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途篡汉 先帝创业未半 什么梗

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三国题材一直有一种超越历史的情感。英国开发商Creative Assembly(以下简称CA)在2019年发布的《全面战争:三国》,在辉煌斩获十余年后,无疑给三国众多玩家带来了新鲜空气。

得益于国内玩家的支持,《全面战争:三国》成为系列中销量最快的一代,周销量突破100万册,累计销量达几百万套。CA首席产品官Rob Bartholomew也透露,中国玩家甚至占到了游戏首日的三分之二以上,一款西方游戏公司开发的PC游戏成为中国市场的年度爆款游戏,至今仍是三国题材,堪称奇迹。

可惜,世事无常。在CA最近的一次开发者更新题为《全面战争:三国未来展望》中,经过简单的准备,直接告诉所有玩家“《全面战争:三国》的开发内容已经完成”,简单来说就是《全面战争:三国》没有未来。

这一举动直接引来了无数中国玩家的不满。除了停止换班之外,CA之前做出的各种没有兑现的承诺现在似乎永远都没有兑现,成为玩家关注的焦点之一。玩家的愤怒也成功转化为了差评,最近5000多条评论中只有17%给出了好评。

在这样的情况下,游戏的好评率仍然是76%,这说明玩家们之前非常喜爱这款游戏

一款第一周销量突破100万的游戏,即使对于经典系列的《全面战争》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成就,但现在却是开发者仓皇离场,玩家怨声载道的双输场景,实在令人遗憾。

没有三国的三国和永远不会实现的承诺

说到三国,我相信很多中国人的心目中会有很多不同的元素。魏、蜀、吴三国,丞相北伐等。都不再好了。诸葛亮《出师表》中的“始皇帝创业,中路崩”这句话,几乎刻在了当代。

国人DNA里的名句了。


然而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包括赤壁之战等三国时期的经典元素,在这款号称“开发内容已经全部完成”的,名为《全面战争:三国》的游戏当中,几乎完全看不到。


在经过两年的各种DLC和版本更新之后,《全面战争:三国》DLC的剧本停留在了官渡之战上,按照中国历史时期的划分,这个时候甚至都没有踏入三国的阶段,仍属于东汉末年期间。


更荒诞的一点是,虽然《全面战争:三国》在没有踏入三国的情况下,没有了未来,CA还在评论区表示,“不过我们正在开发以三国演义为蓝本的下一作PC全战作品”。


作为一个看着《三国志》等,长大的国人玩家我在看到CA这个停更的视频的时候,CA“虽然这个产品我们只做了半成品,但是我们已经在做同一个主题的新产品”,美其名曰“推陈出新”的态度,还是让我直接失去了表情管理的能力。


疑惑、愤怒、不解的情绪让我五味杂陈,当然不只是我,Steam评论区的玩家更是通过各种方式发泄了自己的情绪。最直接的当然还是那一句“退钱”,其中不乏游戏时间上千小时的玩家。


当然,这部《全面战争:汉末》,招来的除了国内玩家的愤怒,在国际上,CA同样没有得到多少好处,各种星球大战、辛普森的梗图讽刺CA这种“只听新人笑,不闻旧人哭”的行为。


就连日常在国内很多玩家看来,比较圣母的国外玩家,也罕见地和三国粉站在了一起,表达了自己的不解,对于开发团队,较柔和的评价也只是简单的一句“停止研发不是底层开发团队所能决定的,不过这种愤怒也是必然的结果”。


作为一个彻彻底底的战锤玩家,CA对于三国的做法,对于我而言都是十分卑鄙的。


当然除了它是一个半成品,还有的就是官方各种承诺中的各种内容,现在在很多玩家看来,都已经化为了泡影。就比如官方曾承诺所有玩家的北方游牧民族拓展包,只是因为“情况发生了变化,他们无法再做这个拓展包”,所以也被悄无声息地取消了,并且没有给玩家任何明确的原因。


为此,有玩家在Reddit上发帖,质疑CA进行虚假宣传,CA的官方社交媒体经理Grace Carroll回应道“我能理解大家都很愤怒,但是生气归生气,但是不能说我们虚假宣传”。


而国有玩家对此的反应更进了一步,有玩家直接以虚假宣传的理由,向Steam官方提交了退款申请,不过成功几率很小。另一部分玩家则是直接退款了《全面战争:战锤3》的预购,连带着战锤2,也出现了不少上千小时玩家的差评。


虽然没有成功,但值得一试


奄奄一息的三国


这种割韭菜式的推陈出新会引发玩家的愤怒,包括Grace Carroll也表示这在他们的意料之中。但是在愤怒之后,除了“中道崩殂”的游戏,以及没有实现的承诺这些表象,笔者我更好奇的是为什么《全面战争:三国》这样一部作品,走到了烂尾的结局。


首先自然就是游戏自身的限制性。前不久GameLook曾报道过,得益于《全面战争:三国》的优秀表现,CA已经成长为了英国最大的游戏开发商,但是从工作室目前仅有800名员工,整个系列销售量刚过3600万套不难看出,CA其实是一个中型公司。


而全面战争作为一个拥有近20年历史的游戏系列,依然难免受到小公司技术实力有限的影响,在《全面战争:三国》在不少玩家的评论甚至是官方的声明中,都出现了底层代码和核心系统能力有限的描述,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整个游戏无法支撑起很丰富的战争维度,就比如说水战。


要知道,在官方现在所结束的官渡之战后,三国中一系列重要的历史事件几乎离不开长江,而在游戏的底层设计上,游戏中的水域只是路线的阻碍,这也就导致,经典的赤壁之战等,基本无法实现。


也难怪有不少玩家在“如何评价 CA 最新的声明停更《全面战争三国》后续 dlc?”这一话题下,都表示“因为全战三国早就已经死了,这一宣布只不过给它立了个墓碑”。


不争气的CA


其次从玩家的评论中,笔者也发现CA在《全面战争:三国》的后续运营,包括对此次事件的应对上,都算不上成熟。


三国作为一个在国内,以及国外某些特定玩家间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IP,还原三国的战斗体验自然是一件大事,事实上寻求了历史学家的帮助的CA,在某些历史的还原上,的确可圈可点。


但是除了对三国的还原,CA似乎没有抓住三国吸引玩家的重点,简单来说就是CA对于三国这一主题的理解,还略显表面。《全面战争:三国》的首个DLC,并不是官渡之战等声名赫赫的战役,而是与三国关系不大的《八王之乱》,一个连中国人都不熟悉的历史阶段。


这种错误也重复出现在了后面黄巾军等DLC当中,在黄巾军相关的DLC当中,预购送的是何仪、龚都、黄邵这三个人物,请问有多少人能立刻想起来这些人是谁?这就导致DLC对于很多玩家而言吸引力并不大。


直接影响就是,前期本体虽然商业表现优秀,但是DLC却并不赚钱,这可以说直接导致了现如今的停更。


此外就是对整件停更事件的回应上,CA从开头那个不知所云的视频开始,就已经点燃了玩家的愤怒,“虽然这个半成品我们停止更新了,但是我们在做新的三国游戏”除了让玩家感到被抛弃之外,有玩家直接发问“CA凭什么认为在三国这样的情况下,玩家会对新作感兴趣?”


然而不论是对于这个问题还是玩家有关它们虚假宣传的讨论,在看完了Grace Carroll在Reddit、Discord上的回帖后,笔者我发现Grace Carroll永远都是“很抱歉、我们对于产品有具体的计划,或者是我们取消是因为特殊的原因,但是我不能透露具体内容,请大家期待我们的新作”。


不过既然CA官方不愿意透露进一步的信息,想象和猜测自然就会在玩家中间生根发芽,有玩家因为《全面战争:三国》的表现,开始猜测战锤2的未来,甚至有人认为,在宣布《全面战争:三国》停更的影片当中,之所以是开发人员甚至是原画出镜,是因为CA高层在甩锅。


虽然这些猜测大概率不会得到证实,只不过放任这些信息在玩家之间流通,不论是对于所谓的三国2还是预售中的战锤3而言,都不算是一个好消息。


买断制的无奈


其实这种突然断更对于CA而言也不是第一次了,包括之前的《全面战争:阿提拉》,也经历了类似的命运。


对于CA而言,全面战争作为一个几乎年更的系列,仅是新作的开发,就足以让当前只有800人的CA忙不过来了,更何况是一个买断制游戏,需要做到类似网游的,持续数年的DLC更新,在人员和后续资金的投入上,性价比其实并不算高。


以国内手游厂商为例,仅米哈游,就有超过2000名员工,并且每一个版本更新,都能为公司带来不菲的流水。所以CA选择在DLC销售情况不佳的时候,这种毅然决然地取消其实也不难理解。


但这并不能成为,玩家花钱之后只能后的一个半成品的借口,并且对于玩家而言,这种被抛弃的感觉自然是不快的,特别是国内因为《全面战争:三国》,第一次接触该游戏的国内玩家。


有外国网友表示,“另一件值得考虑的事情是许多三国玩家是中国人,这是他们的第一款全战游戏。CA 与中国游戏玩家建立的所有信任付之一炬,他们会把 3K 视为一家用最流行的中国IP来抢钱的西方公司。”


不知道CA是否记得自己曾经说过“一次努力没有结果,不代表永远没有结果,坚持做下去,作品要不断修改和打磨”这样的话。然而不管是出于什么考虑,《全面战争:三国》对于CA,已经是过去式了,不过随之过去的,恐怕除了产品,还有更多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