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连海事大学,的校园里,有这样一位学生,在追逐梦想的路上,秉持着一颗拼搏的心,追求卓越,无所畏惧地奔跑着,‘举桨、横渡长川、攀崖、翻山越岭’,三年时间,他取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分。7所知名院校offer 。,2017年生,大连海事大学,人,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硕士研究生。
王晨,中共党员,2017级网络工程专业本科生。大学前三年学分平均绩点为4.13,单学期最高绩点为4.31。53门课程成绩在90分以上,26门课程成绩在95分以上,连续三年专业排名第一。他获得了50多个奖项,包括11个国家级奖项和18个省市级奖项。发表EI检索论文1篇,普通期刊论文2篇,专利申请和软件著作权3项,主持或参与国家级创新项目2项,省级创新项目2项。中国科学院、南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7所高校为他提供了机会,现在他选择在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攻读硕士学位。
010年至1010年出生于农村的王晨,和母亲、爷爷奶奶住在一起,靠几亩薄田度日。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可能会有‘棕色的短领带磨破了,瓢虫经常是空的’的时候,但物质上的贫穷并没有压倒他,反而鼓励他更加努力。他明白,只有努力学习,才能走出农村,改变命运,回到国家和社会。
有了这样的信念,王晨入学后就再也没有懈怠过。他早上在教室复习功课,晚上有时去实验室自学。从早上7点到晚上10点,他坚持了三年,风雨无阻。除了学习,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他还参加了勤工俭学,主要从事学生公寓的校园网维护活动。在过去的两年里,他在学生公寓所有楼层的计算机房里呆了300多个小时,为400多人服务。
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通过不断的努力,王晨最终会有所收获。在过去的三年里,他获得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累计获得奖助学金5万余元.情商一等奖学金。这些奖学金帮助他支付了全额学费、住宿费和大部分生活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从苦寒来
大学期间,王晨除了努力学习之外,还积极参加了很多科技比赛。他认为,参加比赛是培养创新思维、磨练专业技能的最佳途径之一。只有提高自身能力,才能有助于国家未来从技术大国向专业知识扎实的技术强国过渡。王晨在大连海事大学,担任ACM/ICPC学会副会长时,连续两个暑假没有回家。他利用暑假留在学校训练;组织ACM编程大赛’,参赛人数共400余人,为竞赛命题;组建ACM暑期培训团队
,并为150余位集训队员培训;还多次组织科创竞赛分享活动,包括数学建模、程序设计竞赛等,累计分享人次4000余人。经过不懈努力,校队成员在ICPC等赛事上取得了国家级银奖3项、铜奖6项的优秀成绩。
除了参加ICPI竞赛,三年间,王晨曾15次率队代表学校前往东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地参加科技创新类赛事,获得学校A类赛事国家级奖项5项、省部级奖项9项。此外,他还荣获了IBM认证高级软件工程师、工信部认证全国软件行业高级人才等职业资格证书。王晨用他的行动践行了一句话:既要抬头看天、胸有丘壑,又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王晨获得的主要奖项
传承志愿精神
在大连海事大学有一个专门投身于志愿活动,为全校师生以及周边社区提供免费电脑维修、打印机维护及共享、办公室组网等志愿服务的社团,海风学社,王晨就是这个社团的负责人。在任期间,他继续传承海风延续了17年的奉献精神,累计服务师生突破1000人次,累计服务各学院单位130余次;组织"志愿服务进社区"活动,义务为周边小区居民维修电脑,累计服务100余人。牵头组织"新生装机"活动,为新生提供免费的装机服务,累计服务200余人;2019年11月,《大连晚报》"志愿者在行动"专栏、网易大连、新浪新闻等媒体先后报道了海大坚持为师生免费维修电脑17年的海风学社,引起了强烈反响。


在大连海事大学"110周年校庆"和"111周年校庆"活动中,王晨还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参与了微信头像制作小程序的开发,累计服务师生和校友2万余人;为宣传学校招生政策,他还参加了"母校行"社会实践活动,与团队一同前往辛集市第一中学、厦门市第一中学、滨城繁华中学等6所高中进行宣讲,累计宣讲场次40余次,覆盖高三学生3000余人。

如果让王晨用八个字来总结他的大学四年,那会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他说:"'好好学习'的不只是课本的知识,还有创新意识、团结精神、表达能力等等,我们需要通过身边的人和事,不断找到自身缺点,完善自我;'天天向上'并不是一句空话,无论是遭遇挫折还是收获成功,都要以一个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积极乐观地看待每一件事,永远保持一颗饱满炽热的心来面对生活。"
从海大到国科大,从建设海洋强国到建设航天强国,王晨会一直秉承海大校训,锤炼个人品质,提高专业能力,用真材实学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和航天事业奉献力量!
关注"大连海事大学招生办"头条号,获取关于国家"211工程"、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大连海事大学的最新精彩资讯!
本文素材来源:大连海事大学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