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有效方法的工程管理服务 项目管理基本方法有几种

宁都县坑北水库安全管理员邓三生正在查看水库水位,并将相关信息上传至“智慧水利”APP。本报记者唐

赖小荣本报记者唐嫣实习生刘琪

小型水库承担着防洪、灌溉、供水、生态等多重功能,是保障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宁都县现有各类水库116座,其中小型水库113座。这些小型水库大多建于六七十年代,建设标准较低,分布在全县24个乡镇。受历史条件和投入不足的影响,小型水库长期存在权责不清、人员和资金不足、运行管理和保护不力等问题。去年以来,宁都以创建全省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示范县为契机,深入推进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实施水库物业管理模式,以规范的管理理念和手段从根本上扭转“重建轻管”现象,实现小型水库振兴。

探索“物业化管理”破解管护难题

8月11日,记者前往宁都县竹泽乡大富村坑北水库大坝。站在大坝上,微风吹过,水面波光粼粼。俯瞰,青山绿水带来微笑;近看,大坝干净整洁。

“在此之前,由于宁都小型水利工程规模小、数量多,不可能逐个建设管理单位。大部分水库由乡或村集体管理,缺乏人力物力,缺乏专业性,许多小型水库工程外观和效益大打折扣。特别是汛期,小型水库的安全运行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压力。解决小型水库安全运行问题势在必行。”宁都县水利局小型水库管理中心负责人陈静说。

2020年8月,宁都以创建全省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示范县为契机,打破传统小型水库“散养”模式,通过向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中铁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子公司江西武大杨凡科技有限公司,将水库管理、维护、检查、汛期值班等工作移交专业服务公司统一管理。

杨凡科技依托专业技术优势,统筹水利工程、水文、测绘、地勘、信息技术等专业技术力量。并协同县水利部门和乡镇统筹小型水库日常管理,形成了“业主物业管理公司水库管理员”的管理新模式,有效解决了水利工程“改建而忽视管理”的问题,开创了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新模式。

为保证服务效果,宁都县水利局细化考核方案,量化考核指标,采用“分片统一管理”“日动态、周报告、月总结”等方式。同时严格要求水库管理员接受线上课程培训和线下技能培训,培训合格取得安全管理证书后持证上岗。物业管理与规范管理相结合,宁都县小型水库管护水平全面提升。

装上“智慧大脑”提升管理效能

成为坑北水库安全管理员后,邓三生每天都会召开专项检查终端,按照要求开展工程检查,重点检查水库水位、渗漏和主要建筑物的工作情况,做好工程安全检查记录、分析、上报和归档,并将相关信息上传至“智慧水利”APP。

“宁都为全县143名水库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了专用巡检终端,解决了水库巡检签到和工程档案管理等问题。只要县水利局的工作人员op

“智慧水利”信息管理平台集智能感知、监测预警、巡检维护、轨迹跟踪、事件报告、问题处理反馈、大数据分析、信息服务、应急响应于一体,提供系统、完整、管家式的服务,建设小型水库。

整体服务体系,实现了信息化管人、智能化管水库的长效管理。“专业化+信息化”的管理模式,让宁都县每一座水库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提升。


践行绿色发展铺就幸福生活


立秋过后,漫步宁都县梅江河畔,沿线村庄美景如画,令人神往。“从前小型水库管理粗放,蓄水少,有时遇到干旱等恶劣天气,农民都得靠天吃饭。现在不一样了,水库防洪、灌溉、生态三不误,我们种田也省心了。”宁都县长胜镇种田大户黄江说。


如今,实施物业化管理,有效提升了小型水库管理水平,为宁都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改善了“靠天吃饭”的窘境。截至目前,宁都解决导致病库发生问题13个,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约0.3平方公里;灌溉面积恢复和新增16.447万亩、改善20.134万亩,排涝面积恢复和新增13.55万亩,新增粮食产能7.65万吨,累计受益人口62.56万人;发展设施蔬菜产业3.8万亩、脐橙26.9万亩、茶叶2万余亩,直接带动3万余人就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