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新闻网
记者张军荣通讯员王端阳
张留生,舜乡迪达古镇高罗人,英俊魁梧,气质粗犷,在作品中颇具英雄气概。他出生在一个农民家里,学习不多,但生活经历丰富,相当节俭。他工作,跑运输,当老板,被村民带回家当村委会主任。他创办了鼎诺养殖合作社,振兴了家乡的经济,帮助很多村民摆脱了贫困。
闯出一条致富路
张留生的祖父母是真正的庄稼人。因为家境贫寒,他中学毕业后就回家帮父母跳庄稼。刚开始,他对家庭的责任领域很放心,忙里偷闲。后来,当他看到村里有些人出去打工,挣的钱比自己家多很多时,他想他会想办法致富,改变家庭的困境。
经过一番思考,他走出家门,出去探索世界。多年来,他打零工,去工厂,承包砖窑,贩卖木材。最后他开始了交通,从开车到买车再到独立运营;从一辆车到好几辆车,再到十几辆车。经过艰苦努力,张留生成了皋兰带令人羡慕的富翁。
张留生变得富有了,但他没有忘记身边的老乡。每当他在年底花时间探亲时,他总是不得不与他的孩子、玩伴和同学聚在一起。有一次,酒半酣的时候,一个同学有些深意地说:“老同学,你有半条命,事业有成。你的生活令人满意,但在我看来,它并不完美。你应该有更高的追求。”张留生问他是什么意思,他说:“你是党员,应该带领我们村一起致富。这不仅是你的责任和担当,更是你人生更高层次的追求。”说话者随意,听者有意,张留生真的很激动。他又一次去拜访了有40多年党史的老村党支部书记。谈及村务时,长辈说:“我们村虽然在(高罗)街上,但人心散了,赚不到钱,还穷,不想改变,就是缺少一个能干的领导带动大家。很多人说只有你才是最合适的领导。不知道你听说过没有?”话说,张留生陷入了沉思。
开启人生新征程
2012年,张留生毅然放弃事业,想竞选高罗村委会主任。这个决定是他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的。老同学的话是对的,老村党支部书记的话是认真的,他想在自己的人生中开始一段更加辉煌的旅程。
他的决定得到了当时乡党委书记的赞扬和肯定,但遭到了妻儿的反对,连父母都犹豫不决,兄弟姐妹也不支持。张留生不为所动,反过来说服他们,“我能理解你们的担忧,但我的选择没有错。我不能只为自己,我要履行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义务,不能让自己的人生留下缺憾。”他在竞选中说:“我不是一个有能力的人,但至少我是一个务实的人。我不是一个聪明人,但我有一颗心。如果大家都信任我,支持我,我一定会把全村当成自己的事业,带动大家创造一条致富路,让全村早日脱贫……”
今年冬天,随着全村的呼声,张留生以高票当选为高罗村委会主任,开启了他人生的新征程。从那以后,他对全村的承诺就成了他前进道路上的沉重责任。
创办种养合作社
2013年,张留生成立鼎诺养殖合作社。他说,要找到一条农业产业化的新路子,让村里大多数贫困群众都参与进来。只要你努力,每个人都可以摆脱贫困,迅速致富。“丁诺”的意思是“守信用”。这是他向村民们宣示的决心。张留生是一个如此强硬的人,他决心按他说的去做。
张留生在高罗东岭选取了2250多亩土地,通过土地流转改造,将其打造成合作生产开发基地。在这片原生态的无水、无电、无路的黄土地上,提前投资75万元架设1.3万米电力线路,筹集资金165万元建设4座总容积1600立方米的抽水站、4座水库,铺设地下管线1.7万米;筹集资金80万元,修建8公里水泥硬化道路。这些资金全部来自他的半条命积蓄和个人投资,以及一些扶贫资金和贷款。7年来,张留生鼎诺养殖合作社累计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总资产超过4000万元。
合作社的主要产业始于1700多亩优质干果经济林和数百亩雪松、白松等风景树。为解决核桃全果期到来前合作社短期经济效益不足的问题,同时立体发展林下经济,种植各种林下作物和地栽蔬菜。后来又增加了冷光棚和日光温室蔬菜大棚,蔬菜收入常年持续。蔬菜种植由于生产周期短、见效快,近年来成为合作社的支柱产业,规模越来越大。目前,冷光棚数量已增长到300多个,日光温室也有所突破
了100座。2019年,各类蔬菜年销售量800万余吨,收入1269.82万元。蔬菜日交易量高峰期达1.5万公斤,交易额6万余元。目前,该合作社已经成为垣曲县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张刘生的合作社是奔着村民的脱贫致富而来,是为了给村民开创致富的门路,吸收的大多数都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和附近闲散劳动力,在脱贫攻坚的决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在运行操作中,张刘生坚持“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对贫困户低价承包,并负责技术扶持和产品回收,让他们最大限度获得利润。他的诚心和实在赢得越来越多村民的信赖,大家都积极参与进来,并很快得到收益。50多岁的任俊青因为孩子上学和建房欠下了五六万元的外债,他签约了3亩温室大棚蔬菜,几年下来,不仅还清了外债,还有了一些存款。身有残疾的建档立卡户王红军无力参加重体力劳动,但可以种菜。合作社成立后,他找到了挣钱的门路,承包了3亩大棚蔬菜,3年下来,轻松还清了10万余元的集资房款。他高兴地说:“跟着张刘生,脱贫有保障。”
据不完全统计,几年以来,靠合作社摆脱贫困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有四五十户之多,他们每年的合作社收益都在四五万元以上,大大超出了去周边零散打工的收入。不仅如此,合作社还为附近村民零散务工提供了很多机会。合作社因此凝聚了全村和周边乡民的心,成了脱贫致富的“摇钱树”和“聚宝盆”,先后被垣曲县委、县政府评为“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助力脱贫攻坚突出贡献单位”,被省、市农业农村部门授予“山西省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典型示范合作社”等荣誉称号。
皋落旧貌换新颜
从2012年至今,张刘生一直担任村委会主任,主要是大家信任他,拥护他,依靠他。据了解,在前不久刚结束的村“两委”换届中,他以高票“一肩挑”。
几年来,他一边精心经营着鼎诺种养合作社,一边努力把村里的事情办好。2016年,皋落乡政府为帮助边远山区群众脱贫,将157户571口人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放到了皋落村。为完成这项任务,张刘生耐心做好本村村民的工作,将最好的地段让出来。在建筑施工上严把质量关,附属设施一步到位,让搬迁户顺利、舒心入住。为保证这些人家搬得来、稳得住、能致富,他还协调为这些人家寻求增收门路,除一部分安排在他的合作社外,一部分协调到附近的企业,还有一部分帮助他们自主创业。这些人都对他这个村委会主任满怀感激之情。在美丽乡村建设上,张刘生也付出了巨大努力。他多方筹集款项硬化了7个居民组的巷道,开办了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活动中心,建成了设施一流、崭新气派的村幼儿园,特别是创建了规模恢宏、富有皋落文化特色的“赤狄文化体验园”,使其成为皋落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
冬去春来,今天的皋落村,早已今非昔比,旧貌换了新颜。张刘生依然很忙,但忙得很值得,很有获得感;张刘生很辛苦,但辛苦得有价值,有幸福感。皋落人感激他,有人给他编了几句顺口溜:多亏刘生回村庄,创业务工有保障;蔬菜基地致富路,村容村貌大变样;撸起袖子加油干,扶贫攻坚奔小康……是的,皋落村近年来的变化,张刘生功不可没。他也因此受到党和政府的表彰,获得“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山西省脱贫攻坚奋进奖”“运城市脱贫攻坚创新奖”“运城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