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据中国玻璃制造业大部分份额的行业巨头曹,是中国企业中的佼佼者。在中国运行的汽车中,百分之七十的汽车使用福耀玻璃。这些眼镜由中国福州福耀集团生产,该集团的创始人是著名的“曹”。
福耀玻璃不仅引领中国市场,还跻身世界汽车玻璃行业十大龙头企业。玻璃大王的称号是当之无愧的,没有半分虚假。
制造行业是中国经济基础的基石,福耀玻璃则是我国制造行业的标杆。他的成功并不是偶然,但是却有无数质疑的声音出现。人情社会,背靠大树好乘凉,真的是这样吗?他的成功全是靠哥哥曹德淦的帮衬吗?
背靠大树好乘凉功,劳来自哥哥
先不谈时差的问题。我们从曹初期开始做异形玻璃买家,用了6年时间。小小年纪,一个投机取巧的人是不可能坐以待毙,吃苦受累的。曹的成功是他所有正确选择的结果。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制造业面临转型难题,许多国有企业无法支撑。面对技术落后、产品质量差、订单量少的问题,曹对中国制造业的前景很感兴趣。困难是暂时的,解决后前景依然光明。然后是技术改革,是大刀阔斧的改革。这个提议有风险,但也是对的。没有创新,没有先进设备的引进,一切创新都是空谈,往前走也是走下坡路。
选择正确的两步,然后继续。福耀玻璃上市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这就是争议所在。中国有很多白手起家的企业家,很多都是愿意吃苦、有能力的创新者。但是为什么曹参王德乘东风顺利上市呢?这不是我哥支持的吗?
福耀集团上市时,他哥哥曹德淦的从政之路才刚刚开始。如果要帮忙,最需要的时刻不是福耀集团上市后,而是创业初期,刚接手玻璃厂的时候,是玻璃厂转型为汽车玻璃的时候,是设备大变样的关键时刻。
成功如果说可以复制的话,可以复制的不是同样的一条创业之路。可以复制的是面对难题的解决态度。积累经验慢慢沉淀,在面对选择的时候才会做出理性正确的选择,才能带领自己的企业走上正确的道路。
他没什么文化,哪里懂企业运营之道
是曹学历不高,小学毕业的文化总是容易被别人批评。一个文化水平高的人一定能做好企业吗?这不是绝对的。每年都有那么多博士、硕士、研究生毕业,有几个创业者成功了。如果清华北大不能保证未来,那一定是成功的。记得有一次采访,一个学生问曹文化对企业的影响。曹德旺说他对文化的理解跟大家不一样。文化是什么,文化是道,讲不清楚,说不明白,它雾化在空气中,长期的积聚能量,用经验去慢慢沉淀,渐渐领悟。才能明白这其中的道,这就是他心中的文化的概念。
c-image/ccdb7a2c4c95407282799897c4c67e76" />而且有文化,没有文化自信也不行,你的胸怀跟格局决定了你走的路。这些旁人是左右不了的,你的生活的道路全都是源自你自己的选择。所以文化只是获得成功的其中一种要素,并不是决定成功的唯一决定因素。
所以说成功有那么容易吗,没有自己的努力,就是有人送给你一个机会,你也不一定能够抓得住,就是你抓得住了,你也不一定能把它做的很好。事情是多面的,就像一个木桶要有每一块木板组合而成,缺了一块儿,你就喝不上水,成功也是如此。

他说"不赚快钱"那是他赚够了
曹德旺是赚够了,福耀玻璃给他带来的财富,可以让他高枕无忧享用不尽。他是赚够了才会说出这样狂妄的话来。
曹德旺的四不做很多人都知道,曹德旺也不止一次地提到,这是他的经营企业的方向准则。就是那个有名的四不做。不做房地产,不做互联网,不做金融,不做煤矿。

这句话是相当的有傲气,甚至是蔑视了一部分现在的企业家。这些决定赢得了一片掌声。冯仑说过,中国的企业家是有使命感的。而真正做到这个使命感的人,就是曹德旺。资本积累得多的时候,企业家自然而然地都会进军地产等行业,玩弄资本赚得盆满钵满。金字塔尖是属于资本家的游戏场地,曹德旺有这个资格但是他并没有这样去做。
"教胜怠,义胜欲,知其雄,守其雌"这是曹德旺非常赞同的几句话,这十二个字代表了他的人生态度。这其实是曾国藩的话语。站在高位之人,戒骄戒躁,守住本源,不忘初心是最难能可贵的。
小结
种种质疑都经不住推敲,让曹德旺背靠大树好乘凉的,不是他的哥哥,他靠的是他自己的努力与不懈的磨练。让他在现在社会如鱼得水的,不是他哥哥的政治影响力跟雄厚的资源。是他自己的技术利器让他脱颖而出。
不依赖进口,自己潜心科研,并把中国的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国,做到这一点的企业没有几个。自己的命运自己决定,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的制造业是没有灵魂的。在这方面曹德旺是成功的。

曹德旺说自己的初心就是"给我们中国人造出一块玻璃"。这句话很朴素。但是又那么的难能可贵,没有杂念跟纷繁的欲望不忘初心,才能做出这块属于我们中国人的一块玻璃。
一个低调的企业家,没有过多的宣传与包装,中国一个踏踏实实的实干家。多一些称赞,少一些质疑,一个中国的良心企业家,值得大家去尊重,去学习。多一些像曹德旺这样的企业家,中国的兴盛之路会更加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