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欧阳春香
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持续活跃,且多集中在创业板公司。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创业板公司发生控制权转移案件20起,超过2014年至2017年的总数。
创业板的“壳价”持续下跌
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7年,创业板公司控制权转移案件有13起。今年以来,创业板发生控制权转让的案例有20起,包括三聚环保、大富科技、红日药业、腾信股份等。
7月3日,健康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金及其一致行动人与融捷集团签订《控制权转让协议》。根据协议,转让方将合计持有的5.07%股份转让给融捷集团,转让价格为每股7元,转让总价为人民币2.85亿元。同时,转让方拟将所持公司10.29%股份对应的表决权委托给融捷集团。交易完成后,融捷集团可行使公司股份21.02%的表决权,将成为公司控股股东。
创业板控制权转让的20宗案例中,转让金额最大的是鲁花白娜。3月22日,鲁花白娜宣布,原控股股东鲁花文化将其12.55%的股份转让给盈峰集团,5%的股份转让给ProFi。每股转让价格12.63元,总价18亿元。迎丰集团与ProFi合作演出。转让完成后,公司控股股东由鲁花文化变更为盈峰集团,实际控制人由鲁花集团变更为剑锋。
与鲁花白娜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很多情况下只需要一两亿元就能获得控制权。比如宏宇新材料和天海防务的实际控制人分别以1.16亿元和2.31亿元的价格卖出了自己的炮弹,将创业板的炮弹卖出价格拉进了2亿元时代。
市场人士认为,创业板“壳价”持续下跌的原因有很多。根据监管要求,创业板不能借款。此外,今年a股市场持续低迷,不少上市公司股价下跌,小盘股一起涌现;很多创业板公司因为股权质押“清算”危机,不得不转让控制权。
三大原因导致交易升温
一般来说,如果股权转让的目的发生,控制权转让交易有两种类型。一是以长方集团、鲁花白娜为代表的工业M&A交易,二是以买壳方式进行的重大资产重组,如宏宇新材料、天海防务等。上半年创业板买壳交易5宗,占a股全部买壳交易的33%,超过主板(13%)。
长城证券M&A部总经理尹中宇认为,虽然创业板不能按规定借壳门,但今年南通锻造等“三方交易”案例获批,为创业板控制权转让提供了更多操作空间。
今年1月,创业板公司南通锻造股份有限公司收购易佳史静获得无条件会议通过。从计划推出到会议召开不到三个月,交易计划一度被视为“不构成借壳”交易的典型。南通锻造博览会可以看作是a股M&A监管的风向标。随着并购的监管边界逐渐清晰,在保持控制权稳定的前提下,公司更有可能进行大规模并购。
2017年10月,南通锻造宣布拟通过发行股份和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亿佳史静70%的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今年1月,重组方案获得证监会重组委无条件通过。5月17日,南通锻压宣布股权收购转让完成,南通锻压以总交易对价9.24亿元收购易佳史静70%股权。
M&A专业研究机构天心资本认为,2018年创业板控制权转让大幅增加的原因有几个:一是公司自身业务不错,或者虽然公司目前业务不太好,但空壳买家看重