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妇女报
李
如今,猫咖啡馆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流浪猫鲍勃2:鲍勃的礼物》年8月6日,我走进各大影院,为这个沉重的夏天带来温暖又治愈的故事。一只街头艺人,一只无家可归的流浪猫,《流浪猫鲍勃》,2018年在中国大陆被放生后温暖了很多人。今年,又有一波治愈冲击波。不幸的是,2020年,扮演鲍勃的流浪猫死了。饰演歌手詹姆斯的卢克崔德威说:“它救了我的命,不仅给我带来了陪伴,还找到了我一直缺失的人生目标和方向。”
猫对现代人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快乐的“吸猫族”?《2020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消费报告》显示,2020年宠物猫消费市场规模为884亿元,较2019年增长13.3%。如今,猫咖遍地开花,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年轻的朋友来相聚,一起“消灭猫的快乐”
8月7日上午,我来到北京东三环的一家猫咖。丰富多样的猫咪玩具、舒适的室内温度和浓郁悠长的咖啡香气共同构成了咖啡厅里暖心的一幕。坐在角落里,我看的时候,大家都眉开眼笑。对于不认识的客人来说,猫是最快的连接纽带。只要他们喜欢同一只猫,他们就可以一起说话。没有人打扰任何人的不愉快,所有的猫都玩得很开心。
刚工作一年的王梓霏,是一个“北漂”家庭,住在北京朝阳区的合租房里,从事新媒体的运营。她在河南老家养了一只橘猫,和王梓霏一起长大。北漂后,王梓霏曾经想过养一只小猫,但另一个房间的室友对猫毛过敏,这个计划泡汤了。因此,周末在王梓霏最常去的地方是猫咖啡馆。她说:“每次我吸猫,它都会把我从工作中带回来。”
来自山西的曹宁也是一位“爱猫人士”。他在这里认识了王梓霏,成了固定的“吸猫伙伴”。他们经常在猫咖见面,互相倾诉对工作的不满和感受。从“摆脱猫的正确方法”到“找个对象和养猫哪个更重要”,什么都可以谈。
有调查显示,“精神寄托和丰富的感情生活”已经成为人们需要宠物的首要原因。对于很多独自工作的年轻人来说,一只猫陪伴可以有效缓解孤独和焦虑,但经济压力、分享条件、时间成本等原因限制了养宠物的可能性。在这样的情况下,猫咖就成了爱猫人士的好去处。
带宝宝去猫咖,省钱省力省心的“亲子游”
除了爱猫、互相取暖的年轻人,猫咖里还有“亲子游”。
蒋女士告诉笔者,她和儿子都很喜欢猫,但丈夫和婆婆认为养猫不卫生,从来不让孩子碰小动物。“肖勇是一个特别喜欢小动物的孩子。他期末考试考得很好。我答应带他去见猫。”这时,8岁的肖勇已经和店里的另一个小女孩成了玩伴,这个女孩是她父亲林先生带来的。两个孩子正在玩一个叫“猫语转换器”的小程序。他们围着一只白色的布偶猫,用转换器一遍又一遍地把可爱的“快吃”和“你多大了”转换成清脆的叫声。
“自从有了孩子,我和毛豆爸爸的旅行就放弃了画景点的方式。成人眼中的景点具有历史文化意义,孩子很难理解。而且经过一天的旅行,孩子会被太多的景点压垮,变得很累。最后,我们找到了奇妙的猫咖啡馆。毛豆不是一个外向的孩子。我们小区的狗摇尾巴冲过来的时候,会吓得我把它抱起来。相比之下,一只猫懒懒地躺在原地,等着孩子去摸它,更适合孩子的性格。毛豆经常在路边观察猫咪,看皮毛颜色、瞳孔形状和慵懒的神态。他经常让我给他养一只猫。但是有孩子
的家庭你们懂得,养娃就够累了,我可不想再养只猫了。现在家附近就有猫咪咖啡馆,完全满足了毛豆观察猫、撸猫的爱好。这种咖啡店都会养各种种类、颜色和年龄的猫咪,都是打过疫苗的,可以放心摸。当然,我还是带上了免洗洗手液。花钱少、孩子爱玩,还有比这更完美的亲子活动吗?”“毛豆妈”连珠炮似地说。
的确,咖啡馆环境优雅,孩子可以在里面待很久。孩子会询问每一只猫咪的名字,还会有自己钟情的猫咪。“毛豆妈”说,孩子喜欢摸猫的欲望叫作“儿童自然缺失弥补症”,羞涩的孩子和羞涩的猫咪,是互相治愈的一场交流。尤其是在寒冷的秋冬里,点一杯暖暖的棉花糖巧克力咖啡,上面的点缀是小猫图案,坐着看孩子和猫咪互相嬉戏,真是件舒服的事情。当然,喝不喝是见仁见智的事情。因为猫多,咖啡馆里会有猫毛,喝之前要好好擦下桌子。“不过,为了让孩子亲密接触自然和小动物,我建议妈妈的心可以放大一点。”
如果你也有兴趣,可以在你城市里的大众点评或者地图APP上以“猫、咖啡、餐厅”为关键词搜一下。只花二三十元买杯喝的,和孩子在室内度过猫咪陪伴的暖暖时光,真是最好的亲子活动。
对抗抑郁,每一只猫咪都增加一份信心
“猫咪太多,我就开了这家猫咖。”家住珠海的婷婷最早养了两只猫咪,后来又收养了许多只流浪猫。渐渐地,家里的地方不够大了,她便和丈夫开了这家猫咖馆。到现在这个大家庭里共有60多只猫了。猫咖馆采用“猫咪轮休制”,每天有20多只猫咪在店里“打工”,剩下的便不用出来“接客”。
这些年婷婷听到过很多暖心故事,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女士,每次都独自前来,一进店就会去看望那只银渐层猫咪。原来她曾养了一只名为“饼干”的银渐层,一年前生病去世了。“第一次来你们家店里,看见它就觉得我的‘饼干’在这里。”这位客人后来因为工作调离了珠海,婷婷真心希望,她能在新的城市遇见另一只心爱的“饼干”。
聊天才知道,婷婷是一名抑郁症患者。很多次,抑郁症发作的时候,她对世界失去了信心。而每到此时,她就会想起她的猫咪们。“我被它们需要,它们没有我不行。”“每多一只小动物,就多一个不能离开这个世界的理由。”婷婷积极对抗着抑郁症,她想赶紧好起来,给猫猫们更多的关爱。
据说20世纪90年代,台湾出现一批“有猫作陪”的主题餐厅,1998年“小猫花园”开始营业并迅速走向成功,从此这种商业模式开始走向世界。如今承担着“心灵按摩”的猫咪咖啡生态,已经越来越常见和完善,猫咪咖啡馆的创意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享受猫咪的治愈渐渐成为文艺青年去咖啡馆的另一个理由。咖啡、甜品、可爱猫咪,你要不要来猫咪咖啡馆寻找属于你的“暖心”“治愈”“减压”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