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Node是位于静安区的国际创意空间。截至目前,XNODE已帮助289家初创企业参与了72家跨国企业的创新项目。XNode的服务就像是在跨国企业和初创企业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为跨国企业构建了一个“触手可及”的创新生态系统,为初创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分布在静安区的XNode等国际创意空间众多,是正在打造的“静安国际创新走廊”中的“活跃因素”。
记者从今天在静安区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静安区把“一轴三带”区域作为“双创示范基地”建设范围,打造“静安国际创新走廊”。未来五年,将以全球化、创业化为引领方向,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创新创业生态,形成国际化、专业化、数字化的“双创示范基地”品牌。
静安国际创新走廊以南北高架道路为纵向发展轴,连接南京西路高端服务集聚带(2.6平方公里)、苏河湾滨水商业集聚带(4.3平方公里)和中翼创新创意集聚带(7.1平方公里),共计14平方公里。依托狭窄布局,发挥区域资源优势,走廊初步形成了特色鲜明、梯度合理的国际化创新创业发展格局。
走廊南段为南京西路高端服务集聚带,突出“国际化、高端化、品质化”特色。国际化商业氛围浓厚,总部经济和专业服务发达,有以WeWork、P2、XNode为代表的国际化创意空间。走廊中段,是苏河湾滨水商业聚集带。依托历史文化优势和滨江景观,有以“安百里集团”全球互联网科技创新中心、Wiki空间为代表的国际化创业园区。中国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已成为国家级人力资源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走廊北段是中环两翼的创新创意聚集带,突出“创新创意、产城融合”特色,营造创新创业环境。其中,南翼大宁片区依托上海大学温哥华电影学院,在全球打造国际影视产业园,成为国际产、教、研一体化的影视高地;北翼北高新园区着力打造大数据产业之都和创新型产业共同体,形成“交易机构产业基金创新基地发展联盟研究中心”的大数据产业创新生态圈。
结合发展特点和资源禀赋,静安国际创新走廊的打造将聚焦“全球创业方向”,期望为全球创新创业提供“上海方案、静安模式”。
聚焦“全球创业方向”,静安区信心十足。静安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静安区国际化、高端化产业经济优势明显,正在大力实施“全球服务商计划”,是国际合作活跃、国际氛围浓厚的创新创业高地。该地区共有92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其中欧莱雅、飞利浦、科勒、百时美施贵宝、恩智浦等9家总部设立了R&D中心。区域国际专业服务优势突出,包括
219" qid="6566142122536211725" mention-index="0">毕马威、贝恩、罗兰贝格、霍金路伟等GaWC名录中的全球服务机构数量43家,占上海市GaWC名录企业数量的1/3。这些将为在静安区开展国际创新创业协作提供有力的专业支撑。区内集聚了以XNode、P2、WeWork等为代表的国际化众创空间品牌。截至今年6月底,静安区有众创空间品牌20个、运营空间30余家、空间面积超7万平方米,均将成为承载国际创新创业企业的优质载体。
近年来,静安区还搭建了一批优质的国际化双创平台,为产业创新和人才培养提供了交流平台:如,市北区块链生态谷是面向全球的区块链底层技术创新、应用示范以及产业联动的综合功能平台;华为上海区块链生态创新中心,帮助企业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科技产业实现技术引入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上海-亚马逊AWS联合创新中心已入孵入驻、技术赋能企业及项目80余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东部中心(上海数字经济创新实践基地)积极搭建长三角科技市场一体化平台,打造海内外数字经济科技成果交易、展示、供需对接、资源汇聚、政策服务的窗口。
为支持“静安国际创新走廊”打造,静安区日前围绕创新政府管理模式、完善科技创新服务、完善双创投融资机制、完善财税运行机制、健全创新人才发展机制等五个方面,形成了“20条改革措施”,包括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改革试点、实施“一业一证”等改革事项;推动外汇结算便利化试点,深化服务业对外开放和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审核权下放至区级;支持创新主体利用专利优先审查通道,推进知识产权服务、商标业务受理等窗口服务落地;开展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支持金融机构和知识产权运营机构开展科技金融产品创新;支持海外创新创业人才引进,探索建立高层次人才的市场化认定机制等。
静安区规划,到2023年将基本建成高水平的示范基地,打造一批特色鲜明、链条完整的“国际化+数字化”产业集群,集聚一批面向国际国内的创新创业平台,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科技创新企业,形成一批全球领先的精品示范项目;到2025年,全面建成国际化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示范基地,深入推进具有静安特色的首创性改革和精准化突破举措,努力成为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特色承载区。
来源: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