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古今最聪明的人,古今创业智慧

一、刘备有多难?

刘备是三国历史上一个神一般的人物。

《三国演义》罗贯中先生,刘备,一个农村的穷小子,没有背景,没有经济来源,没有任何人的支持。他依靠自己的毅力,屡败屡战,从不放弃。硬生生从一个农村娃登上皇帝的宝座!,

有人会说刘备有“刘皇叔”之称。事实上,在东汉末年的“刘无处不在”的时代,有相当一部分人的名字是“刘皇叔”,甚至是“刘皇爷”和“刘熊晃”。益州刘章、荆州刘表、扬州刘友、中郎将柳岩等。刘氏家族说,王的子孙众多,刘备的子孙也多。

刘备有多难?

刘备,生于161年,卒于223年。他的父亲李卡斯在刘备十几岁的时候就去世了,留下刘备和他的母亲一起生活,靠编织草鞋和卖竹席为生。可以说,即使到了近代,刘备的经历仍然值得同情,妥妥的农村贫困户,低保户。

然而,尽管如此,这位被生活磨砺的少年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希望,他仍然坚信自己有一天能够摆脱贫困,做大事。

在中国历史上,刘邦和朱元璋这两位著名的平民皇帝之所以被人们铭记,是因为他们最终得到了整个世界。

其实,与刘邦、朱元璋相比,刘备更像是一个真正的“平民皇帝”,从社会底层不懈努力,最终达到人生巅峰。

二、刘备为什么没实现“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目标?

让我们做一个简单的比较

刘备、刘邦以及朱元璋三位平民皇帝的的区别




刘邦好歹有个泗水亭长的身份,然后有一群盖世能人象张良、萧何、韩信、陈平等辅佐,可以说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要智有智,特别是遇上项羽这样只知道勇猛而没有太多政治头脑不会用人的对手,可以说刘邦的成功靠天时、地利、人和都占齐了。




朱元璋虽然出身贫寒,但得涿州郭子兴的信任,为他后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后来又遇到偏安一隅,只晓得吟诗作赋附庸风雅的张仕诚,尽管陈友谅拥有六十万大军,凭着蓝玉徐达汤和等一流战将奋力拼命,终于将最强大的对手陈友谅消灭。




陈友谅之败,还是在于太轻视朱元璋的缘故,相当于朱元璋捡了个便宜的敌人。陈友谅是典型的“因傲致败”的悲剧人物。




《三国演义》中,水镜先生感叹“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其实,就是感叹刘备不得其时。




刘邦和朱元璋经过自己的打拼,最后剩下的对手都有着致命的缺陷,也可以说,敌人自己的内耗都自伤八百,再加上刘邦与朱元璋“民心所向”,也即是“得其实”,最后彻底消灭对手,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到了刘备时代,却没有这么幸运了。




东吴孙权,经过他父亲孙竖,他哥哥孙策的打拼,据守江东八十一州,易守难攻,更重要的是孙权文武双全,又有非常好的治国才能,民心所向,东吴固若金汤。




北方曹操更是胸才伟略,谋臣云集,更兼其胁天子令诸侯,实力大雄厚。




所以,诸葛亮隆中对里才说“今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以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开不可图也。”




可以说,留给刘备的机会并不多了。




作为军事家、政治家的诸葛亮,早已不出隆中已知三分天下,对曹操和孙权以及刘表、刘璋等的优劣势了然于胸。




既然啃不下孙权和曹操这两块硬骨头,只有“吃桃子照着软的捏”了,安于现状的刘表和性格暗羽的刘璋就成了两个该吃的桃子。




《隆中对》,其实就是孔明给刘备搞的一个市场规划,因地制宜,因政施策,先生存后发展的谋略。




诸葛亮《隆中对》中说道“待天下有变”时,再发动全国统一之战。那实现刘备“兴复汉室”的目标。也即是要有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而咱们可爱的美髯公关云长先生,凭着一腔之勇,不请示不汇报,发起樊城之战,更是顾头不顾尾,被吕蒙操了后路,夺了荆州,败走麦城,不但身首异处,更是打乱了《隆中对》董事长刘备和总经理诸葛亮“天下有变”时才发起战争的战略部署。




刘备为了一时的义气,发动夷陵之战,被陆逊一把火差不多烧到“解放前”。永远失去了他生前“还于旧都”的机会。




这和咱们现在商业上的故事差不多,有些很能干的员工,“自信击水三千里”,自作主作,鲁莽从事捅下大漏子破坏公司战略一个模子。




总之,刘备没能实现“兴复汉室”的目标,不是他不行,是对手实在太强大了,只能维持着与孙权、曹操的“三足鼎立”的局面,实现动太平衡。




三 刘备为什么能成功?




尽管刘备没能彻底消灭孙权、曹操,但是在诸葛亮的辅佐下拿下荆州,并以荆州为根据地西吞益州、汉中,南征孟获(尽管是诸葛亮在刘备死后才真正拿下,但基础还是算在刘备头上)。




刘备最终建立蜀国,成为昭烈皇帝,实现了人生的逆袭!




我觉得,刘备之所以会成功,完全得益于一个字——




万物不为我所有,但可为我所用。




刘备深谙这个“借”字的真谛,所以,他的创业历程,就是不断整合资源的过程。




如今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面对一无所有的我们,还得向刘备学一学“借”学的妙用。




借力



桃园三结义”,刘备就借得天下猛将关羽、张飞,张飞甚至把杀猪赚的钱都统统拿出来“投资”刘备,从零开始打造出三国第一团队。




后来,商人张世平、苏双又赠马五十匹、金银五百两、铁一千斤,开始有了些家底。




借名




刘备自称刘家后代,皇家血统,并立志“兴复汉室”。汉献帝又翻家谱进行倍书,称之为“刘皇叔”,自此,刘备闻名天下,谁人不敬。




徐元直的老母都以徐元直能为刘备服务为荣。刘备的名声和仁德老幼皆知——当然,刘备也的确可配得上“仁义”之名。




借地




赤壁之战后,为了能拥有自己的一块根据地,刘备不得不哭着向孙权“借”荆州,以为立家之本。其实,荆州本也不属于孙权的,只是刘备当时依附于孙权,不忍翻脸作的资态而已,也为后来两家的积怨埋向祸根。




借兵




刘备借兵,就象借钱,只要出口没有借不到的。这也得益于刘备卓著的信誉和“刘皇叔”的背景。




刘备为仗义救陶谦,到公孙瓒处借二千兵马和赵云。




又给曹操借兵五万明为打袁术,实则溜之大吉。




借势




当群雄逐鹿、天下太乱时,刘备知道“乱世出英雄”的机会来了,招兵买马,打黄巾军、伐董卓、依袁绍、投曹操、结孙权,根据势态的发展作出相应的策略,借势而为,趁势而上,终于抓住“火烧赤壁”的关键时机立稳足根,终成大器。




借智




刘备再困难的时候,都不忘结交有智慧有能力的人,关羽、张飞、糜竺糜芳、孙权、简雍、法正、刘巴、甚至相貌丑陋的庞统、山野闲人崔州平、石广元司马徽等,只要有宝贵意见的刘备都真诚地结交邀请。




直到徐元直的出现,刘备才真正找到“大用”之人,可惜徐元直命不由己,被曹操操了一道,成为无用之人。




“三顾茅庐”,刘备以惊天地泣鬼神的姿态请得卧龙孔明,从此,刘备的人生走上了快车道。




不管是国家还是企业,人才真的太重要了,特别是象诸葛亮这类经天纬地之才!




四 刘备的成功,最根本原因是:“正”和“善”





很多人说刘备能成功,有的说靠哭,有的说靠借,有的说靠运气好。




多次读《三国志》和《三国演义》,我发现,刘备是所有人物中“最正”和“最善”的人。




刘备的“正”




刘备基本看不到投机取巧的行为,光明磊落,堂堂正正。陶谦因受刘备的救命之恩,三让徐州于刘备。刘备固执不受。有人说陶谦是假让,根据当时陶谦与曹操的对比,陶谦必输无疑,而且刘备的实力也比陶谦大。




刘备不受“三让”是君子不趁人之危




有一刺客被人收买要杀刘备,竟然被刘备的诚意感动而放弃




刘备的“善”




刘备临终时留下 “勿以善小而不为,无以恶小而为之”,有人说刘备是伪善。




诸葛亮为三国第一谋士,也可以说是三国时代道德境界最高的人,他能辅佐刘备,本身就说明诸葛亮对刘备人品的认可。




刘备攻战城池后,没有一次屠城的记载




综上所述,刘备的成功是有道理的,当然,人无完人,对于为了战争的需要,也有很多为了迷惑对方使一些手段也是有的。




所谓,兵不厌诈嘛




诚然,刘备的成功,还有很多我们现代人值得借鉴的地方,比如坚韧不拔的性格,宽以待人的品德,清正廉明的作风,以民为本的宗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