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diy手机壳商业计划书 手机壳创业项目

网上竟然传言,乔布斯是被气死的!

原因是乔布斯花了几千万美元让iPhone薄了一毫米。然而,一个手机壳让手机壳的厚度增加了两毫米,他为此煞费苦心地失望了。

当然,这是个玩笑。众所周知,乔布斯死于胰腺癌和转移。

但说到手机案例,广大手机用户有太多的话要说。

土豪朋友都代表乔布斯。没有壳的生活太酷了!

手头有点紧张,但我可怜地承认:之前只是想换手机,就把手机壳拿掉了。

理性的人直言:有壳的手机不一定防摔,没有壳的手机肯定不防摔。

这说的可不就是咱们吗?

有了壳牌,这可能是一种安慰。

里面装着大干坤的小手机壳。

当然,它最大的轰动是在唐嫣的4万LV。

首先,网友们怒不可遏,大力声讨。后来听说是品牌方的,只好放下,但又捶胸顿足,下辈子就要当明星了!

在那之后,我忍不住看着这件奢侈品,试图找到一些独特的东西。

在手机壳越来越精致的趋势下,手机壳日常如何?还听说有的人在手机壳上上市,价值上亿?

而它又何德何能,被搬上奢侈品专柜?

/p>

我们貌似都对它缺些了解。


谌建平从车间出来,毒辣的阳光照得他一阵眩晕,险些跌倒。


此时他18岁,因为没文化,来到五金厂打工。


这次太阳把他惊醒,站稳之后,决定逃离这种,不用思考、不需要社交,也没情感的工作。


也是第一次,对知识如此渴望。


他趁着计算机热,狠狠心,拿省吃俭用攒的钱,报了软件培训班。


一个月,一口气学了5套软件。老板受到惊吓,让他趁热打铁,晚上来给学员上课。


还不到半年,谌建平技能娴熟,可以独当一面。2002年,他就飞去深圳,到广告公司上班。


但谌建平仍不甘做打工人,始终在观察周围市场。


很快就瞄准电子配件产业,一下班,就坐公交车,去到深圳各大电子配件商场,楼上楼下到处转悠。


一番调查后,谌建平心里有了底,决定辞掉工作,把一年的工作积蓄,全投进去创业。


小生意慢慢走上正轨时,谌建平胃口也开始变大,筹谋扩展新业务。


就在这时,谌建平和一位外国客户聊天,对方看他野心勃勃,说了句贴心话:


“一个能够切切实实给用户解决问题的产品,才是市面上的刚需产品,less is more!”


一语惊醒梦中人,谌建平果断刹车,做了个大胆决定——只做手机壳业务。


不过当时,市面上流行的手机,还是诺基亚、小灵通,戴的也就一般的白色塑料壳,市场有限。


直到3年后,2010年,苹果发布iPhone 4,因信号不好,频频被吐槽。


乔布斯不得已,勉为其难地说,要使用保护壳。


谌建平眼睛瞬时亮了,手机壳的需要将剧增,他又多想了一步,手机壳的卖点究竟是什么?


也就是这一年,李京林因手机市场萎缩,开始在网上倒卖手机壳。


李京林也是创业大军中的一员,之前做国产手机买卖。


当时生意很不错,李家生活水准蹭蹭上涨,街坊亲戚都对他另眼相看。


但后来,市场萎缩,开始挤压货物,手机、蓝牙耳机、电池等配件,纹丝不动地待在仓库。


李京林急得饭也吃不下,还是妻子想到,拿配件放网上买,结果很快销售一空。


这启发了李京林,不过和谌建平一样,他也先去做了调查。


结果发现,像蓝牙耳机、电池这些并不急缺,市面上大火的原来是手机壳。


原来,随着智能手机的突然出现,手机壳也迫在眉睫。


从2007年,随着乔布斯喊出“苹果重新定义了手机,这仅仅是个开始”,第一代苹果上市。


之后各大手机厂家,不再信仰老牌诺基亚,智能手机被提上日程。


三四年后,市面上的智能手机已经天花乱坠,目不暇接。


但它有个致命伤,就是价格不菲,再加上手机屏幕也变为易碎的电阻屏。


而且屏幕也由2.4英寸,增加到3.5寸。


拥有智能手机的另一面,就是买个,靠谱耐摔的手机壳。


但当高高在上的苹果,都开始生产“壳”时,一些小商人看到了商机。


虽然分不到智能手机这碗粥,跟着老乔卖卖壳,也一定不差。


于是,惊奇的一幕出现了,做硅胶手机键盘的厂商,开始做硅胶手机壳;做五金外壳的,做起了金属壳;还有小店灵机一动,做起了水钻壳。


至今不知道,是手机壳启发的美甲,还是美甲先想出贴钻的好主意。


李京林做起了经销商,一手扶着火爆电商,一脚踩着手机壳的风火轮,30元的壳,转手就是80元,生意还贼拉好。


因为眼光独到,仅仅两个月后,就做到了类目第一名,腰板也敢和以前一样直了。


但李京林还是谦虚,他听说,网上卖手机壳最好的人,已经开上了保时捷。


手机壳与手机的关系,有点类似于钱和钱包。


当钱是铜币时,人民用袋子装,钱是纸币时,包在皮夹里,银行卡出现后,卡包应运而生。


如今卡包也不见了,钱被虚拟进了手机里。


在电影里,未来的手机长这样,可想而知,手机壳的未来………


突然之间有些不敢想,毕竟,偶尔买买手机壳,是压力重重生活的快乐源泉,性价简直登峰造极。


好了,我们现在说回手机壳。


你知道它最开始,是什么样子吗?


不用怀疑,还真的就是个袋子。


为何会如此简陋呢?也是因为那时的人们,其实不太需要壳。


就拿中国来说,1987年,大哥大率先在广州开通使用。还有附加条件,出了广州市区,就不管用。


那时谌建平才5岁,可能还没见过手机。一台“大哥大”几万块,但当时人均月工资几十块。


能用得起的,一定是需要,随时电联沟通业务,并且装装阔气拉生意的。


人家就图个显摆,就怕有人看不见。


估计多半是一些女士,用袋子装手机。


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大哥大”又太大太沉,用个袋子装一装,就好像,把新买的衣服装起提着一样,图个方便。


男士们瞧着不错,便也想解放双手,扣在腰间的皮套就腾空出世,应该不少人见过。


随着技术发展,移动电话越来越轻巧,价格也开始亲民,别在腰间显多余,还有臭显摆的嫌疑。


几番轮回,人们又回到了不带壳的时光。


尤其在诺基亚独霸的漫长岁月中,若给手机戴上壳,就像是个肌肉勇士穿上盔甲,着实一言难尽。


不过也还是有人会戴,主要是一些硅胶、皮革、塑胶材质的,颜色要么蓝、要么白,要么粉,真没啥好挑。


后来的后来,就一直到了苹果元年。


开启手机新世纪的同时,也因为金属壳影响手机信号问题,备受诟病。


一个有点小病还娇弱易碎的手机,带着壳,就像是体弱多病的林黛玉,随身携带的手绢,人们突然开始在乎,这手绢它美不美。


也是从这个时候,手机壳除了防滑、抗摔外,还多了美化的功能。


深圳一家手机配件的负责人,直接将机壳和贴膜列为美化类配件,而把数据线、充电器、充电宝列为电源类配件。


再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市面上出现了各种壳。


硅胶依旧是手机壳的不二之选,价格低不说,手感也好,而且花样、色彩都有了质的飞跃。


当然,塑料也必须来插一脚,贵在耐操,颜色方面也很到位,可塑性极强,顶呱呱的一枚。


不能不提的,是皮套,尤其是翻盖皮套。


之前并不入年轻人法眼,觉得有点装,后来韩剧中男女主纷纷翻盖接电话,小青年爱上了这股庄重感。


皮套着实风靡了一阵子,但也只是一阵子。


毕竟不够简洁,还是中年人用得更欢畅,那时候,短视频浪潮还未来袭,大人们和手机保持着安全距离。


之后,定制风、挂链风,卡通风、动态流沙风,也都是刮来刮去,总有人喜欢一下子。


2010年,手机壳的暗潮向谌建平涌来,但他却埋头思索起一个问题:


手机壳的最大卖点是什么?


果不其然,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直接决定谌建平未来征程。


如果他回答是“好看”,如今将是另一番局面,但他当时,给出的答案是“防摔”。


谌建平继而又想到,相对于国内广袤处女地,国外成熟的智能手机市场,恐怕才是急需手机壳的重镇。


说走就走,而这一出走,就是十年。


十年的摸爬滚打中,看过白人的白眼,也曾在黑暗中孤独抹泪,甚至一度濒临破产,险象迭生。


好在结果喜人,建平终于在国外站稳脚跟。


2018年,杰美特一共卖出了5804万个手机套。


2019年,占据全球4.13%的市场份额。


只是近年,由于华为遭到美国制裁,杰美特的全球之路,更是跌入黑暗森林深处,阻碍重重。


众所周知,手机壳与手机品牌及型号关系密切。


杰美特与华为合作多年,算是并肩作战的兄弟连,一起荣耀与沉浮。


2019年,欧洲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中,华为超过苹果,位居第二,谌建平在心里默默比了个“耶”。


国外形势严峻,加之企业发展成熟,谌建平开始把重心转移国内。


在寸土寸金的深圳买下整栋写字楼,气派十足。


去年一举上市时,惊动财经界,没想到,卖手机壳也能做到家大业大。


以前的杰美特,现在起了中文名“决色”,灵感来源于莫文蔚的一场演唱会——“绝色“。


但走的路子不变,依旧是“耐摔风”。


疫情期间,杰美特花巨资打广告,虽然被不少人嘲笑,广告有以前电视购物那味了。


依稀记得那些年,广告风就是这样的:


手机带着镶满钻石的手机壳,被故意丢到楼下,接着迎头撞上,故意呼啸而来的小轿车,结果手机和手机壳依旧毫发未损。


但也有B站伙伴,拿出视频证明,几经对比下,“决色”虽然贵,但是实打实地抗衰。


提到贵,就不免要说点便宜的。


如果你性格任性,不在乎手机摔不摔,或者家里有矿,有钱买下一个手机。


再或者只想买手机壳,满足一下难以遏制的消费欲,那拼多多绝对是好去处。


只需要一块零一毛钱,你就能买到,一个透明还带着卡通画的手机壳,还包邮。


再往上加个可乐钱,又能买到,带手机支架的,“不倒翁”手机壳。


怎么!还想再往上加钱,大可不必,因为你加的几块钱,还是不能防摔,顶多就是做工再精细一些。


千万别因为便宜,就不懂得珍惜,这块宝地,可不是谁家都有。


虽然中国制造业的红利,早已不复当年,但还有点尾巴,手机壳产业,就属于尾巴能扫过的地方。


相对于外国缺少制造厂商,进口关税又快高于成本,我们能享受到这样的低价,实在是特殊国情下的特殊待遇。


且用且珍惜。


很多年前, 买手机即送耳机、充电器、数据线。


世殊时异,继取消随机赠送耳机后,苹果12更绝,连充电头也没了。


不知国内的手机品牌,会不会学着来,如果真的照做,以后我们拿到手里的,就真的只是一个裸机。


这不免让人猜想,会不会像当年的手机壳一样,手机充电器也开始走爆品路线,顺带着把美学元素提升日程,卖出天价。


你觉得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