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介绍三个不同的国家
身份证:shuosanguo
孙权从孙策手上接过江东,真的有那么容易吗?
孙策平定吴,但英年早逝。他的弟弟孙权年仅十八年前就继承了王位。似乎整个东吴并没有像很多民族集团一样分崩离析。真相是什么?孙权继位真的顺利顺利吗?恐怕不可能!只是我们所知的三国中,蜀汉和曹魏是首选,而对孙武的描述并不详细,很多关于孙权早年的事情都被忽略了。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是孙权接管东吴时的实际情况!
孙策留给孙权的遗产丰厚,问题多多
孙策去世时,孙家控制的疆域只有会稽、丹阳、庐陵。严格来说,它被称为五县,因为有许多偏远的地方还没有投降。但对孙权来说,来自集团内部的威胁比外部环境更加险恶。可以说,孙权刚接管弟弟的国家,其实是一个烫手的山芋。
外周瑜
内掌照
但是孙策给孙权留下了一对黄金组合,周瑜和张昭。在他们两人的支持下,孙权开始了他的执政过渡三部曲:
1、名称
2、暴动
3.打黄祖
正准备与袁绍抗衡的曹操,乐于给孙权一个名号,以换取稳定的后方
孙权深知功名的重要性,一继承哥哥的位置,就把远在许都的皇帝献给了汉朝。此时的代言人曹正准备攻打袁。他还对孙权的倡议给予善意回应,承认孙权继承孙策官位的合法性。所谓名正言顺,孙权的名号很快就来了!
曹公表示有权笼络吕将军,并让他掌管太守和屯吴,让程的郡做文书工作。—— 《三国志 吴主传》
孙权的内部除虫运动开始了
然后就是解决革命队伍中的bug。首当其冲的是孙策任命的庐江太守李殊。孙策死后,李殊
认为十八岁的孙权不过乳臭未干而已,公然收容很多叛离孙权之人。同时拒绝执行孙权下达的命令。公然抗命。很明显,李术已反!
此时孙权进军皖城,其用的名号还非常另类:“为严象复仇。”严象是谁?是曾经的扬州刺史,而他的死正是孙策指使李术所为。不管怎么样,孙权举起义旗,顺利攻破李术所驻皖城,李术的头被割下示众。
策亡之后,术不肯事权,而多纳其亡叛。权移书求索,术报曰:「有德见归,无德见叛,不应复还。」权大怒,……是岁举兵攻术於皖城。术闭门自守,求救於曹公。曹公不救。粮食乏尽,妇女或丸泥而吞之。遂屠其城,枭术首,徙其部曲三万馀人。——《三国志 吴主传 引注 江表传》
△ 孙权对堂兄没下杀手
除了李术之外,孙权的堂兄孙辅也成为了叛乱的一份子。只可惜天下无不透风的墙,他暗通曹操之事很快就被孙权得知。很快,孙权尽杀孙辅近臣,将其幽禁至死。
遣使与曹公相闻,事觉,权幽系之。数岁卒。——《三国志 吴书.宗室传》
短短数年,孙权初露锋芒,旗开得胜,一举解决李术,孙辅等人,建立了威望,也稳定了东吴地区的士族官场。

△ 打黄祖是孙家解决内部问题的最佳手段
正了名,平了乱,接着就是孙家例行的事宜:打黄祖!
自从孙坚被黄祖伏兵击死之后,孙家就与黄祖结下了不共戴天之仇!于是,孙策一不高兴就打黄祖;孙家内部有什么问题了就打黄祖……总之,打黄祖是孙家解决内部问题的一剂良药。
孙权作为接班人,自然也承接了这一优良传统。于是我们看到在建安八年,十二年,十三年,孙权连年起兵西征江夏。终于击破黄祖,以其头祭亡父在天之灵。
八年,权西伐黄祖,破其舟军,惟城未克,而山寇复动。还过豫章,使吕范平鄱阳,(会稽)程普讨乐安。太史慈领海昏,韩当、周泰、吕蒙等为剧县令长。十二年,西征黄祖。虏其人民而还。十三年春,权复征黄祖,祖先遣舟兵拒军,都尉吕蒙破其前锋。而淩统、董袭等尽锐攻之,遂屠其城。祖挺身亡走,骑士冯则追枭其首,虏其男女数万口。——《三国志 吴主传》
△ 孙权的第一个十年执政,其实并不容易
打完黄祖,孙权的首个执政十年也已近尾声。此时的孙权早已不是那个不到二十的小儿了。坐拥江东近十年,整个君臣班子已渐趋稳定。而在此之后的关键词就是曹操南征,赤壁之战,这些大家都应该很清楚了,本文不做赘述。
所以说三国总结下来,创业难,守业更难,孙权能守下孙策创下的江东基业,其实并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