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规”,如何遵守?】算法下,平台用工的“最佳效率”如何合规?
阅读技巧
送一单外卖赚几元,北京一骑手被罚一个月1000多元。平台对从业者有多大的管理权?平台通过算法搜索订单交付的最短时间,从而减少订单交付时间,实现骑手交付的“最优效率”。而这种“最优效率”是否明显不公平?如何规范?
最近,网上租车、外卖等新就业平台备受关注。4月,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王林经历了12个小时的分娩。王林拼尽全力只完成了5单饭,赚了41元。他感慨地说:“太委屈了,这钱太难赚了。”北京大学博士后陈龙为了完成博士论文,加入了北京中关村的外卖骑手团队。他花了5个半月的时间进行调查,并在5月份发布了调查结论:平台通过精准的算法管理复杂的人工订单,而在这个过程中,算法的不合理性和缺乏人性化值得各方关注。
记者获悉,目前,相关部门正在积极推进多方协商、联合监管,力争形成多方参与的平台规则。
工资被扣1000多元,外卖员申请法律援助
2020年1月,在某平台马迹桥站工作的特约骑手陈某,因月薪被罚1100元。发一单赚几块钱,就被扣了这么多钱,陈某觉得不公平。在北京亿联劳动法援助研究中心公益律师的帮助下,陈某决定申请劳动仲裁。然而,在陈某告诉网站他要申请劳动仲裁后,站长威胁说,如果他申请仲裁,就会被平台封杀。这让陈某非常担心,迟迟没有采取行动。2020年3月至6月,陈某每月连续被扣,到2020年6月8日,工资被扣近5000元。
2020年7月10日,亿联公益律师为陈某提供法律援助,申请劳动仲裁。经仲裁庭审理,2020年12月1日,陈某收到仲裁裁决书,确认陈某与某物流公司存在劳动关系,请求该公司自裁决书生效之日起7日内支付陈某被扣工资4540元。
“我在这个工地干了两年,没看到劳动合同是什么样子。每天都在想准时率,差评,订单。跑单收入在7.5元,每月全职是8元。如果准时率达不到99%以上,每笔订单两分钱的奖金就没了。”外卖骑手小张说,平台对加班有严格的处罚,一秒钟扣一半收入。在这样的“激励”机制下,逆行、闯红灯甚至交通事故不可避免。
与外卖骑手不同,网约车司机也有自己的苦恼。网约车司机李先生告诉媒体,平台强制司机缴纳599元押金安装记录仪,原本是为了保护驾乘双方的权益。但他被乘客投诉后,平台不听他的辩解,甚至还拍下了车内的监控视频,直接为他扣分。
由于平台管理中存在诸多不规范行为,如何保障平台从业人员的劳动权益备受社会关注。那么,平台以什么方式管理从业者呢?
“半分钟”由算法精确“计算”
在文章《游戏、权力分配与技术:平台企业管理策略研究——以某外卖平台的骑手管理》中,陈龙博士谈到了自己的送货经历:在中国人民大学智兴公寓大楼提货前,骑手只能从校园北门进入,所以系统在计算送货时间时,会以北门为计算依据,大约需要4分钟。但是后来发现,智兴公寓旁边有个侧门,电动车进不去,但是人走了两步就进去了,不超过半分钟。因此,许多骑手会改变路线,提前完成交付任务,节省下来的时间可以用来运行其他订单。然而,在很多人这样做之后,平台发现了我
“你会发现,技术的进步似乎并没有让人们生活得更好。技术的便利永远赶不上甲方的需求。当你完成当前的任务时,总会有新的需求出现。它不断地将人们抛向内卷化的道路。”陈龙说。
从4分钟到半分钟,在算法下,
平台不断追求高效率。为了高效率,外卖员不得不去抢这半分钟,随之其面临的职业风险就会上升。据2019年上半年上海市快递外卖行业交通事故情况公布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上海市共发生涉及快递、外卖行业各类道路交通事故325期,造成5人死亡、324人受伤。2020年年底,北京义联社会工作事务所发布《新业态从业者劳动权益保护——北京地区网约配送员职业伤害调查报告》中记载,对于外卖员来讲,每天10多个小时的工作时间都要接受平台算法的管理。平台通过“完单量”“准时率”等指标对站点和代理商进行考核,通过罚款和奖励对代理商进行管理,而代理商则通过一系列罚则将责任转嫁给外卖员。
在某众包APP上,记者看到对骑手的管理规则包括“取消规则”“超时规则”“帮买帮送规则”“优选规则”“异常场景处理规则”等共计22项,每项规则分列具体的标准和规范,对骑手仪容仪表、配送操作规范、奖惩措施等有精细的要求。
平台通过算法寻找订单配送的最短时间,据此不断减少订单配送时间,实现骑手配送的“最优效率”。而这一“最优效率”是否显失公平?该如何规范?
平台规则如何建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社会法室副主任王天玉表示,无论是以罚代管还是对算法的绝对依赖,一个关键问题就在于平台权力过大。王天玉觉得,应该构建一个平台内市场秩序,在政府监管下,工会、媒体、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共治。目标是规范平台定价权,而这个定价权是广义的,包括每单定价、配送时间、奖惩规则。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林嘉认为,平台借助算法等科技手段制定规则,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应该尊重技术手段、科学方法等平台特点,但对于与平台从业者切身权益相关的内容,平台应当采取合理、定额、定量的方式对平台从业者进行管理。应当采取协商的方式,由平台与从业者代表、行业协会等第三方代表共同制定规则。比如针对快递员因为怕超时罚款违反交通规则,平台应当给予一定的弹性配送时间,避免劳动者因疲劳、工作强度较大等原因发生交通事故、工伤等职业伤害,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权、休息权。
7月22日,人社部等部门发布的《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指出,直接涉及劳动者权益的制度规则和平台算法,要充分听取工会或劳动者代表的意见建议,将结果公示并告知劳动者。工会或劳动者代表提出协商要求的,企业应当积极响应,并提供必要的信息和资料。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劳动者申诉机制,保障劳动者的申诉得到及时回应和客观公正处理。
北京义联劳动法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黄乐平认为,不管作为用人单位还是仅仅作为合作方,平台都不应该单方决定权利义务。在平台规则制定过程中,平台要保障劳动者的知情权,在充分听取工会或劳动者代表的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制定有关公平就业制度、最低工资和支付保障制度以及休息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增强对劳动者的权益保护,倡导人文关怀。
周倩
来源: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