从整体进行调理、治疗;而西医则在乎每种疾病的病理,对产生疾病的具体病因进行彻底分析,采取单项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就像现在看病就医可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一样,在进行现代的企业管理时,也需要在发挥国内传统的人治作用的同时,进入西方流程化的法治管理观念。不管人治与法治,都只是管理的手段与工具而已,如果运用得当则会发挥出相应的效力,取得很好的效果,如果运用不当则会被其所累而成为一种负担。
总结
虽然当前大多数企业在进行管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都是困难重重、问题多多,但只要能够采取一种开放的心态,秉着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精神,最终,有效的管理体系必将像航船的风帆一样,对企业的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