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帮助无数公司完成上市申报的荣达科技,现在也要攻击IPO本身。
近日,北京荣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向证监会递交招股书,申请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计划公开发行不超过1400万股,募集资金6亿元,由郭进证券发起。
荣达科技成立于2000年,以印刷企业IPO申请材料的权威性和专业性著称,被业界称为“最佳印刷店”。
荣达虽然从印刷起家,但近年来一直试图通过技术改造去除“高级印刷厂”的标签。在新披露的招股书中,荣达将自己定位为“创新型科技企业”,但对其技术含量存在广泛质疑。此外,中国证券业协会近日公布了新一轮IPO现场检查名单,荣达科技赫然在列,这也给这家“科技公司”的IPO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离上市最近的打印店”
说到“荣达”,金融界不会陌生。这家藏在酒店里的打印店,几乎接管了a股IPO公司上市申请材料的打印业务。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a股市场新增上市公司704家,与之有合作关系的公司692家,占比98.30%。因此,荣达科技也被称为“距离上市最近的印刷厂”。
公开资料显示,荣达科技成立于2000年。公司位于北京西直门南街金灿饭店,距中国证监会仅3公里。凭借地理优势,荣达吸引了众多券商投行客户前来印刷。但真正让荣达在业内出名的是其扎实的业务水平。
虽然印刷行业本身没有门槛,但IPO印刷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众所周知,上市申请材料的要求极其严格,各类审核材料的格式各不相同。稍有印刷错误就会影响IPO企业的上市结果。但是,一套上市申请材料很容易超过1000页,如果有任何错误或遗漏,就必须重新发明。所以普通的印刷厂显然是无能的。
据了解,为了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荣达科技将打印机分为A、B、C三个等级,新进员工需要三个月的培训才能成为C级员工,然后逐步晋升为B级、A级。经过多年的积累,荣达已经掌握了上市文件的要求,甚至可以帮助客户找出文件中的错误。
有投行人士表示:“融达人甚至比投行更清楚证监会希望看到什么样的申报材料。”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招股书,荣达还为客户提供包括会议室、住宿、餐饮、洗浴等一站式服务。荣达在北京租用了金灿酒店作为主要服务场所。酒店的3-5层用于办公。客户可以讨论IPO招股书、定增方案、重组草案等。一天24小时,而这6-8层是用来住宿的,为了“让投资银行家多睡几个小时”。
业内人士曾开玩笑说:“没有赞助商代表在荣达金灿酒店过夜,事业不完整。”
荣大,不只是“打印”
虽然以“印刷”著称,但从招股书中可以发现,荣达已经完成了从单纯的“印刷店”到资本服务商的转变。
目前,荣达科技的主营业务分为三大板块:印刷、投行相关业务支持与服务、智能投行软件。其业务范围涵盖了从上市前中介机构到上市后信息披露的全过程服务。
(来源:招股书)
这样的全流程服务要多少钱?据中国投资网获得的一份内部刊物显示,目前,荣达科技的IPO申报全流程服务分为三个档次,金额根据购买的服务不同,从25万到57万不等。上市后的信息披露服务属于增值服务范畴,客户需额外支付增值服务费5万元。因此,购买这样一个
标红为加上增值服务后的价格)虽然价格不菲,但如下图所示,荣大科技相关业务的市场占有率却在逐年增加。2020年,在全年申报上市的950家企业中,采购了荣大科技IPO申报文件制作和咨询、IPO底稿整理咨询、IPO数据核对服务的公司分别为932家、614家和717家,市占率高达98.11%、64.63%和75.47%。

随着市场占有率的增加,荣大科技的营收和利润也得以稳步增长。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13亿元、1.83亿元和3.35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23亿元、0.37亿元和1.14亿元。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为 54.73%、61.54%及 62.23%。
虽然已经将IPO打印这一细分领域做到了极致,但荣大科技也并非高枕无忧。
“科技”底色遭质疑,上市之路挑战重重
在此次提交的招股书里,荣大将自己定位是一家“服务于证券行业的创新型科技企业”。但外界却普遍对其 “科技公司”的身份提出了质疑。原因有二:
第一,虽然荣大自称是一家“科技公司”,但主要收入源仍是投行相关业务支持与服务,去年占比高达72.43%,而科技相关业务——智慧投行软件业务的收入在总营收中占比不足10%。

与此同时,在报告期内荣大科技的研发投入也逐年下降。2018年-2020年,荣大科技的研发费用分别为657.81万元、927.80万元、1496.73万元,研发费用率仅为5.80%、5.08%、4.47%。
第二,荣大科技的很多业务主要靠人力推动,对人力资本的依赖程度较高。据招股书披露,2018年-2020年,荣大科技的员工总数分别为373人、516人、1071人,人工成本占营业成本的比重分别为 55.94%、63.04%和72.38%,而在公司的销售费用中,职工薪酬也占了大头,分别为82.77%、 83.26%和88.51%。从数据来看,荣大科技一定程度上仍是一家人力密集型企业。
在二级市场,投资人对传统企业和科技企业有着完全不同的市值评估体系,普遍对于科技企业的预期和估值都会更高。而荣大科技有限的科技含量,很可能会影响上市后二级市场对其估值的判断。
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前,中国证券业协会刚刚公布了新一轮IPO现场检查名单,19家企业上榜,荣大科技也出现在了名单之中。一直以来,对于申请上市的企业来说,现场检查无异于“噩梦”般的存在,今年1月底,曾有20家企业被抽中现场检查,其中有17家企业随后主动撤回了上市申请。此次,曾帮助了数百家企业IPO的荣大又能否帮助自己顺利过关,也是一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