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全国许多地方推出了官方托管服务,以解决年轻学生的假期护理问题。记者走访了多个地方,了解到安全包容的官方托管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也期待煽动更多的社会资源,丰富暑期托管的内容和形式,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学校是托管“主力”
“家里没人跟我玩。学校里有很多孩子和我一起玩。我们一起学习划船,练习柔道和下棋。我们非常高兴。”沈阳市浑南区第九小学三年级三班学生谭文新说。
走进沈阳市浑南区第九小学,校园里充满了欢声笑语。操场上,孩子们高兴地骑着独轮车。教学楼内演奏小提琴、古筝等乐器;烘焙教室里有阵阵香味.校长侯告诉记者,学校首次开设了暑期托管班,内容包括攀岩、柔道、足球、象棋等。我校和国外其他学校约300名学生报名,30多名老师自愿报名。
沈阳市浑南区第九小学暑期托管班的学生正在上烘焙课。(图片由沈阳市浑南区第九小学提供)
近年来,青少年学生暑期“照料难”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自今年7月初教育部发布《关于支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的通知》以来,全国多个城市陆续推出官方暑期托管服务。根据教育部要求,托管服务机构不得组织集体辅导班或开设新课程。记者了解到,各地举办的官方暑期护理班不仅提供简单的护理,还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多模式破解“看护”难题
部分城市除了依托学校开办暑期护理班,还积极盘活场地、师资、课程等资源。促进家、校、社、企联动,并以多种方式和形式提供学生假期关爱服务。
在大连,除了在学校开办暑期护理班,我们还充分利用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社区、事业单位、企事业单位职工活动场所等提供托管服务。托管费每位学生每天30元,午餐费按学生餐标准收取。
沈阳一中暑期托管班和长白岛一中分校的学生正在操场上锻炼。新华社记者李恒社
今年成都市武侯区30个社区为6至12岁青少年提供4周托管服务,学生托管费全免。共青团武侯区委社会联络部主任唐表示,原计划提供700个名额,但由于学生积极性高,最终委托了841名学生,招募了117名志愿者。暑期慈善托管费用由区财政补贴支持,按每个学生100元的标准进行分配,为志愿者提供交通补贴,为青少年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近日,记者在成都市武侯区龙腾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三楼看到,在4名志愿者的看护下,40名小学生围坐在长桌前写作业、看课外书籍。活动时间表上写着:上午暑假作业,下午乐器欣赏、揉面、手工制品、垃圾分类、红色电影等活动。家长王女士说,夫妻俩在物流行业忙,奶奶在家也帮不上作业,于是就把两个女儿报了社区免费暑期看护,解决了照顾孩子的大问题。
“提质”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
南京一中校长、沈阳市和平区长白岛一中分校校长王艳表示,与社会培训机构相比,学校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更高,能够根据学生特点和学习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查漏补缺。未来,学校在开展假期托管服务的同时,还将引进校外人员,设立更加丰富的户外拓展等优质活动单元
此外,在更好地满足家长和学生需求的同时,也要转变家长假期“争创成绩”的观念。在一线教育工作者看来,随着《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政策的实施,家长将逐渐摆脱对家教的依赖,学生也将从繁重的校外培训负担中解脱出来,可以利用假期锻炼身体,发展兴趣爱好。
记者:吴恒源。
编辑:张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