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曙区白云街。
有这样一群女人,
他们热心公益,乐于助人,
播撒爱的种子…
不,天气越来越冷了。
他们又开始行动了~
“天气越来越冷了。我们要抓紧时间,尽快把织好的保暖用品送给老人!”
在海曙白云街道牡丹小区,居民陈、正在飞针,手中的棒针或钩针不断上下飞舞。
他们正在为横街镇半山村的50多位老人编织羊毛拖鞋。接下来,他们将拥有围巾、帽子、手套等一系列保暖用品,为老人带来冬日温暖。
“以前我们走访山村老人时,发现山里的温度比市区低很多。我们想利用‘艾恒公益编织站’这个平台,给老人送冬衣,抵御严寒。”牡丹社区党委书记周建南说。
恒爱公益织造站是牡丹社区的恒爱公益编织站,是由社区退休阿姨和下岗失业女工组成的公益团队,捐赠销售“金字招牌”.针织毛线产品
自2013年上市以来,实现为低收入群体创造就业机会和关爱孤残儿童、高龄老人的双重公益效益.
or: #E36C09; --tt-darkmode-color: #E36C09;">已有300多位志愿者加入团队,受益人群超7000人次,同时通过帮助弱势群体就业,再将爱心奉献给弱势群体,实现了爱心的双循环。
在编织站,映入眼帘的是色彩艳丽、各式各样的毛线制品。帽子、手套、围巾、袜子、毛衣,颜色、款式、图案不尽相同,还有憨态可掬的小兔子、狐狸、小熊猫等动物造型,玫瑰花、向日葵、康乃馨等针织花束,争奇斗艳。
今年50岁的陈彩花进入编织站近7年,谈起加入的初衷,她说:“我喜欢织东西,平时没事时会拿起毛线,一想到我织好的毛衣能送给山区等地有需要的人们过个暖冬,心里就特开心,巴不得自己能多织几件。”为了让孩子们喜欢,陈彩花在织毛衣时还会参照市面上的新款,选用质量好的毛线。

67岁的陈凤退休后担任党支部书记,看到编织站为孤残儿童捐献爱心毛衣后,她也加盟其中,跟着手机上的教学视频一遍遍学习,编织一些可爱的毛线小玩具。她表示:“编织站成员编织时都花费了一番心思,除了选择适宜的彩线外,还进行色彩搭配,设计图案、款式,倾注了满满的爱心。”
近年来,牡丹恒爱公益编织站的爱心毛衣等物品先后捐赠给辖区内的孤残儿童,以及西藏、甘肃等地的贫困孩子。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编织站举行“助力抗疫”义卖活动,将所得款项用于购买防疫用品;今年暑期,编织站举行了一场“海之梦暑期扶贫爱心义卖”活动,为贵州贞丰县鲁容乡中心的学生们购买学习用品,山海之情延续不断。
延伸阅读
白云街道妇联在海曙区妇联的指导下于2015年1月成立了女性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使辖区女性社会组织有一个展示风采、交流沟通的平台。从1999年云乐社区成立了第一个女性社会组织——太极拳队开始,目前街道登记在册的女性社会组织已有286个。

牡丹恒爱公益编织站是一家招募下岗失业人员、困难家庭成员、残疾人等低收入群众进行有偿编织,并通过义卖、寄卖、认购、个性化定制等方式积累公益基金,用于改善弱势群体生活条件的“社会企业型”公益组织。编织站获得2013年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示范项目,并正式登记注册为民办非企业单位,2014年注册“甬恒”商标作为品牌,使项目规范化、长效化。


恒爱公益编织站将在已有基础上,扩大服务范围和受益对象,已有500余名孤残儿童直接受益,间接受益者近万名。同时,招募更多有编织手艺的低收入群众参与有偿编织,逐步形成以牡丹为总站,辐射全大市的规模。此外,编织站通过开设实体店和入驻公益商店、寻找公益伙伴等方式不断增强自身“造血”功能,搭建和完善“社会企业”框架,实现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和公益资源的可循环利用。
来源:甬派、海曙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