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财经大学“千村调查”始于2008年,至今已连续实施14年。两万多名学生走遍了几千个村庄,走访了几千个家庭,在中国学习。是加强国情教育、社会实践、劳动教育、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品牌工程。2021年千村调查的主题是“中国乡村产业振兴调查”,采用回归调查与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参赛学生人数再创新高,2300多名学生组成近1200支队伍,走访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1266个村。近期,相关地区根据天气和疫情情况进行了及时调整。
7月25日上午,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助理郑教授、上海财经大学财政经济研究所、农业农村与农民研究所副研究员、新任教师康博士、法学院教师带领学生到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开展“千村调查”系列活动。学党史,重温革命思想,访千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促振兴,读中国。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邹继兴陪同调研。活动内容包括:向余干县革命烈士纪念碑致敬,实施“五个一”劳动教育,开展村入户调查。余干重点考察组的11名师生来自财经学院、三农研究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信息学院、法学院、会计学院、商学院、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学院、人文学院等院系。
庆建党百年,学史千村行
首先,余干县农业农村局邹副局长和乡的乡干部带领大家来到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向革命烈士们致敬。当地乡镇干部向我们讲解了红色革命的历史,重点讲述了方志敏领导的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以及叶干祥、方培龙烈士对赣皖浙边区苏区革命根据地的贡献。两位烈士都不幸被国民党杀害,英年早逝。所有参与调查的师生都深受感动,觉得目前的好生活来之不易。为了纪念这些烈士的牺牲,孙老师带着我们的师生站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深情三鞠躬。
在调查之前,陈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主动请缨。恰逢建党一百周年,它把党的诞生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建党一百周年的留言板带到了调查的其他地方,也把党的信仰带到了红色的土地上,把建党一百周年的留言板送给了参加调查的村党员干部。党员同志积极留言,表达对党百年的诚挚祝福。
“五个一”劳动教育,体验农村生活
7月25日11:30时,调研组来到黄金布四合村马家柚种植基地,开展“五个一”劳动教育活动,即做农家饭、扫农家屋、学农具、知农活、知作物。校长助理郑教授带领调查组到种植基地除草。阳光明媚,天气酷热。过了一会儿,大家都汗流浃背,浑身湿透,经历了一把“汗流浃背的草掉进土里”。虽然队员们很累,但他们也意识到了劳动人民在工作中的困难。
四合、高桥两村,产业脱贫共赴小康
/>下午,千村调查-江西余干小组师生的调研拉开了序幕。
郑少华教授走入调查小组中,坐在一旁认真倾听,并时不时的给与调查方法上的补充和指导,入户调查小组的同学们很快就进入了调查的状态,高效完成了第一户的问卷内容。
在脱贫奔小康的道路上,四合村立足实际,整合资源,针对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因人施策,因地制宜,以产业为切入点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在村两委的带领下,组建顺亿种养殖合作社,大力发展以马家柚种植和菌菇种殖为主导的产业,其中,马家柚远销北京等城市,深受北方城市市民的喜欢。
如今,四合村由过去的“空壳村”摇身一变成为他人眼中的“富裕村”。村民的生活蒸蒸日上,越过越好。

正午的阳光同我们的调研热情一样火热,接下来就来到了第二个调研村——高桥村。
高桥村民风淳朴,村民对国家扶贫项目非常认同。当地政府也积极发展因地制宜的扶贫项目,提高村民的生产积极性。不管是做经营性工作还是务农的村民,相较于往年,生活水平都有很大的提升。
在我们的调研过程中,村干部也积极配合我们的调研。每位同学都深感扶贫对于高桥村带来的经济效益,我们可以看到高桥村的村民各个脸上都挂着幸福的笑容。
古埠、南岗、邱家三村,种养结合,提高村民收入
7月26日上午,小组前往古埠镇古埠村开展入户调查。
村干部初步介绍了村的基本概况与发展情况,提到了古埠村的产业扶贫特色,如嘉兴种养殖合作社、马家柚种植基地。此外,古埠村境内还有余干中桥、候鸟自然保护区等旅游景点。随后,小组成员走进村民家中调研民情。
南岗村从2014年开始就积极打响了脱贫攻坚战,按照“642”模式开展了帮扶结对,采用“一户一策”方式结对帮扶。贫困户脱贫措施从基础设施、产业扶贫、人居环境、社会方面入手,带领93户贫困户逐渐实现脱贫。

SUFE千村调查


下午,小组成员走进宁静秀气的邱家村。
邱家村,有洪崖山庄、马鞍山等旅游景点,盛产余干辣椒。
村支部书记告诉我们,该村以水稻种植为支柱产业,农业生产产业链较短、种植结构较为单一。为破解此种阻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难题,当地政府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在增收的同时,实现农业的高效化、集约化、规模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并不断推进共同富裕进程。
该村还吸引大学生村官“回巢”,为新农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缓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段敏即是当地的大学生村官,其大学毕业后放弃了在厦门很好的工作,返回家乡,并表示要通过自己的所学,带领村民走向致富之路。

尧咀、石溪、墩上,党建加教育共谋发展
7月27日,千村调查之行的第三天,首先来到江埠乡的尧咀村。
尧咀村的党建活动开展较为出色,在村中随处可见红色文化标语及党建宣传栏,党务能够做到完全公开,主题党日必修课也有序的开展。
调研小队部分成员还走访了尧咀村的超市、学校等场所,村庄的路灯全覆盖。尧咀村近年来坚持绿色发展,村口的绿色产业导览图,展现了尧咀村生态发展留下的足迹。
石溪村的村干部主动与贫困户结对子,先富带后富,有计划,有方法。


村内田野和住宅相向而望,干净的住宅彰显着生活的美满。走进村子,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大片荷塘,荷塘经济是本村的一个特色,村内大部分农业产业来自于荷塘,莲花欣赏,莲蓬食用,塘水养殖。创新的技术带来创新的动力驱动着石溪村的发展。
村子里的文化活动中心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建筑—戏台,仿佛在演映着一台戏,连着过去,向着未来,演的是村里的大小琐事,映的是新农村的美好生活。
据了解,该村村书记是南昌大学毕业返乡的,在注重发展乡村产业的同时,也非常注重村里的教育事业,村里每年的高考情况他如数家珍。

马不停蹄,艳阳烈烈,千村调查一行在当地乡镇政府的带领下,第三站来到墩上村。
墩上村草青水碧,风景秀丽,以水稻种植为主。
墩上村党建工作公开透明,公示栏详尽清晰;扶贫工作蒸蒸日上,建档立卡不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居民生活水平年年高。
绿色双港,网红万潭,精准定位,走向共同富裕
7月28日上午,走进绿色双港村和网红万潭村。
双港村,没有发展产业的优势条件,村里的劳动力大多在外务工,村里留下的大多数都是老人和孩子,也没有发展乡村产业的基础设施等条件。村书记李金助就带动村民避开发展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的常规路线,依靠近县城的优势,大力发展农家乐。同时,大力整治村环境,去年在环境卫生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农家乐为村里带来大量的游客,拉动了消费,过去五年村民的收入水平增长了近百分之三十。

万潭村,近来,随着直播带货的兴起,村里的年轻人纷纷回家做起了抖音带货,全村有近一百位年轻人都在从事抖音带货,销售余干当地的农副土特长。相比几年前,村民收入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汽车的拥有量逐年增加,成了远近有名的网红村。
调研结束后,同学纷纷感言:真正体验了一次纯粹的农村生活,立志要把调研报告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本次调研活动得到余干县农业农村局的大力支持。
文 | 陈玉飞(学)康姣姣
图 | 邵元卓(学) 陈玉飞(学) 康姣姣 孙星
编辑 |谢雅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