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创业中创新的体现,创新变现为创业

疫情过后,找准创新创业的关键点,将痛点转化为新动能,是很多人的迫切愿望。然而,竞争少、利润丰厚的“蓝海”在哪里?2020年10月15日,全国大众创业创新周(以下简称“双创周”)开幕。活动周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为主题,涵盖五大展区160多个项目。记者梳理了潜力巨大的新领域,帮助大家了解了“双创周”,找到了创新创业的“风向标”。

新农业:功能农业带动精准扶贫

郝卫芳把自己的创新创业经历带到了这次“双创周”。她曾经从山西晋中带着锅和黑小米,走遍了中国三分之二的城市。作为一名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她的辛苦并没有白费。如今,郝卫方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后团队在晋中建设了万亩富硒粮食基地,带动了家乡200户贫困户精准脱贫。

郝卫方是生态高价值功能农业领域的深耕者。所谓“生态高价值功能农业”,是以现代生物技术为基础,以高价值为目标,以功能农业为抓手,推动农业向更高阶段发展的新型农业。中国著名土壤学家、农学家赵其国院士预测,中国功能农业前景广阔,到2025年,其规模将达到2000万亩,产值将超过2000亿元。到2035年,全球规模将超过3亿亩,产值将超过3万亿元,其中中国将占三分之二。

有了这么大的市场,中国功能农业的发展不仅会大大提升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的健康福祉,也值得创业者深耕。

新教育:人工智能催发智能教育市场

教4到7岁的孩子编程是李天池参加“双创周”的一个项目。他的团队自主研发了——,一个零字符移动终端上的少儿编程学习平台。这个编程工具可以帮助孩子学会用电脑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孩子创新和自主学习的兴趣。目前,李天池不仅成功创业,还带来了很多工作岗位,——个。他的企业有3000多名员工,R&D团队超过400个。

今年的疫情让3亿学生触网,也帮助小火箭早教编程等更智能的教育走进千家万户。在这样的“新教育”领域,结合5G、物联网、云计算等前沿技术,优质教育资源可以深度覆盖更多中小城市和偏远地区。

目前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居世界第一,人工智能发展基础扎实,中国拥有庞大的适龄教育群体。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2020年,人工智能教育将拥有近3000亿元的巨大市场,堪称“光明未来”。

新航天:卫星“变现”迈入蓝海市场

云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在“双创周”带来了商业航天气象探测项目。这一创新企业完成了80颗气象小卫星组网,填补了相关领域探测空白。他们未来的目标是服务于全球的短临地震预报和天气预报,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实时性能优于20分钟的短临地震预报信息和天气预报信息。

今年4月,中国首次将卫星互联网列为新的基础设施。此后,随着北斗网络、田文发射等一系列重大航天事件的发生,目前的商业航天市场变得火热起来。然而,商业航天技术的门槛很高,设计和制造卫星和发射火箭的成本很高。因此,尽管前景非常广阔,但这一领域对企业家的技术创新能力和资本运营能力仍有很高的要求。

新文旅:打造沉浸式高品质文旅业态

今年4月26日,姑苏古镇成为一片沉浸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期间,旅游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测算,8天长假期间,全国15个省份共接待国内游客6.37亿人次。

旅游收入超百亿元。


疫情后的旅游市场呈现出低密度、高品质、微度假的发展趋势,非标化、个性化、智慧化、自助出游等特征凸显。面对如此大的文旅市场,探索由大众旅游向高品质旅游升级,推动文旅产业从传统旅游观光向文化体验消费的转型才是创新创业该看准的“风向标”。


新艺术:融合科技拉动就业


网易原创音乐内容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是一个基于数字音乐智能推荐、数字音乐智能处理两大核心技术,将人工智能与音乐产业融合的音乐艺术平台。在“双创周”上,这一平台展示了其对原创音乐及原创音乐人的扶持,目前平台已累计入驻原创音乐人16万人,孵化音乐人工作室(公司)200余家,直接拉动就业岗位新增近2000个,助力上万音乐人就业创业。


事实上,疫情的催化和科技的变革,使得在线音乐快速成为国内服务领域的创新点。线上演唱会、线上音乐会等“云演艺”模式,显示出音乐在线行业的巨大市场与创新活力。


9月份,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还正式发布5G数字音乐超高清音质团体标准,这被认为将促进数字音乐千亿产业创新发展。科技与艺术相融合,相信也会带动更多的“新艺术”创新创业形态出现。


《光明日报》( 2020年10月17日03版)


栏目主编:顾万全 张武 文字编辑:宋慧


来源:作者: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