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业协会、中国资产管理协会通过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独立基金销售机构、基金销售机构等154家会员单位,向基金个人投资者、证券期货经营机构、保险机构、商业银行、公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发放问卷,汇总《2019年全国公募基金投资者状况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于3月9日正式发布。
报告显示,在个人投资者画像层面,与2018年和2017年的调查结果相比,2019年高学历投资者比例有所上升。53%的个人基金投资者在学校接受过金融教育。蚂蚁基金投资者的学历水平略低于整体情况,蚂蚁基金客户的金融学历水平相对较低。从投资者收入来看,蚂蚁基金的客户年收入水平低于样本数据(传统基金直销客户和代销渠道客户)。从金融投资年限来看,2019年投资者的整体投资年限比2018年要长。
从金融资产配置来看,近40%的投资者金融资产超过50万。与2018年和2017年相比,2019年投资者金融资产数据基本一致。蚂蚁基金的金融资产规模主要表现为规模较小,金融资产总额在5万以下的个人投资者占比44.6%,占比最高。93.2%的投资者投资过两三类理财产品。2019年的数据显示,关注收益率的投资者比例明显下降,否则将证明我国投资者教育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理念逐渐普及。
此外,32.8%的个人基金投资者将“获得比银行存款更高的回报”作为最重要的投资目的,投资公募基金的首要目的是分散投资风险和养老金储备。
近80%的个人投资者以手机等移动终端为主要交易方式。28%的个人基金投资者主要购买股票型基金。更多的投资者选择信托基金,更多的投资者认为基金有优势。问卷数据显示,63.7%的投资者信任基金,并将继续主要投资于基金,明显高于2018年的48.8%和2017年的38.9%。40.2%的个人基金投资者会在市场下跌时买入基金,较2018年的34.8%上升5.2个百分点,较2017年上升16.6个百分点。
场内场外投资者基本信息
根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全样本数据,截至2019年12月末,我国公募基金投资者总数为1980万人。其中,专业机构投资者2.64万人,一般机构投资者4.8万人,自然人投资者1973万人(占比99.6%)。与2018年的1831万相比,自然人投资者数量同比增长7%。
交易总额方面,2019年专业机构交易总额为6万亿元,自然人交易总额为11万亿元,一般机构交易总额为6000亿元。
从历史交易经验来看,6个月内有交易经验的投资者占12%;1年内有交易经验的比例为18%;20% 2年内有交易经验;23%在3年内有交易经验。
按市场投资者持有的基金总市值计算,专业机构持有的基金总市值为4000亿元,一般机构持有的基金总市值为2000亿元,自然人投资者持有的基金总市值为2000亿元。其中,自然人持有市值10万元以下基金合计355亿元(占比15.3%),市值10-50万元基金合计606亿元(占比26.1%),市值50-300万元基金合计724亿元(占比31.2%),市值300-1000万元基金合计310
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披露,截至2019年12月末,我国公募基金场外投资者总数为6.0779亿人。其中,专业机构投资者11.2万人,一般机构投资者93万人,自然人投资者账户6.0675亿个(占比99.8%)。与2018年的5.812亿相比,自然人投资者数量同比增长4个百分点。
对于自然人投资者来说,从投资场外基金的类型来看,投资货币基金的自然人投资者占75%,投资股票基金的投资者占9%,投资混合基金的投资者
占比7%,投资QDII基金的投资者占比1%。从投资场外基金市值来看,货币型基金市值总额达到6.3万亿元(占比48%),债券型基金市值总额3.9万亿元(占比30%),股票型基金市值总额0.83万亿元(占比6%),混合型基金市值总额1.9万亿元(占比15%),QDII基金市值总额567.1亿元(占比0.4%)。
八成投资者考虑将从银行理财转战公募基金
报告显示,89.3%的投资者表示投资亏损会导致焦虑,其中亏损少于10%时会焦虑的投资者占 6.5%,亏损10%-30%会焦虑的投资者占32.2%,亏损30%-50%会焦虑的投资者占35.0%。亏损 50%以上才会焦虑的占15.7%。
八成投资者考虑可以将银行理财资金调整配置到非货币公募基金中。根据调查问卷数据显示,79.2%的投资者考虑可以将银行理财资金调整配置到非货币公募基金中。其中,51.3%的投资者表示,如果银行理财收益率下降到较低水平后,会考虑将部分理财资金配置到非货币公募基金中;27.9%的投资者表示,如果有跌幅可控、风格稳定的非货币公募基金,会考虑将部分理财资金配置到非货币公募基金中。
金融资产总规模超过300万的投资者占5.5%;金融资产规模在100万到300万之间的占 11.8%,金融资产规模在50万到100万之间的占19.7%,以上总计37%。金融资产规模在10万到50万之间的占38.1%,在5万-10万的占15.1%,小于5万元的占9.7%。2019年度投资者的金融资产规模数据与2018年和2017年相比有所提升,金融资产总规模超过50万元的占比分别上升17个百分点和21.5个百分点。
与2018年相比,2019年度投资非货币公募基金的投资者大幅上升,占比提高了11.5个百分点,选择银行存款和货币基金作为主要投资方式的投资者大幅减少,占比分别下降了23.5和12.1个百分点。
此外,根据调查问卷数据显示,45.4%的投资者持有单只基金的平均时间不超过一年。其中,持有期少于半年的占11.4%,半年到一年的占34.0%。平均持有期限1-3年的投资者占比为 34.7%,3-5年和5年以上的投资者比例分别为12.2%和7.7%。2019年度投资者基金持有期 超过一年的比例比2018年略有上升。
根据调查问卷数据显示,有40.2%的基金个人投资者会在大盘下 跌时购买基金,比2018年的34.8%上升了5.2个百分点,比2017年上升了16.6个百分点。有28.4%的投资者表示会在自己发现某只基金表现非常好时购买基金,高于2018年的19.6%。另有21.6%的投资者在看好市场行情时购买基金;9.8%的投资者会在他人强力推荐下购买基金,高于2018年的7.0%。
投资者对基金定期定投评价较之前更为积极。根据调查问卷数据显示,78.9%的投资者认为定期定投可以降低平均成本、分散风险且省心省力,继2018年上升12.5个百分点后,进一步上升5.7个百分点。认为定期定投和一般的基金投资没有区别的投资者占14.7%。
根据调查问卷数据,近9成投资者实现2019年基金整体盈利。其中,19.2%的投资者2019年度基金盈利30%以上,44.9%的投资者2019年度基金盈利10%-30%,19.5%的投资者2019年度基金盈利5%-10%,8.2%的投资者2019年度基金盈利5%以内。此外,有4.8%的投资者2019年度基金投资的盈亏持平,有4.5%的投资者2019年度基金投资出现亏损。
投资者开始出现明显焦虑的亏损比例主要集中在10%-30%以及30%-50%,但56.3%的基金个人投资者未能有效止损。
机构投资者以稳妥为主
本次面向机构投资者的问卷调查按照机构类型定向发放,回收的问卷包括63家机构投资者,其中包括6家保险机构、3家商业银行、5家公募基金公司(从事FOF投资)、16家证券公司和33家期货公司。
根据调查问卷数据显示,63家机构投资者可用于投资的资金规模总计148,679亿元,目前已实现的投资总规模总计147,987亿元,占可投资规模的99.53%。
根据调查问卷数据显示,63家机构投资者投资排名前三位的金融品种为债券、公募基金和股票,分别有36家、34家和31家将其列为投资标的,占比分别为57.14%、53.97%、49.21%。其次为存款、证券期货基金公司发行的私募资产管理计划和银行理财产品,分别有20家、18家和10家。

从机构类型细分上看,6家保险机构中,仅有1家最多金额投向了保险产品,其余均投向了债券,债券投资比例最大,为83.33%。3家银行中,全部投资于债券,债券投资比例最大,为100%。
5家公募基金公司中,2家主要投资于债券,2家主要投资于公募基金,1家主要投资于股票。16家证券公司中,9家主要投资于债券,4家投向股票,2家投向公募基金,1家投向非标准化工具,债券投资家数比例最大,比例为56.25%。33家期货公司中,投向债券和公募基金的分别有6家机构,5家机构投向存款,其次由大到小分别为股票、信托产品、私募证券、券商基金公司等发行的私募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及期货期权等衍生品。债券和公募基金投资家数比例最大,均为18.18%。
对于主动型固定收益类产品,所有63家机构中,57家机构持积极态度,表示因波动较小,为追求稳健收益,会适当配置。1 家机构谨慎投资,5家机构暂无看法。前述57家机构中,有5家机构表示对基金经理依赖度高。
对于被动型固定收益类产品,所有63家机构中,有38家机构表示表示会试图复制指数,寻求与指数变动同期的收益水平,20家机构暂无看法,5家机构表示收益过低,态度较为保守。
对于主动型权益类产品,在所有63家机构中,9家无相关投资,占比14.28%;6家机构风险大对该类型产品呈较谨慎态度,占比仅4.76%; 25家机构希望获得超额收益;5家机构重点关注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过往业绩、基金公司的实力等;
另外,18家机构额外看重风险回撤指标。对于被动型权益类产品,在所有63家机构中,10家机构认为,该类产品可有效缓解投资组合的整体风险,占比为15.8%;6家机构态度谨慎,占比9.5%;20家机构把该类产品作为资产配置工具及波段操作工具,占比31.75%,27 家机构强调被动跟踪指数,占比42.86%。
机构投资者持有单只公募基金的周期一般不超过两年,超过五成机构投资者持有单只公募基金的期限在半年到两年之间。与个人投资者相比,机构投资者持有单只公募基金的周期平均来说较短。
在权益投资换仓方面,6家保险机构中,2家机构选择亏损15%-20%会考虑换仓,1家机构表示会根据委托合同或投资经理自行把握,1家机构表示在亏损大于市场平均时会考虑换仓;以上三类机构占比分别为50%、33%、17%。
5家公募基金公司中,2家机构在亏损达20%时会考虑换仓,采用长期持有策略、无明确比例限制、不以此作为单基金止损条件分别各有1家机构。
16家证券公司中,11家机构表示亏损比例达10%-15%会考虑换仓,3家机构表示会灵活应对、综合考虑,1家机构亏损达30%会考虑换仓,1家机构主要投资于货币基金,不涉及此问题。
栏目主编:秦红 文字编辑:杨蓉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项建英
来源:作者: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