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下列不属于创业观的内容 创业观的内容

13日晚,“中国县域治理大讲堂”第十二讲在浙江大学举行。王刚

13日晚,“中国县域治理大讲堂”第十二讲在浙江大学举行。王刚

本报杭州12月15日电(张)“中国县域治理大讲堂”第十二讲日前在浙江大学举行。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委书记王振勇围绕“如何打造城市产人融合示范城市”分享了瓯海市的发展历程。

什么是城市?在王振勇看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创新和人才聚集的最大平台,是区域、市级、省级乃至全国综合竞争力的最大支撑。近年来,瓯海区读懂了“规划、拆迁、建设、整合、治理”五字口诀,全力打造城市产人融合的示范城市。瓯海城市的变迁是其“城市观”的诠释。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委书记王振勇围绕“如何打造城市产人融合示范城市”分享了瓯海市的发展历程。王刚

“谋定而后动” 赢发展机遇

回到五年前,瓯海是什么样的?总之,王振勇表示,“半城市化”问题非常突出,主要面临“城中村多且乱”、“产业低且散”、城市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三大问题。

“城中村”是瓯海城市化进程中的特殊产物。

以前瓯海建成区有123个城中村,建筑布局混乱,“脏乱差”现象普遍;大量低端企业分散在城中村,没有产值,没有税收,没有发展前景;交通道路、教育、医疗、养老等配套建设滞后,公共服务无法满足群众对优质资源的需求。

“渤海要发展,必须‘大破’,摆脱一直流传的传统路径依赖,走上新的发展阶段。”王振勇说,不坏就不立;总而言之,如何站起来就是五个字:“谋、拆、建、合、治”。

瓯海区以“谋”字为头,谋形势、谋优势、谋趋势。

2016年,当地政府制定实施城中村改造“360”行动(3年拆除60个城中村);基于瓯海最大的资源优势,即丰富的科教和景观资源,2017年提出了“科教新区、景观和瓯海”的发展战略;2019年7月,我们抓住温州市通往东海的“窗口期”,做了《打造温州中心城区西南主门户的决定》。

王振勇表示,温州“十四五”规划将引领城市向大罗山周边时代发展,瓯海是大罗山周边科技走廊的主阵地。通过“规划”,瓯海区从边缘区转变为核心区的“第三核心”,为未来发展赢得了机遇。

浙江工商大学校长、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院长余建星发表评论。王刚

新时代创业观:创新即创业

现场,王振勇分享了一句温州流行的话:过去创业是创新,现在创新可以创业。如何吸引创新人才?他认为,只有建设好、管理好、运营好城市,才能吸引和留住人才。

城市因生产而繁荣,因工作而繁荣。为解决产业融合问题,瓯海区走出了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之路

新的“华山一条路”、现代服务业发展三条路径。


在传统产业领域,该区积极推进产业向集群化、智能化、时尚化、品牌化转型,做到每个行业都有“1+N”的支撑平台;新兴产业培育方面,创新推行“七步培育法”,构建了从创业到孵化再到产业化的全周期培育链条。


“抓传统产业是为了现在有饭吃,抓新兴产业是为了未来有饭吃。”王振勇说。


他同时认为,“城”就是平台,“市”就是市场(即服务业),只有“城”加上“市”,才是一座真正具有生命力的“城市”。


近年来,瓯海区服务业快速推进,成为温州商业综合体最多的县(市、区),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1.3:55.2:43.5调整为1.0:42.1:56.9。如今,瓯海已成为服务业态丰富、城市经济活跃的现代化都市新区。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瓯海区坚持将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制定出台了人才新政35条等一批“干货”满满的政策,并在全球布局六大招商引智中心。近4年,瓯海集聚领军型人才达到224名,大学生留瓯突破万人。


该区还在创新平台建设上做了许多文章。如举全区之力打造了浙江大学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研究院、上海大学研究院和世界青年科学家创业园等一批高能级科创平台;腾退旧工业区25万平方米,改建成国家大学科技园新园区,并大力度引进一批科技型企业,目前已集聚421家。


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陈宝胜作点评。 王刚 摄


县域治理大讲堂:为现代化贡献思想力量


当晚,王振勇以自己对城市建设有五方面体会为演讲“收尾”:要坚持系统观念、系统思维、系统方法;要体现特色,如瓯海因科教和山水资源丰富,提出了“科教兴区,山水瓯海”的目标;城市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平台的主载体;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坚持城产人融合协调发展。


“城市治理十分考验一个城市领导者或城市治理者的智慧和能力。”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陈宝胜作现场点评并表示,瓯海的城市治理,体现了“六个度”:高度,力度,温度,精细度,智慧度,牵引度。


据了解,“中国县域治理大讲堂”由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共同主办,计划每期邀请在中国县域治理有一线执政经验和深度思考的县域工作主要负责人或相关领导干部走上高校讲台,围绕“县域治理”主题进行演讲。


13日晚,“中国县域治理大讲堂”第十二讲在浙江大学举行。 王刚 摄


“创办这样的大讲堂,是希望可以更好地解读、解释中国,为将来把中国变得更加美好作准备。”浙江工商大学校长、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院长郁建兴表示,“我们致力于让地方的主政领导告诉我们,一个地方的治理在发生怎样的变化。此次主讲人说‘谋’,讲到因形势而谋、因优势而谋、因趋势而谋,这是非常好的启发。”


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常务副社长、总编辑柴燕菲表示,主讲人以瓯海的城产人融合之路为纲进行演讲,介绍了“谋、拆、建、融、治”的城市发展“五字诀”,以及培育产业的“七步法”等经验与方法论,丰富了中国县域治理大讲堂平台的“样本”。


“浙江此前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的目标,城市发展的现代化是其中要义。可以说,瓯海的现代化实践丰富了其中内涵。”柴燕菲表示,当前,在各界支持下,中国县域治理大讲堂平台已经邀请到不少县域主官来此,面向国家未来的“建设者”进行分享,“这或将为浙江,乃至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思想力量。”(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