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四川金新农饲料品质如何 金新农饲料

澄泓研究理念:让研究报告变得诚实,让投资变得更简单。

澄泓研究大消费工作室:农民老张,回头看,栀子花开海,金玲(主稿),邋遢,天道骑牛

【导语】

从去年3月开始,生猪价格开始回升,但在行业逐渐进入高景气的同时,生猪存栏量并没有上升,反而持续下降。直到今年年初,生猪存栏量才开始见底上涨。在养殖高景气的市场环境下,下半年生猪存栏量有望快速上升,从而带动饲料销售。

【核心看点】

1.规模化养殖户数量的增加带动了饲料销量的增长;

2.生猪存栏加速恢复带动饲料销量增加;

3.参与公司对饲料销售和投资收入的贡献。

【公司简介】

金鑫农饲料成立于1999年,2011年登陆中小板。公司主要从事猪饲料的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其主要产品包括乳猪饲料、猪复合预混料、猪配合料和猪精料,其中饲料和猪精料(含饲料精料)是其核心产品。公司树立了“成年农民”“轻松”“雄心”“金”品牌系列产品的黄金品质形象,充分满足了用户对猪不同生长阶段、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营养需求。

【行业分析】

来源:选择

2012年底以来,——源头可养殖的生猪和母猪数量持续下降,导致我国生猪存栏量和猪饲料持续下降。但目前我国能养殖的猪、母猪存栏量处于触底回升的趋势。

农业部数据显示,今年3月生猪存栏量开始缓慢回升。股票的反弹将增加对饲料的需求。从数据上,这也可以得到证实。据申万农业基层调研信息显示,金6月份销售额同比增长52%,其中前端材料同比增长80%以上。6月销售增速较5月46%提升6个百分点,上半年整体销售增速在35%左右;大北农户6月上半月增速超过10%,略高于5月8%-10%的增速;海大集团6月份猪饲料增速小幅回落至26-28%,5月份猪饲料增速为32%。上半年生猪饲料整体增速超过20%;希望6月份饲料销售增速超过10%,5月份在5%到10%之间。随着下半年生猪存栏加速恢复,增速将有所提升。

【受益于规模化养殖的集中】

数据显示,我国规模化养殖场的数量正在逐步增加。

2009年按出栏规模分类的养殖场数量及出栏数量情况如下:




资料来源:2010年度中国畜牧业统计年鉴


2013年按年出栏规模分类的养殖场数量及出栏数量情况如下:




资料来源:2014年度中国畜牧业统计年鉴


从上可以看出,相较于2009年,年出栏规模在49头以下的散户数量减少23.52%,而年出栏规模在5万头以上的养殖户数量由96个增加到202个,增加幅度为110.42%。大中型养殖户的数量在增长,虽然很慢,但是任然显示出我国生猪养殖在向规模化发展。


而最近一两年,由于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各地都在划定禁养区,如下图:




资料来源: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


以上仅是部分省市的禁养计划,有兴趣的可以去网上自己百度一下,其他很多省都有这样的规划。正是由于这些规划加之前两三年行情不好,导致最近一两年散户的退出速度大大加快,而与之相反的是,中大型养殖户如温氏、牧原等却在不断新建养殖场,规模化养殖愈加明显。


在上面两段的基础上,我们再看一组数据:


农业部畜牧业司司长马有祥在5月曾说过,从150个万头商品规模猪场数据看,4月份生猪存栏同比增长0.5%。其中,能繁母猪存栏同比增长6.7%,连续6个月环比增加;后备母猪存栏达到近两年来新高,同比增长34.1%。


但是农业部每月公布的全国能繁母猪情况目前却是还在筑底,只有4月出现环比增长0.3%,为什么会这样?


结合上面规模化养殖和禁养区划定的分析,我们推断因为环保问题日益严重,各地划定禁养区,散户逐渐退出,剩下大中型养殖户,所以其实大中型养殖户是在不断补栏,但是因为散户在不断退出,此消彼涨,所以能繁母猪总体来说一直不见增长,这样就能解释上面两个数据的矛盾。


而对于金新农而言,500头母猪以上的客户占总客户的30%,但是却贡献了70%以上的销量。500头是个什么概念,按照PSY15(这个数是比较低的)来算,年出栏在7500头,按照18元/公斤,110公斤出栏算,产值在1485万,那绝对是个养殖大户而不是一般的散户。


所以对于金新农而言,本身中大型养殖户就贡献收入的70%,而目前为止,根据信息推测,补栏的应该也是中大型养殖户,所以对金新农而言是非常有利的。


【前期收购的影响】



金新农在最近一年,进行了不少收购以及参股,如下图:




(一)对饲料销量的影响


天种去年已近90%使用金新农饲料。新大、东进的深入合作于去年三季度末逐步展开。目前新大牧业所使用饲料全为金新农提供,东进农牧约90%。新大、天种年均出栏量约30至35万头,东进约20万头。从出生到出栏平均下来一头猪消耗饲料0.3吨左右,也就是新大贡献30*0.3=9万,东进贡献20*0.3*0.9=5.4万,合计14.4万,去年销量54.58万,两者合计68.89万,今年计划销量78万吨,如果对于去年的存量客户销量增长一点,就能达到今年的78万吨,所以,这个完成还是有一定把握的。


2015年营业总成本23.94亿,营业成本21.53亿,那么其他费用就是2.41亿。2016年一季度费用增长在20%左右,假设全年增长也在20%左右,那么其他费用为2.9亿。


假设今年销量73万吨,单吨毛利上浮40元达到600元(下文有单吨毛利的分析),毛利就是4.38亿,去掉费用为1.48亿。


(二)对投资收益影响


假设天种出栏35万头,新大30万头,头均盈利500元(500是保守估计),那么天种贡献投资收益35W*500*32%*8/12(因为5月初收购,只能算8个月的投资收益)=0.373亿,新大贡献30W*500*30%=0.45亿,盈华讯方5000万业绩承诺贡献0.5*80%=0.4亿,合计1.22亿。


【财务分析】



金新农目前收入构成主要包括饲料、原料贸易、养殖以及动物保健,其中饲料为其最主要的业务,其他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来看一下2013-2015收入:






资料来源:问财


可以看出,金新农收入基本都是由饲料收入构成,而2015年由于原料贸易出现大幅增长,才使得饲料收入比例降至77.31%,而这部分收入出现暴涨的原因在于公司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合理预测原料价格的走势,提前布局。从以往的原料贸易收入来看,这项收入并不具有可持续性,所以,对于金新农的分析重点还是在饲料上面。


饲料收入三年基本变化不大,但是从销量上看确实在增长,原因在于单价的下降,而单价的下降又主要是受原料下降而同步下调单价。对于饲料企业而言,单价的高低和毛利率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饲料企业都会根据原料价格的变化而同向调整价格,有时候毛利率高了反而单吨毛利却下降了,所以,饲料企业最重要的是单吨毛利,这个是核心,那么金新农的单吨盈利怎样呢?从下图可以看出,金新农的单吨毛利是逐年上涨的,显示出金新农的出色盈利能力。




说到了单吨盈利,就不得不说饲料的原材料,饲料原料主要是豆粕(约占22%)和玉米(54%)。


今年4月开始,玉米价格开始上涨,但也远低于去年同期,不过近期已经开始回落,如下图:




资料来源:智农通


但是我们认为玉米并不存在持续涨价的动力,反而存在持续降价的动力,因为前几年国家为保护农民收益,经常出面托市以及进行临储收购,使得目前玉米国库库存居高不下,而今年临储收购被取消,转而变成市价交易,国家直接对农民进行补贴,在市场化的情况下,而国外玉米却远低于国内玉米价,所以,国内玉米有向国际市价靠拢的动力。


而豆粕虽然从年初开始迅猛上涨,但是如上所说,饲料价格会随着原料的涨价而涨价,从年初开始,饲料企业已经出现两轮涨价了,金新农涨幅在50-200元/吨左右,虽然从6月开始,生猪出栏价就一路下跌(目前已经开始小幅回升了),但是从绝对价格来说,现在养殖企业的利润还是非常丰厚,和前段时间比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所以,在利润比较丰厚的情况下,对于饲料的价格也不会那么敏感。


【大股东减持】



最近,大股东成农投资计划减持不超过10.8454%股份,减持后持有股份不低于32.5362%,减持比例非常大,值得深究,是大股东不看好公司发展了吗?还是其他。




上图是成农投资的股东,非常多,而根据《合伙协议》,合伙人会议为成农投资最高权力机构,单个合伙人均无法单独对成农投资形成控制,股东的分散也是造成这次减持的原因,如下:




而我们来单独看董事长陈俊海:


在成农投资里,经过内部股权转让(经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阅,成农在2014年的股权变更前后,注册资本一直都是1000万没有变,只是不同股东的持股比例变了,因此应该只是内部股权转让),陈俊海的持股比例由31.99%增加到38.39%,经过这次成农减持金新农之后将投资收益分配给合伙人,不排除陈俊海继续通过内部股权转让加大对成农的持股比例。


在上市公司,2015年,经过直接增持公司股份以及参与定增(其他高管也参与了定增,成农本身是没有参与的),累积直接增持公司股份3.78%。


所以,从上面可看出,金新农高管对于金新农还是很有信心的,这次的减持只是因为成农投资内部一些人有退出公司的想法而出现的减持,如果这些人的退出反而加大了陈俊海对于成农的控制,反而并不是一件坏事。


【总结】



相较于前期高点23.23元,目前股价已经回落26%,而规模化养殖场数量的增多叠加下半年生猪存栏量有望加速回升以及参股公司对业绩的贡献,有望使公司今年业绩继续保持高增长,根据前面我们推算,今年饲料贡献1.48亿,参股公司贡献投资收益1.22亿,合计2.7亿,对应现在市值,估值24倍。


【风险提示】



1. 生猪存栏恢复缓慢,影响销量;


2. 下半年生猪出栏价持续降低影响参股公司收益;


3. 大股东大幅减持对股价的影响;


4. 原料价格上涨过多,企业无法有效转移给下游养殖户。


【免责声明】


利益披露:工作室部分成员已持有文中所涉及的股票或其他投资组合。


工作室的系列报告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我们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我们已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报告中的信息或意见并不构成所述证券的买卖出价或征价,投资者据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本公司和工作室以及下属作者无关。


澄泓研究·大消费工作室理念:我们注重逻辑清晰、有理有据的分析,追求并阐述具有前瞻性的观点,做靠谱的分析,不浮夸,不急躁。我们以公司价值为研究基础,以时点为买卖选择,用心做研究,耐心做投资。我们是一支追求稳健投资收益的团队。


本文版权归澄泓财经所有,澄泓财经对本文保留所有权利,如需使用本文或文中部分内容请联系QQ:599910746,违者依法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