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报记者罗微
200多天的规划,40多道工序,40天的生产周期……如今,当书籍成为工业流水线上的快装产品时,一个《繁花》的手工版本可谓“异类”。
本报记者获悉,小说家金玉成在第九届茅盾文学奖上获奖的小说《繁花》将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发行。7月9日,一个众筹平台将推出800本限量“编号书”,内容包括精美信封、作者签名、独立编号、限量创意周边,一分钟内就能“组队”。
“《繁花》自2013年初至今已被打印47次。”上海文艺出版社社长、总编辑毕升对《The Paper》表示,“这是一个‘手工版’《繁花》,最大限度地将手工元素引入了所有生产环节。金玉成老师也致力于策划过程,从版本内容到装帧、纸张、工艺细节。经过反复考虑,可以说这版《繁花》体现了作者和出版社对审美品质的追求。非常有收藏价值。”
细看这版圆脊精装《繁花》:信封采用116g高端美纹纸,挂载3mm厚的灰色板,其土肉桂色与深蓝色书皮形成对比色。英文标题“flowers SHANGHAI”和短语“上帝不响,好像一切都由我决定”都是用热银设计的。书皮为120克重的蓝色艺术纸,上面有装饰图案,安装有1.5毫米厚的灰色板,并配以金玉成的热银字手写标题。该书装帧设计师钱震告诉《The Paper》记者:“这张深蓝色的艺术纸很好地体现了书的内容,老上海的——件旧物,简单复杂,内敛大方。纸上的线条不单调,质感丰富,有着滚烫的银色,低调奢华。”
翻开这本书,扉页设计为大大小小的页面,两页可以合读为一页。文章载有金玉成为170位有花之人所写的《书里有书》——篇传记。这部分是有20个胚胎的袖珍手册。用60g宣纸,黑蓝字体,繁体中文垂直排列。它由排版厂的师傅粘在书的背面,可以自由拆卸。钱震说,人物传记是整本书的索引,“书中书”的设计是为了方便阅读。还有毛奖的书签和金玉成的“藏书印”藏书票,四周精准打孔,还原邮票质感,也可以自由拆下。“藏书票和书签因为模切戳刀的特殊工艺,看起来像是特种邮票,这也呼应了第五章帕蒂和阿宝集邮的趣事,略微颠覆了常规的造书形式。”钱祯说。
插图方面,20幅手绘插图由排版厂师傅逐页手工粘合而成,反白处理,深色背景,白线勾勒。除了这20幅手绘插画外,本版《繁花》还首次披露了金玉成早年为《繁花》所作的罕见插画,其中两幅作为人物传记内页,另一幅采取藏书票的形式。还有一个人物关系图,是用长拉页设计的,帮助读者理解书中复杂的人物关系。
“制作这样一本书,整个加工过程包括前期制作、PS版、印刷、模切戳孔、折叠、校勘、锁钱、胶背、手工裱糊等近20道工序。”雅昌生产副总经理魏英利对《The Paper》记者表示,每道工序都有数百人参与,整个产品的生产周期约为40天。“特别是每本书都有20多个粘页,每个粘页的位置都有具体、精确的要求,需要大量具有丰富手工经验的手。为此,我们配备了专业固定的手工生产团队。书刊内页模切戳孔的工艺也很难实现,在业内实属罕见。市场上没有类似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