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四章节 此为第三章节】
走在中国的大街上,可以看到十家店铺中有九家在打折,到处都是“大甩卖”、“大清仓”、“全场特价”的字样,原因多是“合同到期”、“店铺转让”、“十周年”等。
在日本,“24小时”便利店、超市随处可见,甚至还有经营了250年的寿司店、成立了300年的线下超市。
随着中国实体店越来越冷清,距离东京神奈川县武藏萧山区较远的绿林购物中心开业13天,客流量突破100万人次。然而,这个购物中心只有3.7万平方米,却拥有日本最大的屋顶花园。
当中国一家实体店的老板为了生存,每月吐口水卖2580袋的时候,有一天几十万人进出日本一个车站的商业中心。
(来源:帕克西比)
在德勤发布的“全球零售商250强”榜单中,日本有32家上榜,占亚洲总榜单的50%。
根据日本官方数据,日本约有6万家便利店,每2000人就有一家便利店。中国连锁加盟协会数据显示,中国便利店数量为10.6万家,每1.3万人才拥有一家便利店。日本便利店的密度是中国的6.5倍。
我们不能要求占地37.8万平方公里的日本理解为什么占地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在广东,却不能去实体店买内蒙古牛肉干的特产。
但作为想进入日本电商市场的中国卖家,有必要厘清两者之间的关系,不能再基于中国电商与实体店的现实差异来看待日本线下渠道的布局。
“到目前为止,只在日本线上销售的中国卖家,无一例外都失败了,没有实体店的销售渠道,注定会夭折”Delsey亚太公司的日本支店负责人樱木隆志表示。
拓宽多渠道经营显然是每一个进入日本市场的玩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产品进入实体店更有利于日本客人体验产品。这是产品进入实体店的意义,也是日本消费者购物的惯常思维模式。”
除了国土面积小,较为聚集的整体日本市场,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在推动线下渠道的繁荣,那就是服务理念。
把实体店当成买卖的渠道,没有服务意识,没有服务精神,无法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单纯靠差价来盈利,这是国内大多数实体店的经营现状。
这也影响了中国跨境卖家的竞争思维,有的还停留在“谁的成本更低”的僵化阶段,涉及价格战、模仿和以次充好的制造,甚至扭曲了进入日本市场的经营理念。
但在日本,商业服务都是细节,同一品牌、同一件衣服的线上和线上价格几乎没有区别。考虑到商业街之间的阳光和阴雨天气而设计的可以自动补充商品的斜坡货架和走廊,都在默默地传递着实体店对顾客的尊重和体贴。
同时,日本也在积极引入跨境电商。日本多家实体店相互合作,推出电商平台服务,实体店同步销售。
消费者从电商平台购买的商品可以在百货商店的实体店提货,实体店缺货的商品也可以通过电商平台购买。
可见,日本百货公司面对新形势下的消费需求,并没有排斥新的购物模式,而是与时俱进,积极搭建网购平台,发展电商业务,以应对冲击
击。株式会社据有关数据显示,预计到2022年,日本电商市场价值将超过1130亿美元。中国作为日本的邻国不仅占有地理位置、文化渊源等先天优势,低廉的物价及众多的品类货源都为中日跨境电商的发展创造了极为便利的条件。
那么该如何拓展日本渠道的合作呢?

“功能、价格及品质是渠道方最为关注的,日本市场不同于欧美,需要找到一个熟悉日本营商环境、法律法规及风俗文化的合作伙伴,这是进入日本电商市场必须的”樱木隆志肯定道。
除了线下实体店的渗透,线上多平台、多渠道的布局,也不能忽略。
让一个出海品牌具备强大的生命力,多渠道的运营模式功不可没,特别是在当前的日本的跨境市场,其电商价值和未来的商业价值不容忽视。
作为一家源自于法国巴黎的时尚箱包品牌,已进驻日本电商20年的Delsey曾经也游离在的市场外围,但2018年1月显然是其在日本的转折点。
一位历经8年中日跨境创业的品牌产品卖家Jeff,带领自己刚创立不久的LinkHoo,在那年拿下了全球第三大箱包品牌总代,为Delsey在日的发展开拓了新的纬度。

(图片来源:LinkHoo)
LinkHoo,擅长结合实际情况,为不同目标的品牌方,制定单独的业务结构,还会根据卖家需求制定市场及渠道计划,全面有序的推进执行,无论是在日本建立官方的销售网点,还是与分销商及渠道方的业务谈判,通过自身的资源,更效率的实现目标。
有专业的团队,从营销到销售,甚至到时尚圈,人才基本上都有20年以上的相关经历,能够通过LinkHoo在日本各线上线下销售渠道的交易账户、人脉资源、关系网络,向各个目标渠道推荐客户的主打商品。
通过LinkHoo的交易账户、人脉资源、关系网络,向各个目标渠道推荐客产品,让商品在“实体连锁店”“电视购物”“精品买手店”“杂志、银行、邮政、航空公司”“精品/会员制网站”等等的销售通路中进行销售,实现客户的多渠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