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这个时候,我写了一篇《数字印刷企业转型之微创新》到《数字印刷》的投稿。当时我讲了印度传统企业的单品爆炸转型,重点是如何尝试在细分领域打造自己的单品爆炸。考虑到不是所有企业都适合做单品爆款,当时也提到了细分客户群体的想法。作为上一篇文章的姊妹篇,上一篇文章的微创新是狭义的产品微创新,广义的单一产品爆炸。本文中的新店是新店、新服务、新产品、新消费等。狭义的商业模式,广义的商业模式。在进入正题之前,我必须强调我的观点不准确。虽然我在写作前已经重新确认和统计了相关的案例和价值,但相关的观点和案例本身是不可复制的。所以我只对我个人对文中提到的相关观点和案例认知的真实性负责,不对正确性负责。
本文主要从“不连续性”和“消费升级”两个方面介绍今天的话题。我之前一直在讲转型,包括今天的话题。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提醒我,转型是一个伪命题,传统企业不可能转型。我一直不赞成这种观点。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约有30万家快印店和10万家印刷厂。我不相信现在不会有做得不好的企业,在这样一个转型的大背景下,他们会在不久的将来有所突破。
众所周知,在去产能和结构调整的背景下,传统企业将面临转型的机遇。为什么传统企业的很多转型都失败了,越做越好,遇到转型的背景越失败?很多人还夸我要是柯达、诺基亚、雅虎、当当、万科诚品等的CEO。我会做我会做的事,不知何故我今天不会这样。回过头来看,这个问题似乎极其简单明了。本质上,当时放在谁的环境里可能都不会比现在好。你只知道柯达错过了数码业务,但很多人不知道柯达在数码相机领域拥有大量专利,他在数码摄影领域的研究投入并不比当时任何人低。只是很长一段时间,电影业务太赚钱,数字业务的收入很少。这种感觉有点像你是一家日营业额几万的大快印店,你也知道可以通过互联网接单,你也尝试过,但是如果你每天都在网上接单,那就是几千或者几百。这种情况类似于柯达的新业务情况。
还有我们过去让企业做的好经验、好方法,长期以来不断验证、确认、强化。原来,尝试和提神的方法被认为是做生意的秘诀。想想当一个参数改变时该怎么办。过去买设备、请客人吃饭、做人脉的最好的企业,在其他领域自然就没了?我一直在苦思上述问题,直到去年听到不连续这个词。人们习惯于用归纳法总结规律,但世界是不连续的。昨天是这样,明天不一定是这样,过去的经验不一定能指导未来。从古至今的科学家和思想家都在做一件事,帮助你在不连续的基础上创造出连续的假象。
上面的问题是有些人是否看到了机会。在今天的大背景下,大企业或者以前做得好的企业,并不具备与小企业竞争的优势。在今天转型的背景下,理解不连续性,利用快速决策、快速迭代、小步快跑,无疑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在谈完不连续性之后,我们谈的是消费升级。大家可能已经知道,方便面、啤酒、口香糖等消费品的销量一段时间以来一直在下降,而有机食品、黑啤酒、化妆品等相应产品的销量一段时间以来一直在增长。你可能不知道,印刷行业对报纸、杂志、名片、竞价食谱等印刷材料的需求在萎缩,而对电子文档设计、专用纸质名片、宣传用纸巾、提升企业形象用纸杯的需求却在大幅增加。好像大家都去日本买马桶圈,去韩国买电饭煲,忽略了中国已经成为最大的制造国。一直以来,我也很讨厌这些无理取闹的人,但当我得知有一个事业有成,不缺钱的中年人,平时对父母照顾得很少,父亲神经衰弱,母亲经常晚上起床。当他知道日本有一个品牌的马桶号称世界上最安静的马桶时,他会在乎这个小价格吗?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已经从一个物质贫乏的国家进入了一个产业链几乎完全过剩的时代,而许多企业仍然盲目追求成本和廉价。蓦然回首,发现在这个我们并不是特别缺钱解决基本物质需求的年代,我们要用钱买安全的食物,要请专业的月子,要找靠谱的医生吗?包括想不想找一个可靠的高端定制名片品牌供应商,想不想给孩子做一本可以永久收藏的相册书。街道是具有价格竞争优势的胶合板名片供应商,29元、19元、9.9元贴的写真集卖家比比皆是。我无法判断谁对谁错,但中国制造了世界上最多的马桶、电饭煲和手机,而中国人却乐于购买日本马桶、韩国电饭煲和美国手机。在如此大的消费升级中,
背景下值得大家深思,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到中国创造有巨大的机会。而在这样一个环境下面提供足够好的产品与服务,在未来会有无穷的想象空间。基于前面所述我对转型非连续性的理解,我觉得中国海量的广告图文门店蕴藏着巨大的转型机会,因为到现在为止这个行业还没有巨头出现。我们去数一数做的好的,2015年1月份新三板上市的天意有福在行业内做的非常不错了,截止到现在一共23家门店,并且大部分集中在广东地区,也并未在大量的直客层面形成品牌印象。获得多轮融资的云印主打轻门店的概念,线上接单线下服务。截止现在全国共开店90家,其中三分之一集中在广东地区。
还有像69图文快印连锁,截止目前全国范围内已经有173家门店,广东省占绝大多数,其中少数自营大部分为加盟。前期以比较简单的方式通过69品牌加盟进行快速的跑马圈地,以微型店、二级店、中央工厂三级结构打造数码产品供应链。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完美解决传统与数码的全线产品供应链,线上线下结合的体系还是有很长道路去走。虽然目前商业模式还有待不断优化和完善,但是目前以比较快速和低成本的方式能连接到足够多的门店,未来想象空间也是巨大的。
前面这些都是目前做的不错的案例,也祝愿他们未来会有更大的突破。最近有机会了解到印娃与微店两个刚刚起步的项目,我也一并与大家分享一下。走进北京的中关村创业大街,右手边的3w咖啡,进门后吧台对面靠门的地方有台类似于ATM机的自助打印设备。你可以坐在3w咖啡里面谈合同改方案,完了你只需要像发微信消息一样就可以把打印文件发送到旁边的打印机。在3w咖啡店旁边还有他们在创业大街开设的潮店,潮店里面定期会换上不同的印刷定制品,很多都是一些新奇好玩的小定制品。他们说他们也不知道怎么样盈利和未来的商业模式,但是不得不承认他的场景化的痛点把握的非常准。
微店是在海外电商做的不错的中国标识网在国内做的传统门店赋能项目,他们的标识标牌展具通过电商在海外市场做的不错,他们国内在这块的资源也非常丰富。但是他们发现国内大量的门店能提供的产品非常有限,供应链异常贫乏。所以他们想着将他们有优势的标识标牌展具赋能给广大门店,装上系统就可以下单使用。去年年底有幸与他们接触,他们知道我们做的葫芦娃项目同样也在整合印刷定制类供应链开放给渠道客户,大家一致认为未来有很大的合作空间。所以他们也参与了我们的天使轮的投资,未我们在相互的客户层面会提供更广泛的供应链资源。
聊到这里我想总结一下未来传统印企或广告图文门店,做好各自专长的事情,以一技之长去参与行业生态的合作一定意义非凡。你可以去做一个有优势的单品爆款,以至于大家都会与你合作将订单给你汇聚产生规模效应。你也可以服务一类细分客户,满足他们的场景化需求。而你优越的服务能力、方案落地能力、设计能力,也会有大量类似于葫芦娃平台这样的供应链提供商愿意为你效劳。今天确实是一个合作前提非常好的时代了,做好自己的一技之长,开好一个属于未来的新门店,一样会有无穷的想象空间。听着确实挺美好,但是转型的过程还是会异常艰难。但是我比较赞赏利用精益创业的思维,快速迭代快速试错,一定会找到适合的突破口,最后还是祝愿在转型路上的你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