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期紧,工作只能做;超支,赶紧删减内容,别弄那么多;资源有限,人力匮乏。我们把它推迟吧。
这是我们身边项目运作中经常发生的情况。所有的项目经理都会制定预算,设置检查点,并且知道他们需要无休止的协调。然而,不断变化的现实使他们经常不知所措。在纸上画一个等边三角形。在每一方标记时间、质量和成本。我们将会看到,任何一方的运动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其他变形。这个三角形的中间是什么?是范围管理,也就是项目范围。这个三角形就是我们常说的“项目管理三角形”。时间、成本和质量是项目管理的三要素。有一个比喻可以更好地解释这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首先,管理者希望项目能够快速完成,成本更低,质量更好。但这三个要素是相互排斥的。能完美实现以上三个要素的项目很少。20世纪60年代初,肯尼迪总统下令在十年内将人送上月球并安全返回。这个庞大的计划,要想快速,必须在前苏联之前完成;更好的,永远不犯任何错误;还有预算限制。
第二,各方都给这个项目开了绿灯之后,美国真的率先把人类送上月球,安全带回。当然,我们普通的项目不可能集齐人力、物力、财力等一切资源,拿到至高无上的帝王之剑。项目经理最常犯的错误是为了取悦老板而尽可能乐观地预测完成日期。同时,他们总是利用历史数据或他人的经验来影响自己的预测,这也使得项目持续时间发生很大变化。
第三,一般项目中,这三个要素是鱼和熊掌的关系。要考虑的难度会按照几何级数增加。这样的三角问题怎么解决?可以尝试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搞清楚什么是“好”,什么是“快”,什么是“便宜”。什么是好项目?一般来说,项目的结果是企业收入增加,支出减少,服务加强,这是一个好项目。
第四,要达到预期的完成要求,项目经理要把一个大规模、长期的项目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在每个阶段,都要根据每个阶段的不同侧重点进行完工预测。项目划分得越细,预测的准确性越高。这个原则很常见,但需要仔细规划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