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拓展全国市场,消费金融公司经常与渠道供应商合作。一旦风险控制失败,这种助贷模式会带来欺诈贷款的不良后果,最终拖累机构。
作者|董秘。
生产|消费金融渠道。
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队伍逐渐壮大,在场景服务和用户融资渠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合规展业已成为持牌消费金融的基础。监管背景下,持牌注销资金不敢轻易违规,但对于合作方来说就难说了。
近日,裁判文书网披露了一起2017年发生的与湖北消费金融相关的贷款诈骗案件,因代理人与贷款人串通,湖北消费金融被诈骗贷款253万元。令人惊讶的是,作为一家持牌机构,湖北的消费金融在风险控制管理上有如此大的漏洞。
五年前,湖北消费金融与丁鑫(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丁鑫公司为湖北消费金融推荐借款人,并从中获得返利。为了赚取更多的代理费,丁鑫公司找来徐某辉、董某辉作为二级代理商,在黑龙江省推广湖北“惠农贷”业务。
徐某辉、董某辉成立铁力市汇金钟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聘请了向黑龙江省铁力市及周边地区农户寻求贷款的孙谋。贷款成功后,他们向介绍人和农民支付福利,并承诺农民不会还钱。
款义务为条件,收集农户信息。许某会等代理通过伪造农资、房产照片、土地承包合同等贷款资料,制作虚假的贷前调查报告,提交给鼎鑫公司,再由鼎鑫公司将资料推荐给湖北消费金融申请贷款。
在这一骗贷过程中,农户只是收取少量的好处费,全部贷款本金均由许某会等人瓜分。许某会三人在两个月时间,利用21名农户的虚假信息,持续骗取湖北消费金融公司贷款。
具体利益分配为,鼎鑫公司扣留30%金额,剩余贷款由许某会等人扣留60%,还有一部分支付农户及中间人。许某会等人拿到套出的贷款后,主要用于开设预制板厂和兔子养殖场,最终全部亏损。
由于放款后逾期现象严重,湖北消金公司派工作组上门进行催收,在催收过程中得知客户贷款资料大部分存在造假。对代理渠道商缺乏有效监督,是湖北消费金融被骗贷的主要原因。
鼎鑫公司派人在东北寻找有贷款需求的客户,由他们上门收集客户资料并核实真伪,出具贷款调查报告交由该公司审核。整个贷前环节,湖北消费金融无法做到亲查亲审。
2019年12月,武汉市武昌区人民法院判处三人犯贷款诈骗罪,判处许某会有期徒刑11年,并处罚金10万元;董某辉有期徒刑7年,并处罚金6万元;孙某有期徒刑5年,并处罚金5万元。
在早期的消费金融市场,玩家为了扩大规模,大量招聘渠道和代理,甚至返佣和服务费一家比一家高。展业范围延伸,而风控能力跟不上,最后引发了一系列骗贷乱象。监管意识到这种金融风险外溢,通过加大处罚力度及时规整。
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2019年,共计11家持牌消金公司被罚17次,累计被罚金额达1813万元。持牌消费金融主要罚单集中在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分为6张、5张、5张。
在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17张罚单中,被处罚内容主要涉及贷款审查及管理缺位等,信贷管理违规的罚单为7张。北银消费金融、湖北消费金融、杭银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等都曾因贷款审查管理不到位被罚。
2018年1月,银保监会官网公布的罚单显示,湖北消费金融因存在“贷前调查、贷时审查不到位,导致贷款资金被挪用”的违法违规问题,被处以40万元罚款;寇云天、张帆、刘琼、郑果等个人因在上述违法违规问题中承担直接责任被警告。
针对持牌消费金融业务经营乱象,监管部门重点监控风险控制、合作机构确责、贷款要素公示、违规收费、非法催收等。在风控方面,银保监会要求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必须落实贷款“三查”制度,禁止将信贷管理等核心职能实质性外包,风险管控流于形式。
知情人士透露,此前一些持牌消金与流量平台合作放贷时,比较偏好助贷平台兜底,风控等核心环节管理并不严格。如今无论是线上的互联网贷款,还是线下的渠道合作,机构必须牢牢掌握独立风控能力。
尤其是与助贷平台合作,监管将严格检查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对合作机构管控不力,未明确合作机构准入条件,未与合作机构就合作事项开展范围、风险责任、结算事宜、争议处理等作出明确约定等不合规情况。
消费金融市场中,持牌机构与助贷平台推诿扯皮导致借款人利益受损的现象屡有发生。去年以来,多位借款人向「消费金融频道」反映湖北消费金融与助贷平台爱又米合作纠纷,爱又米单方面违约,导致了借款人在爱又米正常还款后,湖北消费金融仍向央行上报征信逾期记录。
助贷领域被严管之后,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选择渠道时变得更加谨慎。在中银消费金融2020年发布的代理渠道供应商入围采购项目招标公告中,中银消费金融对渠道供应商的基本资质要求把关得比较严格。
若想成为中银消费金融的渠道供应商,投标人的营业执照经营范围应包含咨询服务的类似表述,近两年内未发生过金融案件被监管部门通报、处罚或被媒体曝光事件。
「消费金融频道」注意到,湖北消费金融除了被卷入骗贷风波,踩雷爱又米,还因与有用分期合作频遭用户投诉。湖北消费金融频踩红线,或与早期的粗放发展模式相关。
湖北消费金融是华北首家获批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起始注册资本为3亿元,2016年12月将注册资本增至5亿元,引入万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与北京宇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股东。
2020年5月,银保监会湖北监管局发布《关于湖北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调整新股发行对象与规模的批复》,批准湖北消费金融调整新股发行规模,注册资本由5亿元人民币变更为9.4亿元人民币。
新增股东中,玖富数科集团旗下全资科技子公司新疆特易数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战略投资湖北消费金融,持股24.47%,成为湖北消费金融的二股东。
湖北消费金融已在深圳、北京、成都、上海、西安等地设有区域中心,旗下有“嗨花”和“嗨贷”两大产品体系,业务包含线上线下。在2020年上半年业绩中,持牌消金涨少跌多,湖北消费金融的利润更是大幅缩减。
湖北消费金融2020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5亿元,同比减少15.96%。实现净利润366.24万元,较同期的5.6亿元净利润大幅减少93.5%。湖北消费金融总资产为85.9亿元。资产规模居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腰部位置,与头部机构相比差距甚大。
根据银行业保险业市场乱象整治“回头看”,涉及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公司治理、资产质量、业务合规经营三个方面。监管要求必须完成2017年以来自查和监管检查发现的问题的整改,并对照乱象整治工作要点,彻查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隐患。
十年间,持牌消费金融行业里部分跑马圈地的玩家们,急于追求放贷规模,而忽视了自己亲手埋下的风险种子。监管仍将保持高压态势,着重治理消费金融市场乱象,释放了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必须合规展业的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