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创业板涨幅限制是多少 创业板

来源:上海证券报

自2020年8月24日首批创业板注册企业上市以来,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已稳步运行了整整一年。谈及过去一年对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的感受,二级市场投资者普遍从最初的揪心变成了现在的认可。

投资者对改革成果的认可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最直观的指数表现来看,截至昨日收盘,创业板指数近一年累计上涨25.12%,不仅大幅领先a股股指,而且位居全球主要指数前列。

个股层面热点较多,符合国家产业升级方向的企业如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涨幅突出。过去一年,182家注册制发行的创业板股票较发行价平均上涨160%,爱美客、中伟股份上市后翻倍;其余个股创业板个股平均涨幅为18.42%,阳光电源涨幅超过640%。

更重要的是,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完善了资本市场的整体功能,提高了投融资效率,激发了市场活力。

记者费天元孙悦

编辑朱少勇

混合

《小巨人》更好更强

投资者受益匪浅

创业板是帮助专业化、新型“小巨人”企业茁壮成长的重要平台。在相关企业获得资本赋能成长发展的同时,参与其中的二级市场投资者也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今年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加快解决“卡脖子”问题,发展专业化创新型中小企业。

在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向国家级发展的背景下,创业板助力专精特新“小巨人”变得更好更强的效应凸显。

据统计,目前已有133家专业化、创新型“小巨人”企业在创业板上市,IPO融资总额达579亿元。其中,创业板注册制下新上市公司包括28家专业化、创新型“小巨人”企业,IPO总金额156亿元。

张是一位拥有20多年投资经验的资深投资者。他对创业板的“小巨人”企业情有独钟,最近占了80%的仓位。他在谈及对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的看法时,多次提到“双赢”这个词。

“创业板实行注册制,对于我们这样有多年投资经验的人来说,是一件好事。”张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随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要求越来越严格,投资者充分发挥了自己来之不易的专业知识。注册制让更多的投资者学会与公司共同成长,从而形成双赢的良好氛围。”

通过多年的专业知识积累,张对上市公司尤其是中小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有着独到的见解,并形成了自己稳定的盈利模式。今年以来,他在一家从事风电轴承业务的创业板公司担任重仓,因为他在财务报告中看到了规模小、业绩优、成长性高、壁垒高、净资产收益率高的特点。后知后觉,这家创业板“小巨人”企业的股价涨势喜人。

与热衷于在创业板上探索中小企业的投资者张一样,其逻辑大多基于创业板上“小巨人”的优秀基本面表现。


据统计,目前创业板13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2020年平均实现营业收入7.50亿元,平均同比增长11.36%;平均实现净利润9698.99万元,平均同比增长1.12%。其中,头部公司业绩增长显著优于平均水平。创业板市值排名前20名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平均实现营业收入8.57亿元,同比增长27.26%,高于板块平均水平;平均实现净利润1.80亿元,同比增长32.52%。


促升级


要素资源集聚快


企业发展底气足


作为创业板“一哥”,宁德时代今年股价屡创历史新高,年内涨幅接近50%,公司总市值突破1万亿元大关,最新报1.22万亿元。宁德时代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杰出代表,体现了我国在动力电池产业链上已经取得的领先优势。


创业板运行十余年来,吸引了各行各业企业到创业板上市。在实施注册制后,要素资源进一步向科技创新领域集聚,以高端制造为代表的优势行业在创业板中加速集中,有力促进了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和效率提升。


截至8月23日,创业板上市公司数量达1011家,总市值13.15万亿元。其中注册制下上市公司182家,总市值1.88万亿元。部分大市值核心资产继续构成支撑创业板市值不断抬高的中流砥柱。目前创业板共有18家千亿市值公司,多数分布在高端制造领域。


上海菁上甲万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刘军在讲述创业板的获得感时,着重提到了宁德时代这个案例。在她看来,随着国家碳中和目标明确,与光伏、锂电、氢能、储能等有关的新能源革命成为当下和未来最确定的赛道之一。


“宁德时代无疑彰显了我国在锂电池和储能产业链上卓尔不群的龙头本色。”刘军如此描述,“而创业板提供了宁德时代砥砺奋进所需要的资本平台,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都给予其较高的估值,这也许是只有创业板才能给到它的底气吧。”


当然,除了存量核心资产市值稳步攀升外,近一年注册制下发行的不少创业板公司,也凭借优异的研发能力及所处赛道的领先优势,成为众多二级市场资金追逐的焦点。


从事医美材料业务的爱美客被市场誉为“女人的茅台”,其在去年9月通过注册制发行登陆创业板后,股价持续稳步上扬,今年以来累计涨幅已达到55%,公司最新市值1216亿元。


江苏地区某私募人士在爱美客上市初期便对其保持较高关注度并长线持有。在他看来,爱美客的优势便是出色的自主研发能力,多个医美产品都做到了“全国首个”。在登陆创业板获得资本赋能后,爱美客的研发优势和产能规模将进一步提升。募集资金的部分还将用于加强营销建设,则有利于公司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看变化


价值理念入人心 投资行为趋理性


随着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的实施,配套的一系列制度规则带动市场生态明显改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理念日渐深入人心,投资行为渐趋理性。中小投资者陆续借道基金布局创业板,贯彻长期投资理念的外资同样纷纷增持创业板股票。


创业板的前一轮“牛市”发生在2015年。当时投资者通过场内融资、结构化资管产品及场外配资等各种形式大规模加杠杆操作,最终导致了后来的异常波动发生。这场异常波动反映了当时市场的诸多不成熟,包括不成熟的交易者、不完备的交易制度、不完善的市场体系等。


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同时涉及增量和存量市场。其中,存量创业板股票日涨跌幅限制从10%调整为20%,是影响投资者行为最为深刻的规则变化。在多位受访人士看来,创业板股票20%幅度的涨跌幅限制,以及上市公司退市机制的健全,均宣示着价值投资理念在创业板的回归。


方略资产创始人游兰强始终秉承着长期可持续性投资的理念。他今年通过对公司的深入调研,发现某创业板疫苗企业存在比较大的市场预期差,随后坚定布局该疫苗股,今年已收益1倍左右。目前,创业板股票占方略资产总持仓约30%。


“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一年来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个股涨跌幅度限制变为20%,这让大部分机构更加谨慎地去做选择,使得优质资产变得更具吸引力。”游兰强向记者表示,“从这点来看,目前机构资金集中于核心资产的趋势仍将延续,但聚焦的板块和行业在不同阶段会有所不同。”


中和应泰旗下的引石资产投资风格以价值投资为主,目前创业板股票在其持仓中占比达到四成。中和应泰研究部经理郑憾表示,今年以来创业板行情的赚钱效应还是比较明显的,其中半导体、新能源等行业的表现尤为突出。


对于创业板实施注册制后的感受,郑憾表示创业板的交易活跃度被显著激活了。


“因为之前经过2015年的异常波动,很多投资者对于创业板信心不足,而且之前的上市审批制度也造成市场没有活力。”郑憾认为,“而在实施注册制后,一些有代表性的龙头公司陆续登陆创业板,给整个板块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活力。同时过去简单炒小炒消息的逻辑,也因为退市制度的优化而受到抑制。”


作为坚定贯彻价值投资理念的长线资金,外资在过去一年中也持续加码创业板股票。


截至8月20日,外资通过沪深股通渠道持有创业板股票超过69亿股,对应持股市值达到4044亿元。其中,宁德时代北向资金持股市值达715亿元,位居所有A股的第3位;迈瑞医疗汇川技术先导智能北向资金持股市值均超过200亿元。


谋未来


资源配置高效率 孕育A股新“核心”


伴随我国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新经济增长动能已渐露峥嵘。“科创硬实力”“盈利真本事”将成为未来A股核心资产行情的主导,而创业板无疑是未来核心资产的重要孵化器。


回首过去一年,参与创业板的投资者获得感颇丰。展望未来,随着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深化、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日臻完善、资本市场功能有效发挥,二级市场投资者对创业板纷纷寄予厚望,憧憬继续分享科创企业发展带来的红利。


个人投资者张志洲表示:“如今的创业板,我看到了一大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方向的企业,如专精特新‘小巨人’,各种细分行业的‘独角兽’等。创业板助力这些企业发展壮大,也让更多投资者参与优秀企业的发展中去,形成了投资者与企业共赢的良性循环机制。”


张志洲相信,今后随着更多社会资本、家庭资产加大对创业板优秀公司股权的配置,二级市场还将继续享受企业发展带来的红利。


刘军感叹:“创业板是一束光,既照亮了创业者的舞台,也指明了投资者的理想花园。”在她看来,只要是对公司基本面进行过深入研究并持续跟踪的投资者,都将能够深切感受到创业板的赚钱效应。


中和应泰研究部经理郑憾坚定认为,创业板注册制改革,让更多新的优秀成长型公司不断上市,未来涨幅十倍乃至百倍的大牛股,很大概率会产生于这些新公司当中。“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而如何把握就需要我们有探索行业的能力和发现价值的投资眼光。”


富国创业板两年定开基金经理曹晋强调,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需要看得更远,甚至要对产业未来5年至10年的发展情况、市场规模等做出更深入的研判。这也要求机构重视研究、长期跟踪,才能优中选优,实现长期价值。


纵观创业板过去一年的运行轨迹,事实充分证明,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提高了我国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优化了市场的上市公司结构。伴随我国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新经济增长动能已渐露峥嵘。“科创硬实力”“盈利真本事”将成为未来A股核心资产行情的主导,而创业板无疑是未来核心资产的重要孵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