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医药行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在需求激增的情况下,医药行业有望逆势上扬。但一季度医药行业走差异化之路,NCP医药产业链“逆势飞行”,生物医药企业复工复产,分化严重,部分产业链因疫情影响经历“停工-开工”。
本文由欧阳鹏飞发至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艺鸥大学健康编辑,供业内参考。
010年至1010年,随着疫情的发展,医药行业相关专利在NCP相关专利中占比很大,包括治疗药物、预防药物、检测诊断试剂盒、医疗器械、防护用品、医疗消毒六大领域。治疗药物主要是化学药物抑制病毒的技术或产品,预防药物主要集中在新冠肺炎疫苗的研发。累计有109家单位(企业)申请了检测诊断试剂盒相关专利。与疫情相关的医疗器械和防护用品也成为主要的专利申请领域。
来源:风数据库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
疫情之下,生物医药行业备受关注,抗疫防护产品、医疗器械、药品、疫苗的研发、生产、储存从未停止。NCP医药产业链一季度成为抗疫先锋。
NCP产业链上游:药物成为抗疫硬核武器,探索有效治疗和预防新思路。无论是旧药新用治疗,还是治疗所必需的常规药物,在疫情控制下,研发和生产都在加紧进行,逆势增产以满足需求。
NCP产业链中游:诊断、检测、监护支持成为抗疫先锋,筑牢疫情严密防线。核酸检测不仅作为疫情高发时期诊断的金标准,也为企业安全复工复产提供了科学依据。诊断检测试剂已成为疫情防控急需的物资。
NCP产业链下游:检验检测成为抗疫的后方阵地,检测能力的匹配和提升不可或缺。疫情催化的非接触式医疗服务(在线医疗服务)也得到了极大的推广和使用。
生物医药NCP产业链“逆势飞扬”
疫情下的生物医药领域,一季度行业复工复产,分化严重:在NCP医药行业需求激增的情况下,复工复产逆势而行,部分与NCP相关的企业受疫情带动,复工复产业务多转为抗疫相关产品,而非NCP相关医药领域受疫情影响,需求暂停,未完全复工复产。NCP产业链:需求激增加速复工复产增产
药品/制剂:多数药企在2月中下旬已经复工或分批复工。
一些生产企业,以及拥有抗病毒、抗生素、中成药等与疫情相关的生产线的企业,一直面临产品供不应求的局面,复工复产步伐不断加快。
IVD体外诊断:对新冠肺炎和流感等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和血液检测产品的需求激增。为了区别于新冠肺炎,症状相似的流感等呼吸道疾病的病原体检测,与临床辅助诊断相关的血细胞、CRP、PCT等检测产品的短期需求也激增。截至目前,新冠肺炎已有10家核酸检测试剂和4家抗体检测试剂生产企业获批。随着疫情的全球蔓延,16家IVD企业的新冠肺炎检测试剂盒已通过CE认证,需求激增带来的产量增加可能会持续一整年。
监测和测试e
医疗器械公司均紧密生产以满足供应,或新建相关生产线支持疫情。同时其他的医用卫生耗材、注射穿刺类、医用消毒和医技耗材类等相关企业均在激增的需求下复产增产。第三方医学诊断:ICL支持各地战疫,弥补现有医疗体系检验能力不足。全国各省市陆续发文允许和支持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开展核酸检测,助力提升病毒感染确诊效率,为疫情防控提供保障。武汉华大基因和火眼实验室,每天可完成10万人份的试剂盒生产和检测,已经陆续向超过30个国家和地区发出。
部分业务与NCP相关的产业链:疫情推动“导向性”复产
CRO/CDMO:预计各企业在当地政府指导下较2019年同期平均有半个月的延迟复工。受试者入组停滞、随访延后、患者脱落、难以定期访视、数据缺失、方案偏离等种种风险横亘在行业面前,院内执行的临床试验进度预计均有所影响,最终疫情的冲击甚至会影响部分新药上市的时间。同时部分企业的复产已导向支持疫情相关的订单业务,随着疫情持续至二季度以及全球的扩散蔓延,企业复产及业务“导向”均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医疗器械:疫情发展过程中,各家医疗器械公司积极参与疫情防治工作,部分企业已于2月分批复工复产,向疫区前线输送相关医疗物资。疫情相关的医学影像类、康复设备类及家用医疗器械企业复工率已超90%,疫情对医疗设备的需求加大了复产增产力度,与疫情非相关的心血管、骨科、眼科等企业受到疫情冲击较大,需求一季度的降低导致复工复产程度较低。
非NCP产业链:疫情导致需求暂缓,复产非完全
高值耗材:手术类高值耗材受手术量短期降低,复产有所延迟。随着新冠病毒肺炎患者确诊收纳和救治,多家医院多科室手术量均有不同程度减少。2月北京非急症、急诊手术延缓暂停,上海手术仅恢复30%,冠脉支架、主动脉支架、骨科关节、脊柱、消化耗材等均受到一定影响,需求暂缓导致高值耗材类企业复产非完全。生物技术/制药:非疫情相关的制药类企业面临订单需求骤减的困境,疫情导致的推迟复工对制药行业普遍产生影响。除了肿瘤类病人伴随有较强的治疗需求外,轻/慢病病人就诊需求减弱,同时受各地交通管制限制流动病人减少,因此生物技术/制药类企业一季度复工复产进度相对较弱。
3、医药产业链受疫情冲击“停摆—启动—回补”
NCP医药产业链:疫情最为严重的2月份将成为NCP医药产业链上的企业复产增产最为密集的时期,受需求刺激,企业加快复工复产,迅速输送物资。伴随着疫情的全球扩散蔓延,企业将保持全年高产能来支持抗战疫情。
非NCP医药产业链:一季度受到疫情的严重冲击,非NCP医药企业的复工复产之路较为严苛,部分企业2月处于停摆阶段,3月份逐渐启动复产,到下半年开始回补上半年减少的产能,全年产能将受到一定影响。
医药全产业链:疫情相关的医药企业在全产业中占据一定比例,受到疫情冲击,一季度医药产业总体产能将受到较大冲击,随着二季度的逐渐启动复产,全年医药产业产能在后半年将回补一季度的损失,全年产能相较2019年会有一定程度下滑。

受疫情影响,2020年2月是疫情最严重、相关管控最严格的月份,因此预计一季度的医药制造业营收仅能达到去年50%的水平,二季度逐渐恢复至80%。下半年企业背负拉平全年业绩目标的压力,将会回补上半年缺失的营收。预计2020年医药制造业总体营收约下降10-20个百分点。
结 语
医药产业作为“战疫利器”至关重要,一季度的分化之路尽管让我们看到了逆势飞扬的“战疫产业链”,但同时更多的是冲击和影响。随着国内疫情的逐渐控制及海外疫情的快速扩散,中国医药企业复工复产步入正轨,其必将持续发力,助力全球快速战胜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