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水稻每亩施肥量,水稻育秧大棚的温度

1水稻需肥规律

水稻一生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量大致如下:每百公斤水稻对氮、P205、K20的吸收量分别为1.8 ~ 2.5公斤、0.9 ~ 1.3公斤、2.1 ~ 3.3公斤,比例为2: 1: 3。水稻吸氮最多的时期是分蘖-穗分化期,占总吸氮量的65 ~ 70%。

2.施肥技术水稻施肥应遵循有机无机肥、氮磷钾和整层底肥的原则。

常用的施肥技术有以下三种:

(1)攻击前和保护后受精。重施基肥,占施肥总量的80%以上,适当早施分蘖肥和穗肥。一般生育期短或早熟的品种都采用这种施肥方法。

(2)中控前促中控,中控后补施肥。基肥是主要肥料,一般占总量的60 ~ 70%。分蘖肥早施,促进分蘖早生快长。有效分蘖后不追肥。有效分蘖终止后,及时排干水分,使田间变干,控制无效分蘖。后期补施是在抽穗初期补施少量的粮食肥,适用于中晚熟、气温高、生长季节长的地区。

(3)前期保护和中期施肥。灌溉和浸泡田地后,应在耙地前施用。首先堵住进水口,将化肥均匀撒在田面上。然后用手扶拖拉机或其他耙具将化肥耙入耕层6 ~ 8厘米或更深,使化肥与土壤充分混合。耙过后,尽量少排水。如需排水,5 ~ 6天后排放,避免肥料流失。旋耕适用于有旋耕条件的地方,先将化肥撒在地表,然后用旋耕机混合在12-14厘米的土层中。

3适时早插,缩短插秧期

水稻幼苗在最适宜生长发育的时期移栽,尽早移栽。缩短插秧时间。结合当地气象资料,确定了一个地区的最佳移栽时间。

4合理密植

密植应以良田薄、薄地密为原则;早熟品种要密集,晚熟品种要稀少;早插应稀,晚插应密的原则。密植范围为行距20 ~ 30 cm,穴距10 ~ 20 cm,每个穴插3 ~ 5株;稀植栽培,行距30厘米,穴距13 ~ 20厘米,每个穴有2 ~ 3株;超薄种植,行距30 cm,穴距27 ~ 30 cm,每个穴插2 ~ 3株。

5保证插秧质量

当天的苗要当天插。不要用本田送:移植前本田不能落水盖好,保持泥软;争取每个穴插苗数相同,深度相同,直线一致,穴距均匀。为保证移栽质量,需拉紧移栽绳,在绳上等距标出固定孔距,按标记移栽,每两人用两根移栽绳。为了便于中耕管理,垄两侧的成排苗要准确均匀。

插秧后,剩下的秧苗要分小苗,存放在稻田的一角。补种幼苗后,剩下的幼苗必须扔掉,否则这些幼苗会成为病虫害的根源。

二、田间管理

1分蘖期生长发育及管理

(1)分蘖是水稻的重要特征。分蘖在主茎节上自下而上发生,分蘖总是随母茎一起出现,不能抽穗结果的为无效分蘖。在水稻群体中,有10%的水稻植物诞生了

分蘖时称为分蘖始期,分蘖增加最快的时期为分蘖盛期,分蘖增加最快的时期为分蘖盛期,分蘖数达到最多的时期为分蘖末期。分蘖成穗数与分蘖出生相同的时期为有效分蘖终止期。


(2) 分蘖期田间管理 此期田间管理主要是科学施肥浅水灌溉,及时防治病、虫、草害。促进有效分蘖,防止无效分蘖。


2.长穗期生长发育及管理


(1)长穗期的生长发育 水稻生长到分蘖末期,开始茎杆节间伸长和幼穗分化,水稻拨节后地上部分的几个节间伸长,当茎植基部第一节间伸长达1.5~2厘米,外形由扁变圆时,称为拨节。地上部分伸长节间一般4~7个。水稻完成一定的营养生长期之后,开始转入幼穗形成的生殖生长期。茎的生长锥转人穗的分化。


(2) 长穗期管理 长穗期一是要施好拨节肥孕穗肥,一般在抽穗前20~10天,每公顷施纯氟30~35千克,再配施氧化钾30~50千克。二是要灌好孕穗保胎水。三是及时防治病虫及除草。


3.结实期生长发育及管理


从抽穗到成熟的整个过程称抽穗结实期。经历出穗、开花、灌浆、结实等时期是决定结实率、粒重以及最终产量的关键时期。结实期管理上关键是养根保叶,为叶片继续进行旺盛的光合作用和养分顺利输送创造条件。在粒多基础上达到粒饱,减少空秕粒在霜前正常成熟。一般要酌施粒肥,管好水,注意防治后期病害。


4.及时收获


确定收获时期,主要根据谷粒充实程度及谷粒含水量,以高产优质为基本目标,同时考虑生产目的与天气状况、收割方法、成熟时期。在水稻充分成熟前提下,种用必须在秋霜之前收获;商品粮可在完熟前期收获;机械联合收获在完熟后期进行。


来源:水稻种植交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