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环节由学校研究生教学管理部门设置,检查学位论文工作的质量和进度。它不是论文工作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大多数研究方法论的书籍都没有开题报告的内容。但作为质量保证环节,值得研究生关注。所以要了解开题报告的写作和要求。此外,论文提案与研究提案相似,英语中使用了“提案”一词。申请的目的是获得拟申请研究项目的批准,开题报告的目的是获得导师和管理部门的批准,并同意自己对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的计划。所以少数研究方法论教材也会讲到“提案”的写作,主要是讨论课题的申请形式。学会写开题报告,对以后写项目申请有很大帮助。
开题报告是描述论文研究工作的提纲,就像建筑的初步设计蓝图一样,清晰地展示了建筑的基本特征。一份好的开题报告还应该告知读者将要完成的研究工作和论文的基本特征。
研究生要清楚的知道,开学报告是质检的一个环节,是为指导老师和管理部门写的,目的是获得他们的认可。指导老师看完课文后,相信这篇论文会提出自己独立的新思路和新的研究思路,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恰当的,研究工作是有价值的,你认为你有能力按照报告中的计划完成这项工作。
“开题报告”这个词可能会引起误解,认为这是在开始论文的研究工作之前要做的事情。其实开题报告要有一定的研究基础才能写。
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只有在“找课题”、“澄清问题”阶段和“研究设计”阶段部分完成后,才能写开题报告。有些研究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做任何实际的研究工作之前,就写了开题报告,只能在题目上做文章,写一些空洞的想法。这样的报道往往流于形式,无法指导后续的研究工作。开题报告就像一个初步设计,后续的技术设计和施工设计都要按照初步设计的框架进行。
论文后续要做什么,怎么做,都要按照开题报告规划的路线去做。
写开题报告的另一个偏向,就是把要完成的论文内容列出来,太超前了。开题报告一般在论文的前期或中期提交,论文的研究成果还没有出来,论证工作还没有开展,那么论文目录怎么出来呢?这种报告必然脱离后续研究工作的实际,从目录中看不出论文研究工作的特点。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格式因校而异,但都要求报告回答做什么、为什么做、怎么做的问题,以此展现这项研究工作的特点。基本上开题报告不会脱离以下几项。
一、题目
和论文题目一样,开题报告的题目要简洁醒目,全面反映研究内容。最好不要做题目,比如“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某公司营销战略研究”、“某组织绩效管理研究”、“某项目可行性研究”等。而是选择能够反映研究问题的课题,如“e公司订单调度优化策略”、“某医院临床路径管理效果评估”、“某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效果及推广路径”、“某航空公司飞机抵停晚点地面保障服务”。很多论文题目都加了“研究”这个词,其实是多余的,可以省略。
二、研究背景
主要表示所研究的问题具有现实背景和实用价值。写作时要注意具体的研究对象,比如某个公司、某个机构或者某个其次,要用事实和数据提出单位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比如上述公司订单交付率下降导致客户流失,飞机过境晚造成的损失,某一种工作方法是否值得推广,目前还存在争议。描述这些实际问题的目的是让审稿人对这些问题产生兴趣,意识到解决或解释这些问题的紧迫性。同时,有必要提出理由,并用具体的例子来支持,以表明解决或解释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style="font-size:15px;">有的研究背景写作,没有以事实和数据为依据的现实问题,只是一些抽象概念,让人读后感到无说服力。如有篇关于“某某公司经营战略研究”的开题报告,研究背景部分,从现代企业管理的演进开始,谈到食品工业的发展进人快速稳定增长期(该公司属于食品工业) ,然后说“集团目前处于新的转折关口,外部环境发生很大变化,企业面临更多选择,亟待从战略高度对企业发展战进行研究,解决企业的管理体制、产权结构、市场定位、产品结构等问题”。还有一篇研究“某航空公司基于平衡计分卡绩效管理”的论文开题报告,研究背景说的是,“平衡计分卡评价员工绩效,已在世界许多大公司中应用,本公司与国际航空公司相比,管理落后,亟须建立一套不同于以往评价指标的绩效管理考核体系,而且,近年来将平衡计分卡引入企业绩效管理的并不多见,所以选定本研究课题”。这些写法都是用抽象概念推理,令人感受不到该项研究的个性和特征,同样的话对其他的公司也是成立的。恰当的做法是,由该公司绩效管理中有事实和数据佐证的现实问题切入,并说明解决这些现实问题正是平衡计分卡的长处,这样才是结合实际的研究背景。
三、文献综述(理论和实际现状)
文综述的作用主要是让读者感到,本研究不是“旧调重弹”“老生常谈”或“换汤不换药”,并且表明本研究的起点何在。专业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文献综述写一两小段就可以,主要是选择有代表性的文献,介绍其在解决或解释前述现实问题方面的观点,或者交代该单位处理现实问题原有的说法和做法。综述过程中别忘了问题导向,目的是解决或解释现实问题,借文献之口综述各种可供研究的“管理问题”,并由此引申出后续的“研究问题” ,从而衬托出本研究工作的新意。
文献综述写作的注意点。首先,不要将所有与研究题目有关的文献都罗列出来,并逐一介绍其观点,要对文献的观点进行整理,介绍有代表性的观点。其次,不要去介绍一门门理论。如一项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在其综述部分,“回顾了企业发展战略理论、竞争理论、价值链理论、并购理论”。另一项“科研院所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研究,综述的理论计有:人力资源管理的10种原理、科技人才资本理论、委托代理人理论、各种激励理论等。每种理论都包含了许多论点,介绍这么多种理论,却起不到衬托研究起点的作用。研究生花了许多精力去消化这些理论,还要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真是费力而不得分。最后,要检查文献综述这段写作是否完成了主要任务,即理出了本研究的参照点(即研究起点),有了参照点,评阅人才能判定本研究的论点是否新颖和有价值。
四、阐明研究问题
阐明研究问题是开题报告的核心内容。评阅人判别论文研究工作的质量,主要看是否提出了有新意又有价值的论点,以及这个论点是否经过科学论证。开题报告应提供足够信息,使评阅人对“新论点”是否符合要求可以进行判断。至于“科学论证”,开题报告只是提出论证的方法和技术路线,不用写论证的具体内容,评阅人认可这种方法和路线就行。
前面的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两项,都是为了阐明研究问题做准备,这一项就要顺理成章地阐明自己选定的研究问题,清晰地描述本研究的主论点和待论证的操作论点,以及研究中涉及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写作这一部分是期望评阅人从中清晰了解并肯定此项研究的新论点,并认同此论点是对现有知识的充实,或者会推进某项管理实务。写这一节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清晰阐明研究问题意味着对解决(解释)现实问题已给出了答案,上述“订单排产”论文,现实问题是订单按期交付率下降,引发客户流失,答案便是优化订单排产策略,现实问题加上答案构成研究问题。研究生如没有这种认识,阐明问题时往往就会说,研究的是“提高订单按期交付率”或“减少客户流失”问题,这种表述显示不出研究者的论点是什么。在开题报告中常见到类似提法,如研究“降污减排”问题、提高产品质量问题、提高企业创新能力问题等,这些表述都没有阐释清楚研究问题。
其次,研究问题要集中,一篇学位论文只能有一个研究问题,不能多。按论点树的说法,主论点只能有一个,不能并列好几个,其他的论点是处于较低层次的、支持主论点的分论点或子论点。有篇精细化营销策略研究的论文,研究问题就包括企业发展战略、公司市场定位、营销策略、精细化营销策略。精细化营销策略在这四个论题中属于层次较低的,即使就精细化营销提出了什么论点,在整个研究中也起不到主论点的作用。这样写出的论文,内容会很分散。
最后,要明确提出操作论点,即交代从哪几方面去论证主论点。如“订单排产”论文,四个操作论点便是通过分类选择订单生产方式,优化安全库存的排产策略,针对工序实施细化排产,按专用的排序规则处理紧急订单提高客户服务水平。交代了操作论点,就与下节的论证方法贯通一体。
以上内容回答了该项研究打算做什么,为什么要做。接下来就要回答怎样去做的问题。
五、论证方法
这节陈述后续研究工作内容。撰写开题报告的时候,研究问题.主论点、操作论点都已明确,后续工作主要是论证各操作论点。包括:数据收集方法的设计,是问卷法还是现有统计数据法;数据收集对象是什么,采用哪种抽样方法,抽样步骤如何;测量工具是什么,如何保证它的信度和效度;数据分析方法;论证过程中的主要工作环节。至少要比较分析两种数据收集方法或测量工具,从中选择一种,并解释所选用的方法或工具为何是最可行和有效的。
写论证方法要注意与前几节逻辑.上连贯。有的开题报告这部分言辞空泛,如“定性和定量方法相结合,描述研究和规范研究相结合,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这些几乎等于没有说。论证方法要有针对性,对于不同的操作论点,有不同的论证方法,问卷法和现有统计数据法描述起来是很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