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概念创业模式,创业的最低级形式是

人生要思考的问题,不是我们应该离金钱有多远,而是我们离金钱有多近。

文本/吴晓波

t同学:

像呼一样看信。当我收到你的信时,正是荷花盛开的时候。现在坐下来回答。窗外江南的红枫已经开始飘落。2020年下半年特别忙,仿佛临近年关,一个债务人不得不匆匆还钱。

我从你的信中知道你是一名艺术生。几年前你从媒体做起了公司,现在创业失败了。从台词中可以看出,今天的你对商业充满了厌恶,相信“商业社会是由千千的一万个推销员组成的,但还有另一种麻醉自己的方式”。当你给我写信的时候,你可能会认为我也是一只被业务耽误的专业误入歧途的羔羊。

我来说说我的想法。

恐怕人生要学习三个相处之道,一是与自己,一是与爱人,一是与金钱。说不出这有多难。

几天前,我在安纳亚遇到了西川。我漫不经心地聊了他的诗和他的一群诗人朋友海子、罗一禾、杨炼。西川有点惊讶,说,你不是搞财经的吗?为什么你对我们很熟悉?我不知道如何放弃。我上大学时在图书馆写了四年的现代诗。今天我书房里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书是和诗歌散文有关的。

王艳,写字的人看钱,要么高看,要么低看,很少能平视的。,阿津人,爱钱。他平日喜欢躲在屋里数钱。妻子逗他,指着那堆钱问,这是什么?王艳死活不肯从他嘴里说出“钱”字,所以他称之为“妨碍”。

“堵东西”很好,几乎可以买到世界上所有的东西;“拦路虎”也很脏,它可以毁掉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柔美,从友情、善良到心情。从事商业或创业,是一个产生“堵东西”的过程,当然是一百遍,极其痛苦,令人沮丧。

阿兰德波顿所谓的“身份焦虑”一度困扰着我。

这些年经常有人问我一个问题:“你是学者还是商人?”说实话,直到今天,我还是无法做出明确的选择。也许,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不会从两者中选择一个。

我喜欢创业于我,不仅是获得财经素材和深度了解商业世界的一种手段,同时也已经是生命体验的一部分。,商业带来的智力挑战,我欣赏在不断的挫折和怀疑中生活的丰富多彩。对我来说,——,也许对大多数男生来说,这种可量化的、极其刺激的体验,只有在血腥的战争和商场中才能获得。

的确,对于学艺术的你来说,可以把创业当成一门可以量化的行为艺术,它的成败与高低、高低高低无关,从某种意义上说,只与财务报表有关。

前几天去了上海TX淮海,这是最近上海年轻人打卡最热的地方。有一个95后的女孩,看中了一个向日葵枕头,居然卖了3000元。旁边的男孩咕哝着买单:“就是这么个东西,这么贵!”女孩盯着他:“这是村上隆限量版,你不知道吗?”

那个男孩真的不知道。

村上隆是日本的潮流艺术家,据说他的艺术品和相关衍生品每年可以卖到1亿美元。然而,今年5月底,村上春树在他的Instagram上发布了一段视频,村上隆沮丧地告诉粉丝,由于全球疫情,他的工作室可能会破产。

tyle="font-size:15px;">与此很类似的,还有一个故事。


迈克尔·波特是全球排名第一的战略学教授,他创作的“竞争三部曲”是所有商学院的必读课本。可是,在2012年发生过一件轰动一时的事件,由波特发起成立的一家战略咨询公司摩立特,因经营不善,向法院提出了破产保护的申请。“战略大师也救不了自己的公司”的新闻,一度让波特非常难堪。


如果村上隆或迈克尔·波特不经营自己的公司,那么,他们一直是那个象牙塔里的“安静的美男子”,经济危机或疫情,对他们而言,仅仅是灵感的来源或研究的课题。但是一旦沾上了创业的泥巴,谁也逃不出财务报表的拷问。


跟“灵魂的拷问”相比,“财务报表的拷问”最大的不同是,它可以被量化。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创业,甚至大部分有专业能力的、骄傲的科学家、知识分子都不适合创业。商业上的挫折,会让他们产生难以言说的耻辱感,这将曲折地投影到他们对“阿堵物”的态度上。


其实,创业或金钱,如同我们生命途中曾经交集过的一位恋人,没有那么高尚,也没有那么不堪。它仅仅是无数生活和工作的方式之一,选择它的时候,不必飞蛾扑火;离开它的时候,也不必咬牙切齿。


今日中国,是一个物质繁荣而精神苦闷的时代,尤其是在思想市场,四处是禁忌和雷区,充满着种种的不自由。相比较,商业世界倒算是一个比较公平和自由的市场,你可以在法律的红线之上,尽情放肆地冲撞和试验,前辈是用来弑杀的,偶像是用来推翻的,传奇是用来颠覆的,规律是用来证伪的。


对于当代的年轻人而言,创业或参与创业,也许算是一种反抗平庸、并在时代的身上克服自己的一个不错的选择项。


人生要思考的问题,不是我们应该离金钱有多远,而是我们离金钱有多近。在宝马雕车香满路的世俗世界里,我们终究要靠近它,亲近它,与它纠缠和搏斗,享受它带来的欢愉和苦恼。而最致命的挑战是,无论如何,我们不能被金钱吞噬,我们不能在任何的诱惑或其他境况下丧失自我。






一个独立的自己,与你从事的职业、所在的国度和与商业的远近,都无关。选择了就去努力,放弃了,就不必纠结。


纸短意长,一言难尽,就写到这里了。


现在,我要去到窗外,捡一片红枫的落叶,夹到正在阅读的斯文·贝克特的《棉花帝国》里。若干年后,某个情景下,也许会重读此书,又会蓦然中重逢今日的心情,想起我给你写的这封不无枯燥的信。


作者 | 吴晓波 | 当值编辑 | 邹燕珠


责任编辑 | 何梦飞 | 主编 | 郑媛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